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 吴小锋整理《周易集解补释》

吴小锋 古典学研究 2021-10-07



































周易集解补释

曹元弼 著 吴小锋 整理

1050页,138.00元,2019年11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







整理前言


《周易》,传自先秦,渊源甚古,乃华夏先祖认识天地自然的智慧精髓。“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汉人以易当五经之原。

《周易》分三个部分,卦象、卦爻辞与十翼。相传卦象伏羲作,卦爻辞文王与周公作,十翼孔子作。《周易》本身的发展与成书,可能更为复杂,分此三部分,系之以相应的作者,可以代表视之。《周易》最终编定为目前的篇章结构,时间在西汉。汉尊儒术,易经作为五经之原,备受重视,研习者众。其中佼佼者,在西汉如孟喜焦延寿京房杨雄等,在东汉如荀爽郑玄虞翻等。至三国,政治与时代思想质量大变。汉代经学的整体形象,如熹平石经一般,在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中被砸碎。东汉转为三国,大一统的局面分崩离析,到唐代开国统一,期间断断续续战乱四百年。两汉至魏晋,学术从经学变为玄学,与政治生态有莫大关系。玄学以王弼(226-249)为代表,这个天才般的青年,二十出头就注完了《周易》和《老子》,影响至今。王弼以“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之旨,扫象而说易,一改汉人以象数说易的踏实学风,易渐渐化为三玄之一。唐朝开国制典,贞观十六年(642)年颁行《五经正义》,于易经,孔颖达选取王弼注作疏,奠立王弼注易思路的正统性。


宋本《周易注疏》书影(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疏)


两汉象数易,式微于魏晋,《周易正义》出,更至于衰亡之境。幸有蜀地道士李鼎祚,搜罗东汉以来古注近四十家,于宝应元年(762)编成《周易集解》,献于代宗。自序曰:


采群贤之遗言,议三圣之幽赜,集虞翻、荀爽三十余家。刊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各列名义,共契玄宗。


今所见唐以前的周易古说,尤其大部分汉易数据,基本依赖于此书得以保存,可谓居功至伟。

汉人研习易经,多言象数,因易经文辞皆非随意系之,背后有其象数支撑,“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周易·系辞上》)指其所之,即含象数变化。象数及其变化规律,本质乃阴阳消息之纪,讨论象数及其变化,是为深入理解阴阳消息及其规律。《周易·系辞上》曰:“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玩辞的前提在观象,若扫象不观,徒玩其辞,辞成浮辞,说义万千仍空虚无根。可惜《周易集解》所保留之汉易数据,自《集解》成书之后,几乎无人问津,直到清代。


演绎《周易》图象的《大易象数钩深图》


清代反思明亡教训,有汉宋之争。汉学一路向上,考镜学术源流,于易经能从宋易追溯至汉易,《周易集解》在这种风气之下,开始重新为学人所重视。经过惠栋、张惠言、孙星衍等人的努力,《周易集解》的各家易例逐渐明朗。至李道平(1788-1844)著《周易集解纂疏》,汉易中各家易例的繁难处,开始逐渐清晰。不过,《集解》中各家易例之间的精微差异,《纂疏》仍有颇多力不能逮之处。真正对《周易集解》做庖丁解牛般的研读,让各家易例各自成法,并能对其作提纲挈领般的评述,当属曹元弼的《周易集解补释》一书。

曹元弼(1867-1953),字谷孙,又字师郑,晚年号复礼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早年学于南菁书院,师从礼学大家黄以周,与唐文治张锡恭等人同学。二十四岁成《礼经校释》,为学林瞩目。之后随张之洞,讲经经世,循张之洞《劝学篇》治经之法,欲撰《十四经学》,最后成《周易学》、《礼经学》、《孝经学》三种。辛亥之后,闭门著述,以发明郑注为核心,著《周以郑氏注笺释》二十八卷,《孝经郑氏注笺释》三卷,以及《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四十二卷。其间,尚有《大学通义》、《中庸通义》、《复礼堂文集》等,一生著述累积三百余万字,卓然一代经学大家

曹元弼一生精力所焠,主要在礼学与易学。《春秋左传·昭公二年》,韩宣子在鲁观礼,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知易象即礼。易究天人之奥,其理落实人世可见可行为礼。易与礼,上通而下达,此曹元弼学问之规模与眼界所在。


曹元弼(1867-1953)画像


曹元弼的易学作品有三种,《周易学》八卷,《周易郑氏注笺释》二十八卷,《周易集解补释》十七卷。《周易学》,是曹元弼早年在张之洞处,讲习诸经大要时所著,为《周易》一书提要勾玄,可当《周易》一书之通识。

《周易郑氏注笺释》,自1911年至1926年,积十七年之功而成,煌煌二十八卷之巨。《笺释》以郑注为主线,以荀爽、虞翻等古注为笺,以清人易说为释,附加己意,体宏而思精。1920年,《笺释》开工十年之后,上经撰毕。自觉是书卷帙浩繁,不便初学。于是本诸易简之法,由浅入深、由博反约之旨,在《笺释》的基础上,另撰《周易集解补释》一书,与《笺释》高低搭配,齐头并进。《补释》与《笺释》意图不同,故撰写方式不同,二书主要区别有八点,已经交代在《周易集解补释序》中。

《周易集解补释》一书,顾名思义,以李鼎祚《周易集解》为底本,为之补与释《补释》在《集解》所收录的古注基础上,补入《礼记》、诸子、《史记》、《汉书》等古籍中相关易说。并对古注与补注,参合惠栋张惠言姚配中等人的理解,加以疏释。汉易多言象数,本就艰深,再加上各家易例不同,思路不同,对初学而言,可谓寸步难行。《补释》之成书,于各家易说条分缕析,使其各得其所,又能相互发明,见其会通,非极精汉易而德性淳厚者不能为。

笔者六年前始知汉易之重要,找来李道平的《周易集解纂疏》硬着头皮读,进展极其缓慢。后来觅得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一书,与李道平《纂疏》相互参考,始知《纂疏》之未尽处,同时对曹元弼《补释》中展露的学风与学养佩服之至。于是,花了一年时间,整理此书,供自己与身边好友研习之用。一晃五年,如今重新校对一过,供易学爱好者阅览。

《周易集解补释》的整理,用的是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刊本。原刊本繁体竖排,今改作繁体横排。原文双行小字夹注,今改作单行。原文“集解”部分,以○分隔诸家说法,今省○作分段处理。“补”与“释曰”部分,亦作分段处理。曹元弼在丰卦上六的“释曰”中言:“李书之例,博存异义,前后字亦不必同也”,此次整理,以尽量保留原文中的多种古传写法。《补释》原书体例,尽量一仍其旧,同时做到眉目清晰。


作者简介

吴小锋,四川成都人,上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讲师,侧重研究中国古典思想。著有《古典诗教中的文质说探源》、《西游记前十五回阅读笔记》等。




 陈来 | 《周易》中的变革思想

 吴小锋 | “中国”古义与易教精神

 吴小锋|文不在兹乎:《庄子·天下》篇中的“旧法世传之史”与“六经”

● 石立善 | 朱子门人丛考

 新书推荐 | 郑吉雄:周易阶梯

 斋藤拙堂 | 老子辨

(编辑:李江)


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相关人士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