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FinTech研究所 人大金融科技研究所 2023-03-29


发表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的论文《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构建策略研究》总结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框架及监管缺陷,根据英国的经验总结了适用于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的经验启示,提出了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建设的具体实现路径。

来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杜青雨

编辑|邓宇杰



引言



金融科技指利用技术驱动金融创新,其实质是利用新的技术对现有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造升级或者再创造。相比于传统金融而言,金融科技可以直接对现代金融模式和市场进行颠覆式创新,对提升传统金融运行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及平衡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冲突等均有重要影响。虽然,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学者对金融科技所涵盖的范围及定义存在差异,但是其核心要素都包括:创新、新技术、金融、效率等关键词。因此,金融科技其实就是将传统金融与现代互联网信息化相结合,并通过不同技术融合的网络协议规定实现金融科技的运作。在金融科技的帮助下,金融资源实现了高效配置,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对普惠金融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它在对传统金融进行再创新并提升金融运作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金融风险,甚至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传递效应的影响下,可以将个体的金融风险转变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整体宏观经济发展及金融体系的稳定进行冲击。对此,英国政府将金融科技视为“破坏性金融”,凡是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传统金融的新业态模式统称为“替代性金融”。因此,处于金融市场安全和国家经济稳定的考虑,英国及美国等金融科技强国只允许金融科技应用在传统金融领域的极小部分,而不能进行全面应用,以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科技之所以更加具有风险性,最重要原因在于金融科技存在“泛金融化”特征,即金融科技拓展了传统金融可能边界,使得部分非金融机构及个人可以从事与传统金融机构相似的金融业务,降低金融产业准入门槛,并使得金融更加大众化与普遍化。而正是因为这些非传统金融机构主体不断涌入金融市场,才加剧了传统金融风险特征,对金融的稳定性造成了较大冲击。例如,在信用风险方面,非金融机构更加偏好风险,但是缺乏严谨的信贷预测模型和能力;在流动性风险方面,非金融机构缺乏二级市场的支撑,存在流动性不足问题;在风险预防及治理方面,非传统金融机构更容易引发“羊群效应”,加剧市场的波动性。同时,大量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在金融领域,还增添了网络风险,使传统金融不断遭受黑客的网络攻击。此外,互联网信息技术使非金融机构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频繁,金融业务交易频率更高,增加了金融市场波动性。因此,即使金融科技较传统金融而言,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但是仍然不能忽视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金融风险,急需对其进行监管,即开展金融科技监管,建立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势在必行。


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发展历程



本文所讨论的金融科技监管是狭义的定义,主要指利用金融科技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应用,研究的主体是互联网金融,研究的目标是实现互联网金融合规发展。


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图1),在不同阶段时期金融科技监管的主体、目标及技术手段均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在我国“互联网+”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主体逐渐转移,由传统金融机构转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再转向非金融机构。同时,金融科技的监管强度与目标也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程度而不断变化。例如在发展初期,金融科技监管主要是维护金融信息安全,随后是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风险提示和投资人保护,直到目前的合规整治。具体而言:第一,金融科技监管发展初期的信息安全监管阶段。该时期的典型监管代表是对商业银行网络支付及信用卡支付的监管,此时金融科技的监管主体为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企业,监管目标为保证金融产业的信息安全;第二,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警示时期。该时期的金融科技监管较为温和,由于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金融市场还未出现大规模的金融风险事件。因此,该阶段的金融科技监管主要针对网络诈骗、非法集资以及违规建立资金池等问题;第三,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这类非金融机构主体的监管,监管力度也从放松性监管转变为严格的合规整治。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一系列监管和指导性政策文件的颁布,我国对金融科技的监管逐步走向法制化道路。

图1: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发展历程


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构成



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构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互联网金融产业规范的发展,主要以出台方针政策形式来实现;另一部分则是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手段,例如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及人工智能对网络安全及市场行为进行监管。


