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念群 | “大一统”和“中国”“天下”观比较论纲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Author 杨念群
一、界定“中国”不易
△ 《九州山川实证总图》(南宋淳熙年间编印)
△ [明]万国来朝石印
△ 《尼布楚条约》汉文本(局部)
(载《清康熙实录》卷一四三)
△ 宋高宗书、马和之绘《孝经图》(局部)
二、论述“天下”之难
△ 《禹贡九州山川之图》
△ 《禹贡》中的“ 五服制”
△ 莫高窟北魏鲜卑男子像
三、“大一统”观之重要性何在?
△ 明刊本《春秋公羊传》书影
△ 宋刻本《春秋繁露》书影
董仲舒进一步发挥此义说:“正者,正也,统致其气,万物皆应,而正统正,其余皆正。凡岁之要,在正月也。”[59]其阐明的是,“正月”这个时间点是“正统”之始。
△ 明刊本《汉书·董仲舒传》书影
△ 蒙古骑兵
△ 清人绘《万国来朝图轴》
△ 嘉庆《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
△ 乾隆《盛京通志》所附《盛京地舆全图》
△ 《乾隆大阅图》(局部)
注 释
[1]约略可举出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中华书局2011年版;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许宏:《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三联书店2016年版;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2]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71—372页。
[3]同上。
[4]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3期。
[5]《孟子·滕文公上》。
[6]《新史学》,《梁启超全集》第二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503页。
[7]参见罗志田:《夷夏之辨与道治之分》,《学人》第11辑,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有些学者认为宋代“夷夏观”具有清晰的领土边界意识,表现出的是现代民族主义的倾向和气质,这是借用现代观点评判古代思想,不尽符合宋朝学者的原意。宫崎市定即认为宋朝与辽国的外交具有现代国际关系交往的性质。澶渊之盟后,两国之间展开和平外交的时间长达百余年。宋朝为维系国与国的关系,特别制定了一套礼仪,见之于《宋史·礼志·宾礼》,这套礼仪承认宋辽的对等国交,维持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平等交际,这种与现代欧洲国际关系相类似的交往现实的出现,首见于东洋。(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通论》,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207页。)葛兆光也有类似的观点,参见《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第一章《“中国”意识在宋代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41—65页。
[8]《大义觉迷录》卷一,《清史资料》第四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页。
[9]《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二五,乾隆五十年二月辛丑。参见郭成康:《清朝皇帝的中国观》,刘凤云、刘文鹏编:《清朝的国家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6—237页。
[10]《清太宗实录》卷一八,天聪八年三月。
[11]清世宗实录》卷八六,雍正七年九月癸未。
[12]参见郭成康:《清朝皇帝的中国观》,刘凤云、刘文鹏编:《清朝的国家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第222页。
[13]《春秋战国夷狄辨》序,《梁启超全集》第一册,第250—251页。
[14]罗志田:《夷夏之辨的开放与封闭》,《中国文化》第14期(1996年12月)
[15]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第25—26页。
[16]王明珂:《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文本与表徵分析》,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版,第273页。
[17]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63—184页。
[18]参见阿里夫·德里克:《边界上的孔夫子:全球资本主义与儒学的重新发明》,《后革命氛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7—262页。
[19]孙歌:《东亚视角的认识论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状况中的主旨与历史》,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18—23页。
[20]杨向奎:《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21]胡厚宣:《论五方观念及中国称谓之起源》,《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民国丛书》第一编第82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第383-388页。又见安部健夫:《中国人之天下观念:政治思想史试论》,宋文杰译,周伟洲主编:《西北民族论丛》第十五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83页。
[22]赵汀阳:《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73—88页。
[23]《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24]安部健夫:《中国人之天下观念:政治思想史试论》,宋文杰译,周伟洲主编:《西北民族论丛》第十五辑,第209—210页。
[25]《大义觉迷录》卷二,《清史资料》第四辑,第55页。
[26]《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六,吴元年十月丙寅条。中国书店,1983年版。
[27]在这个观点上,明遗民如顾炎武与明太祖的“天下观”比较接近,顾炎武把“亡国”与“亡天下”作出区分,但他心目中的“天下”仍是排斥异族的,所以他所说的“天下”仍是狭义的“中国”。或者仅局限于“夷夏之辩”观念中的“天下”,不是真正汉代的“天下”。
[28]汪之昌:《禹分九州以山川为疆界论》,谭其骧主编:《清人文集地理类汇编》第二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
[29]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中华书局,2013年,第78页。
[30]毛晃:《禹贡指南》,载李勇先主编:《中国历史地理文献辑刊·禹贡集成》(一),第一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
[31]《禹贡集解》卷二,李勇先主编:《中国历史地理文献辑刊·禹贡集成》(一),第一编,第283页。
