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 |《哲人-王》:柏拉图《王制》的论证
《哲人-王》一经面世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为习惯于在柏拉图思想中寻找瑕疵之人提供了关于《王制》的这样一种解读:当柏拉图的论证渗透到这部富有争议的作品的每个角落时,他的论证始终是首尾一贯的。
——费拉里(G. R. F. Ferrari)
《哲人-王》以其广博的视角和畅达的行文而格外引人注目,它的着眼点并不是某一具体的段落、论证或理论,而是作为首尾一贯的文本的整个《王制》。
——尼赫马斯(Alexander Nehamas)里夫对柏拉图《王制》的整体性解读行文优雅、富于哲思,读者决不可忽视里夫在追踪柏拉图经典之作的平行结构时所用的引人注目而又诱人深入的方式。
——摩根(Michael L. Morgan)经典与解释·柏拉图注疏集
《哲人-王》:柏拉图《王制》的论证
【美】里夫(C. D. C. Reeve) 著
孔祥润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9
序言
理解《王制》时,几乎在每一本参考书和每一个百科词典中都能找到这种最盛行的、四处传播的谜团:它包含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学说具有典型的柏拉图式的特征。超验的“相”独立于人们所熟悉的感官世界,唯有它们是绝对真实可知的;它既非绝对真实,亦非绝对可知。一切知识都是回忆:出生前与相直接接触让我们有了知识;出生后忘了知识;此世今生,记忆受到正确的触动时,我们回忆起知识。
理解《王制》时的第二个谜团是:无论哲学性还是艺术性,《王制》都不是一部统一的著作。这个谜团与第一个谜团一样充斥着各个地方。《王制》卷一属于柏拉图早期的苏格拉底式对话,与其他各卷不是一回事,对其他各卷中为正义所作的辩护没有实质作用。卷二(369b5-372d3)描述的第一城邦在浮现出来的论证中找不到合理位置,这是无法原谅的错误开端。太阳、线段和洞穴等核心比喻并非在讲述一个连贯的哲学故事。这部著作的主体部分表达的各种观点(尤其是诗歌的主题)太过激进,与卷十表达的观点相冲突;卷十只不过是整部书实质上已经完成以后才撰写并被收为附录的东西。
洞穴喻
苏格拉底
会饮
帕特农神庙
命运三女神
目录
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1章 正义问题
1.1引言
1.2苏格拉底
1.3克法洛斯和玻勒马霍斯
1.4忒拉绪马霍斯
1.5忒拉绪马霍斯的第一个论证
1.6忒拉绪马霍斯的第二个论证
1.7苏格拉底的回应及效果
1.8柏拉图的目的
1.9格劳孔对善的划分
1.10格劳孔为不正义辩护
1.11格劳孔的挑战
1.12为何选中格劳孔?
1.13《王制》的目的
第2章 认识论和形而上学
2.1引言
2.2欲望的划分
2.3灵魂病理学
2.4教育和欲望
2.5洞穴比喻
2.6线段比喻引论
2.7线段比喻
2.8知识和意见
2.9科学和辩证法
2.10线段比喻的数学方面
2.11太阳比喻
2.12力量和善
2.13相论的发展
2.14哲学的局限
2.15当事人和旁观者
第3章 灵魂学
3.1引言
3.2三分灵魂
3.3灵魂分区的源头和价值
3.4灵魂各部分的核心概念
3.5灵魂的统治
3.6快乐
3.7幸福
3.8不朽和纯净
3.9柏拉图式灵魂学概观
3.10理性和合理性
第4章 政治学
4.1引言
4.2对好城邦所作解释的结构
4.3专门化
4.4生产者
4.5护卫者
4.6再论生产者
4.7哲人-王
4.8再论护卫者
4.9好城邦
4.10统一性和政治自觉
4.11统治者的谎言
4.12残疾人、儿童、妇女和奴隶
4.13诗歌的危害
4.14自由
第5章 关于正义的灵魂政治学
5.1引言
5.2传统正义
5.3从传统正义到正义本身
5.4正义本身
5.5柏拉图的伦理学理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介
里夫(C. D. C. Reeve),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哲学系教授、古典系兼职教授,研究领域为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著有学术专著8部,译著4部,近年着手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译注,已完成包括《尼各马可伦理学》《形而上学》《政治学》《论灵魂》《修辞学》《物理学》在内的10卷,收入Hackett出版社The New Hackett Aristotle系列。
译者简介
孔祥润,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山东大学哲学博士)。译著有《<申辩篇>中的苏格拉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哲人-王:柏拉图<王制的论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无知和二次起航:柏拉图〈王制〉中的问题》(即将出版)。
延伸阅读
● 陈明珠 | 亚里士多德《诗术》中的荷马
● 溥 林│海德格尔论亚里士多德的“努斯”概念
(编辑:鸢鱼)
欢迎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