在对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监管方面,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模式。因此,有关互联网金融产业监管政策也是按照不同业态模式进行划分,具体政策体系如表1所示。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并不能完全依靠政策规范,尽管不同互联网金融业态模式出台了许多合规性监管政策和策略,但是不同业务模式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表1: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体系构成


金融监管部门在监管工具与手段方面也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改善。许多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金融市场数据搜集、处理及分析,或者对网络安全及市场行为进行监控等。例如:第一,金融市场信息数据方面,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映射方式,帮助金融监管部门从不同渠道搜集数据,协助金融监管部门找出不同借贷平台的共同用户,进而迅速了解金融借贷市场的多头借贷情况及潜在高风险客户;第二,云计算则可以从不同维度、类型及结构入手分析金融数据,进行金融数据标准化处理,实现金融数据信息共享。对于金融监管部门而言,云计算的弹性收缩特征可以帮助金融监管部门动态分配IT资源,提升金融监管部门的合规监管系统承载能力。同时,云计算也可以实现地区政策差异化监管需求,根据不同区域监管特征,通过灵活的资源配置提出解决方案;第三,人工智能则有助于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实施,将图片、语音及视频等非线性数据转变成标准化及结构化数据,使监管结果更清晰的呈现给监管部门,降低了监管难度;第四,区块链技术解决了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求。由于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及时间特征,可以使金融信息数据永久保存在分布式账本上。同时,区块链点对点的金融数据传输能力,也使监管部门实行金融动态监管成为可能。


英国金融科技监管策略



英国是世界金融科技发展的中心国家,是最早将金融科技实际应用的国家之一。不仅如此,英国在鼓励发展金融创新,将金融科技融入金融领域的同时,还十分注重金融科技监管,同时是世界上第一个公开呼吁发展金融科技监管的国家。英国对金融科技监管始于2014年,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金融市场边界,防止金融创新过度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对此,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通过设立创新项目的方式对金融科技进行监管,其主要监管方式和内容如下:第一,金融行为监管局直接与金融科技企业进行对话沟通,以了解金融科技企业的需求,进而制定相应的监管策略;第二,对金融科技企业的经营行为给予指导,防止出现金融违规问题;第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金融行为监管局全面听取高校研究机构意见,在技术上需求合作,以求建立较为科学、高效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随后,英国政府为了加强本国金融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和创造力,通过出台监管政策、设立新的金融科技部门及不断开展新的发展计划等方式对金融科技采取适度性监管,以保证本国金融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具体发展策略总结如表2所示。英国政府除了进行宏观上的监管以外,还对具体的金融科技业态进行了针对性监管。例如,在征信领域,公平贸易办公室制定了准入条件及相应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并根据准入条件发放许可证;第四,在众筹和P2P借贷领域,金融行为监管局(FCA)要求运营平台需要批准认证,并对资金管理、平台运营信息披露和最低平台资本等方面提出最低要求。


表2:英国金融科技监管政策总结


英国金融科技监管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遵循金融科技发展规律,建立协同式的监管框架。当前利用金融科技进行金融创新,不断细分金融市场与服务,使得传统金融边界进一步扩展,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和个人开始涉足金融领域,也使得金融科技监管越来越难。鉴于此,我国金融科技可以学习英国金融科技监管框架,采用多种监管主体开展协同式监管。例如,除了传统一行三会监管主体之外,还可以发展更多社会监管主体,包括:投资人、消费者以及互联网用户等;第二,注重保护消费者,以包容性为原则建立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由英国金融科技监管政策可知,相关监管部门在制定监管政策时普遍出于消费者利益考虑。通过加强信息披露来保证市场权益。尤其是英国政府对从事金融科技的平台及企业所出台的种种基本要求和业务限制,都突出了对消费者保护的目的;第三,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和技术,用监管科技对金融科技进行反向监管,不断提升金融科技监管效率。由于金融科技发展与传统金融发展之间的摩擦碰撞不断,因此不能单一的采用传统金融监管方式对金融科技这类创新性金融进行监管,也需要通过监管创新来对金融科技进行监管。例如,学习英国监管技术,加快引进“监管沙盒”机制,对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进行事先评估,防止因技术创新所引发的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构建策略选择