[32]转引自钱钟书:《管锥编》(四)第二三七条,全后魏文卷二一。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311页。
[33]尚学锋等注:《国语·周语》,中华书局,2007年,第5页。
[34]《禹贡集解》卷二,李勇先主编:《中国历史地理文献辑刊·禹贡集成》(一),第一编,第292页。
[35][日]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从日中比较的视角出发》,徐冲译,中华书局,2008年,第52页。
[36]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的王权与天下秩序:从日中比较的视角出发》,第13页。
[37]《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
[38]袁钟姒:《自〈禹贡〉至两汉对于异民族之观念》,《禹贡半月刊》第一卷第三期,中华书局2010年影印版。
[39]参见钱钟书:《管锥编》(四)第二三七条,全后魏文卷二一。第2310页。
[40]王士性对明朝疆域的认识就很实际,他自认:“古今疆域,始大于汉,最阔于唐,复狭于宋,本朝过于宋而不及于唐。”(《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页)实际上承认明代不具备“大一统”的资格。
[41](清)董诰等编:(乾隆)《御制诗四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总第1307册,第533页。
[42]《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九《舆地考》一。参见赵刚:《早期全球化背景下盛清多民族帝国的大一统话语重构——以<皇朝文献通考·舆地考、四裔考、象纬考>的几个问题为中心》,载杨念群主编:《新史学》第五卷,中华书局,2011年版。
[43]比如杨向奎先生就曾撰写过《大一统与儒家思想》,从先秦儒家一统思想的源起一直叙述到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及其大同思想。对大一统观念与儒学各家各派之间的关系做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
[44]《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45]《春秋公羊传注疏》卷第一,公羊寿传,何休解诂,徐彦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11页。
[46]《孟子·梁惠王上》,杨向奎:《大一统与儒家思想》,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58页。
[47]《荀子·仲尼第七》。
[48]《史记·李斯列传》。
[49]《史记·秦始皇本纪》。
[50]饶宗颐:《中国历史上之正统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51]《汉书·王吉传》。
[52]《汉书·董仲舒传》。
[53]同上。
[54]同上。
[55]《春秋感精符》,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39页。
[56]《易纬乾凿度》《纬书集成》,第60页。
[57]《春秋命历序》《纬书集成》,第886页。
[58]《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59]苏舆撰:《春秋繁露义证》卷第七,《三代改制质文第二十三》,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193页。
[60]《春秋公羊传注疏》,公羊寿传,何休解诂,浦卫忠整理,杨向奎审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页。
[61]《汉书·董仲舒传》。
[62]杨向奎:《大一统与儒家思想》,第63页。
[63]《湖南时务学堂答问》《梁启超全集》第一册,第340页。
[64]张志淳:《正统》《南园漫录》卷八,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第44页。
[65]同上,第44页。
[66]文德翼:《正统论》《求是堂文集》卷十一,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第70页。
[67]徐师曾:《世统纪年序》《湖上集》卷八,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第55页。
[68]方凤:《读三史正统辨》《改亭存稿》卷四,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第51页。
[69]王廷相:《慎言》卷九,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第50页。
[70]钟羽正:《正统论》,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第63页。
[71]郑郊:《正统论》,《史统》卷首,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第84页。
[72]廖燕:《三统辨》《二十七松堂文集》卷二,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第132页。
[73]同上,第132页。
[74]胡承诺:《兼采篇》《绎志》卷十六,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第104页。
[75]王汝骧:《读魏叔子正统论》,《国朝文汇》甲集卷五三,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第123页。
[76]方濬颐:《三国编年问答》《二知轩文存》卷二五,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第199页。
[77]储欣:《正统论》《在陆草堂集》卷二,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第107页。
[78]许起:《圣襟开豁》《珊瑚舌雕谈初笔》卷三,陈福康辑录:《历代正统论百篇:饶宗颐<国史上之正统论>史料部分增补》,第256页。
[79]《春秋战国夷狄辨》序,《梁启超全集》第一册,第250—251页。
[80]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3期,第183—184页。
[81]关于清朝园林理政模式与传统宫廷理政的区别,参见杨念群:《南海子:清朝园林理政模式的起点》,《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8日。
[82]参见张一驰,刘凤云:《清代“大一统”政治文化的构建:以<盛京通志>的纂修与传播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第159—169页。
作者简介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兼职教授。
主要著作有: 《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 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 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 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延伸阅读
● 卜宪群 | 乡论与秩序:先秦至汉魏乡里舆论与国家关系的历史考察(上)
● 卜宪群 | 乡论与秩序:先秦至汉魏乡里舆论与国家关系的历史考察(下)
(编辑:张梦怡)
欢迎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