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典与解释:三联丛编”新品 | 《反爱弥儿》

三联书店 古典学研究 2022-09-14


反爱弥儿

[意] H. S. 热尔迪 著 李小均 仲冬 译

 157页,59.00元,2021-0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01

内容简介


卢梭的《爱弥儿》给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思维和影响,成为此后现代国家教育哲学的基石。热尔迪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20年写成《反爱弥儿》,是对《爱弥儿》中教育思想的批判,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今日现代国家之教育哲学的批判,因为众所周知,卢梭的教育哲学在现代的实践已经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热尔迪的教育观念扎根于原罪的现实和人的超验革命。书中它提出了教育哲学原理和具体的建议,指导家长和教师塑造孩子和学生的心灵,以达至家庭和谐、国家清明和人类进步。


02

目录




热尔迪的《反爱弥儿》 布提格里翁

1. 《反爱弥儿》的主要内容

2. 定位热尔迪

引 言

第一部分 关于教育理论基本原理的反思

1. 卢梭的诱导修辞

2. 爱弥儿是不真实的人物

3. 对立性是不是人的原初本性的一部分

4. 自我是否从一开始就得到命令向他人的自我看齐

5. 自利是不是伦理社会关系的充分基础

6. 热爱荣誉和迷恋完美是天性

7. 心慕美德是天性

8. 社会是否会败坏人类自然的善

9. 社会是否发明了怕死的念头,使人成为懦夫 

10. 法律和社会是否使人退化到隶属的奴性状态 

11. 论对于秩序的自然之爱和社会的起源 

12. 人的理性,自然对应于动物本能,需要教育 

13. 孩子能否理解道德范畴 

14. 论小孩在道德教育中怕上帝的重要性 

15. 父亲的权威和孩子的服从 

第二部分 对具体教育方法尤其是课程的反思 

16. 论给孩子讲道理 

17. 卢梭的对话歪曲了跟孩子讨论是非的方法 

18. 论孩子对观念的把握能力 

19. 论寓言的教学 

20. 论语言学习,尤其是拉丁语学习 

21. 论历史学习 

22. 论地理学习 

23. 论几何学习 

24. 培根对于学习和阅读的看法 

25. 卢梭学生的精神气质 

26. 理想学生的生长气候 

27. 理想学生的身体素质

28. 论卢梭的学生的社会地位

29. 哲学不足以建构民族精神

结 语


03

内容试读


26.理想学生的生长气候

就气候而言,卢梭希望他的学生出生于气候温和的国度。

对于人的培养,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人只有在温带气候下才能充分成长。极端气候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人不像树,栽种在某一国度就不再挪位;人如果从一个极端气候到另一个极端气候,就要比从中间点出发到同样的目的地多走一倍路程。让温带国家的居民分别到两个极端气候去,他的优势仍然很明显,因为尽管他跟跨越两极气候的人会受到相同影响,但是他相对原来身体产生的变化也只是一半而已。法国人可以在几内亚或者拉普兰生活,但是黑人却无法在托尔纳生活,萨摩耶人也无法在贝宁生活。此外,两种极端环境下,大脑的条理性也有所欠缺。黑人和拉普兰人就不如欧洲人聪明。所以,如果我要选的学生居住在地球上,我会从温带地区选这个学生—比如法国—而非其他地方。[1.84-85]

如果卢梭只想要他的学生在去极地或者赤道时少走一半的路程,他就应该从中间纬度选择爱弥儿。如果他想让他更好地忍受从一个极端过渡到另一个极端,中间气候仍然具有优势。不过即使是在温带,他仍然要小心不要从空气过于稀薄或者过于浓密的地方选人;从一种气压突然进入另一种气压的坏处是很明显的。然而,如果他选择气候的目的是找到一个能充分发展的,头脑有条理有判断力的学生,那么他关于气候温度的说法就值得商榷了。