当前,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迅猛,金融科技不仅为我国传统金融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有助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然而,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弊端表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仍存在较大缺陷,需要通过金融科技监管方式实现金融科技的合理、合规发展。但考虑到我国金融科技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不能完全依照传统金融监管方式,需要通过创新金融监管来适应金融科技发展需求,以便更好的发展金融科技的技术驱动优势。而根据英国金融科技监管经验可知,金融科技监管有别于传统金融监管,在建立金融科技监管体系之前,需要在监管思想及监管策略方面进行改变,即从规则监管思想转变为原则监管思想,从审慎监管策略转变为行为监管策略。同时也需要注意,金融科技监管并不是完全脱离现有的金融监管模式,而是在现有金融监管模式基础之上进行金融监管再创新,因此,二者是相互互补关系,而非替代关系。具体金融科技监管实现路径如图2所示。


图2: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构建示意图


第一,加强金融科技监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技术的创新丰富金融监管体系及金融监管手段。由于金融科技属于技术型产业,因此想要降低金融科技风险,首先需要从法律层面对其完善,使金融科技发展及后续监管有法可依。在相关法律和法规建设时,建议从现有的金融法律和法规出发,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法律,以弥补当前金融科技监管空白。同时,考虑到金融科技发展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在制定监管法律、法规时,还要充分考虑到金融科技发展的趋势,相关监管法律和法规需要具有一定前瞻性。此外,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好金融科技的技术力量,将金融科技充当为新的金融监管工具,以实现金融科技高效监管。例如,金融监管部门全面引入大数据技术,建设大数据监管体系,对金融科技实行动态实时监管。


第二,引入协同监管体系,通过传统一行三会监管模式和金融科技企业自监管相融合方式共同对金融科技发展进行监管。由于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技术了解有限,因此在国际上普遍存在金融科技监管低效问题。鉴于此,通过将金融科技企业自监管纳入到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必将在技术方面得到提升,进而改善整个监管体系的监管效率。对此,建议金融监管部门针对金融科技监管成立新的监管部门,以更加专业化的方式对金融科技进行监管。同时,监管部门还可以将技术监管方面问题以外包形式提供给第三方技术企业,以保证监管部门的的技术日常运营和维护。此外,在互联网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下,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实行共享互通的监管方式,通过加强底层信息化建设方式打破行政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问题,以更加丰富的信息数据资源实现高效金融监管目标。


第三,完善金融科技监管相关机制建设,建设适用于我国的监管沙盒,加强监管部门和被监管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监管沙盒目前作为金融科技产品、服务及商业模式合规检验的主要手段,对我国金融科技体系建设意义重大。而在建设我国监管沙盒之前,需要解决测试申请主体、测试实施主体及测试流程等问题。第一,在申请测试主体方面,处于成本和效率考虑,建议先将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作为测试对象,而其它类型的非金融机构主体可等我国监管沙盒发展成熟之后再进行测试;第二,在测试主体方面,建议遵循我国目前金融业的分业监管原则,将一行三会作为测试的实施主体。同时,出于地方金融发展差异性考虑,还可以将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纳入测试监管主体,并根据地方金融发展特征建设具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监管沙盒;第三,在测试流程方面,由于我国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可以通过引入英国监管沙盒测试流程方法,对我国金融科技企业或者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测试。同时,随着测试的不断深入,可以根据我国金融科技实际发展状况和需求,对测试流程进行相应修改,以保证监管沙盒的适用性。


以下为部分报告截图


……

获取完整论文,

请后台回复“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获取下载链接




END


编辑/邓宇杰

责编/张谦

【延伸阅读】人工智能的监管代替方案监管科技解决方案和反洗钱法规:金融犯罪的未来是什么?监管科技作为反垄断执法的工具从FinTech到RegTech:欧洲国家如何通过监管应对金融科技的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