世界气候分布图
首先,他需要放宽温度范围。汉尼拔、马西尼萨(Massinissa)、成吉思汗、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us Adolphus),以及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都足以证明,从努米底亚的炙热沙漠到北方的冰海,在非洲,在鞑靼利亚,在斯堪的纳维亚,人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气候对性情和个人的体质有影响,已是大家的共识。你可以看到西班牙人和英格兰人这方面的明显不同。但是气候完全不会影响组合观念的能力。西班牙人和英格兰人具有完全相同的理性。这是促成所有人全面发展的能力。无论做什么,理性可以让西班牙人跟英格兰人一样成功,也可以让英格兰人跟西班牙人一样成功。卢梭做了两个假设:黑人和拉普兰人不如欧洲人有判断力,而这种判断力的欠缺源于头脑缺乏条理性。黑人和拉普兰人的确不如欧洲人有判断力,基多和秘鲁的印第安人同样也不如西班牙人有判断力。这些印第安人自远古以来就饱受欺凌。即使是这样,他们当中从早年就接受教育的人就会表现良好,跟其他人一样懂道理。可以看到,这是哲学家和观察家亲眼目睹的,有大量文献支撑的事实。他们还赞扬了利马居民的活力和天生的洞察力。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神父普雷沃(Abbe Prevost)在其《航海史》(History of Voyages)一书中曾提及一个青年黑人王子,他曾在英格兰广受景仰。阿拉伯的气候几近极端,但是仍然产生了这样出类拔萃的人物。就算是黑人和拉普兰人的判断力不如欧洲人,我们总还是会问:是因为缺乏教育吗?因为头脑没有条理吗?这两个原因中,第一个显然是对的。因为黑人和拉普兰人接受的教育跟我们在欧洲接受的教育明显有很大不同。尽管如此,卢梭将问题全部归于第二个原因。他径直推出了两个根本无法取证的观点,即黑人和拉普兰人判断力欠缺是因为头脑缺乏条理,而缺乏条理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可以作为反证的一个常见例子是,秘鲁印第安人似乎天生不如黑人判断力好,但是通过教育,他们可以变得跟欧洲人同样明理。古罗马人发现,布立吞人(Britons)还处于未开化状态,进而根据其天性认定他们可以接受所谓“人性文化”。但是罗马人错了。卢梭同样也可能错了。我们的先辈赋予瑞士人和日耳曼人荣誉,就是认为他们拿不出任何有品位的成果。如果你问其原因,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是因为气候。然而在当今,哈勒、格斯纳和克洛普施托克已经博得了最有教养的民族的青睐。

卢梭想要他的学生出生在温带地区的国家。他给出的理由是,头脑的条理性会更加完备,并且只有温带气候才会让人得到充分发展。可是,他却希望他的学生只有一个普通的头脑,并且解释说,因为他只想教一个普通人。那么他的前后说法一致吗?他不想把一个普通人塑造成充分发展的人吗?如果他不希望如此,如果他不想这样做,那他为什么单单要从让人充分发展的气候中去选择呢?

教育的终点、目标和主要职责是使人有理性。卢梭此言意味深长。那么,有没有哪个国家,无论其气候酷热还是严寒,那里的人都无法变得理性,因而教育在那里无法完善呢?如果卢梭的方法仅适用于温带气候,那就过于局限了。基督教的性质则全然不同,它让所有国家的人都变得理性。
卢梭手稿
我不知道卢梭是否把北美野蛮人居住的区域算为温带国家。不过,他不能否认那些人有着明显的理性水准。好的政府是理性的杰作,这一点我们都赞同。现在卢梭教育我们,我们所说的野蛮人享有这种无可估量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卢梭说,在欧洲的温带国家都不存在。在《社会契约论》第3卷第5章中,他宣布了 “北美的野蛮人获得了良好的管理”这个重大发现。
然而,他在另一处所说的关于好政府的标志,就可能显得尴尬了。

要问哪些标志可以告诉我们某个民族得到的管理是好还是坏……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有关事实的问题,可以得到解答。然而,它并没有得到解答,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就我个人而言,我总是惊讶地发现,人们或者看不到如此简单的标志,或者怀有错误的信念而不愿意认同这个标志。政治组织的目标是什么?是其成员的生存和兴旺。该组织及其成员的安全和兴旺最确定的标志是什么?是其数量和人数。因此,不要再去其他地方找这个饱受争议的标志了。[《社会契约论》第3卷第9章]

但是,如果数量和人数是我们判定好政府的兴旺程度的单一标志,我不知道为什么可以说北美野蛮人得到了良好管理。好政府的唯一标志,原来要在专制帝国中去发现,而在野蛮人中却很难找得到。这对卢梭是何等的讽刺!


04

作者简介


H. S. 热尔迪(H. S. Gerdil,1718–1802),出生于上萨瓦省的萨摩亚,其家庭有出任公职和教会职务的传统。1735年,他加入圣保罗普通牧师会担任神职。此后辗转于多所学院任教。1759年辞去大学教职。1773年,教皇克莱门特十四世册封他为默存于心的枢机。1776年,教皇庇护六世提升他为红衣枢机,并召他前往罗马。直到1802年在罗马去世,热尔迪担任了不同的职位,最著名的是教皇顾问。他因广博的学识、审慎的判断和谦卑虔诚的生活而深孚众望。



推荐阅读 




  ● 刘小枫 | 《爱弥儿》的读者是谁?

  ● 刘小枫 | 卢梭的敌友划分

  ● 包大为 | 卢梭政治哲学中的乡村:古典堡垒抑或现代乌托邦

  ● 戴晓光 | 卢梭笔下的苏格拉底与卡图问题

  ● 王江涛 | 现代性的困境与卢梭的意图

  ● 《利维坦》中的解读和书写

  ● 一场十九世纪“西方的疾病”

  ● 荐书 | 伪善与正直:马基雅维利、卢梭与政治的伦理

  ● 再版 |《设计共和:施特劳斯〈论卢梭的意图绎读》

(编辑:戴柳旭)




欢迎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