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专题】陆俭明——语言二语教学与语言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

国际汉语名家讲坛 语通天下国际汉语教育科技 2020-03-13

名家专题六——陆俭明教授

语言二语教学与语言本体研究的

接口问题





      为了让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小编每周会以我们名家讲坛的一位主讲嘉宾为主题向大家介绍嘉宾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周向大家介绍的主讲嘉宾是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全球直播第四场的主讲嘉宾——北京大学的陆俭明教授。






陆俭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学界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曾任17所高校兼职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华文顾问等职,主要从事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以及语文教学、汉语二语教学等现代汉语应用研究。





陆俭明教授于北京时间2019年6月22日进行了以“语言二语教学与语言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为题的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第四场全球直播。让我们从讲坛开始一起来了解一下陆俭明教授在汉语教学领域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吧!



全球直播现场照片







语言二语教学与语言本体研究的

接口问题





陆教授首先从语言二语教学与语言本体研究的关系谈起,在80年代,认为二者是单纯依赖关系——语言二语教学依赖于语言本体研究;到90年代之后,认为语言二语教学则是语言本体研究的试金石;进入21世纪,则进一步认为两者则是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不仅表现在语言本体研究将为汉语二语教学提供各方面的语言知识和理论支撑,更重要的是汉语二语教学可以助推汉语本体研究。






其次,陆教授从语言二语教学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分析英汉句式及语法的典型示例为我们展示了语言学当代前沿理论对二语教学实践的强有力指导,进而说明语言二语教学本身对于语言本体研究来说,确确实实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汉语教师拥有一定的语言学理论知识,可以在教学指导中不仅“知其然”,亦可“知其所以然”,从而担起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于汉语二语学习者之重任。





最后,陆教授通过大量汉语教学实例充分论证了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汉语二语教学实现接口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实现接口的三大关键因素:一是语言二语教学的教师要自觉学习并运用当代语言学理论;二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勤于思考,有心用心;三是要善于将学术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将学术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最后陆教授嘱咐:“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希望老师们不要只做教书匠,同时要成为研究者!”








想了解讲座的全部内容就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进行收看吧~






陆俭明教授的研究涉及到现代汉语句法、现代汉语虚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等多个领域且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陆教授2000年后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陆俭明教授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




2000年 

1





2000年,陆俭明教授发表了题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的论文,文中就以下三个问题——(一)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应着重教什么”的问题;(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该怎么教”的问题;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论述和说明。关于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文章指出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要抓好语音教学、汉字教学和词汇教学,而不是语法教学。语法教学不宜过分强调,更不能直接给学生大讲语法规则,要尽量鼓励学生敢说、敢写、多说、多写,不要“有错必纠”,管也要管得恰到好处,管了以后能引得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三四年级阶段,学生对汉语已经有较丰富的感性知识,可适当加大语法教学的份量,可以略为系统地给学生讲一些基本的,必要的实用汉语语法知识,并强调无论一二年级阶段,还是三四年级阶段,都要注意怎么讲的问题。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应着重教什么”的问题,文章指出:一是汉语本身,汉语中哪些语法点是必须而且最急需教给学生的内容;二是汉语(即目的语)和母语(如英语)在语法上的异同,最主要的差异在哪里,哪些差异特别会影响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三是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语法毛病。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该怎么教”的问题,文章强调:第一点是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随机教学,同时到一定阶段要适当进行带总结性的、又有一定针对性的“巩固基础语法”(consolidating basic grammar)教学;第二点是必须采取点拨式教学法。文章最后还强调指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4年   

2





陆教授在2004年发表了《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一文,文章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迅速,备受重视,成绩很大。为推进和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国家已经采取并将继续采取一系列重要的举措,文中列出十二条举措。文章还指出目前该领域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多数学校,负责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领导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学科意识普遍不强,不注重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理论建设和整体建设;不注意整合各不同学科的力量来为建设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服务。因此,文章强调当前首先要树立和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意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文章特别就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体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一)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要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这个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本体研究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个指导思想来展开。(二)王路江(2003)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从宏观上说,必须走“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开放性的兼容整合之路”。在思路上变对外汉语教学为国际汉语教学,这个意见是很值得我们考虑的。(三)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所要抓的根本问题是怎么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二是要有高质量成系列的教材;三是要有好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法。而这三个条件又必须有赖于科学研究才能逐步达到。




2005年

3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正逐渐跃升为全球仅次于英文的新强势语言。针对此趋势,陆教授2005年发表了《汉语走向世界的一些思考》一文,文章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世界范围的汉语教学,使汉语言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文章强调我们还要做很大的努力:要更新观念;要增强研究意识;要增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意识;要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要大力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语言二语教学与语言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的全球直播讲座之前,陆教授在2005年就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问题发表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一文,文章指出不能只是认为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支撑,对外汉语教学有赖于汉语研究成果。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并进一步指出二者是一种互动关系。同年,陆教授又发表了题为《汉语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论文,进一步论述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文章首先指出语言研究的三个主要目的:一是对种种语言现象作出尽可能合理的解释,其中包括通过一定的分析手段来证实、分化和解释语言里的种种歧义现象;第二个目的是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包括形式语言学所探索的人类语言句法运算系统上句法操作的共性和功能语言学所探索的人类语言不同类型的蕴涵共性等,除了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同时要探索某种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差异之参数,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探索来进一步加深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第三个目的是为应用服务。语法分析与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有助于人们对语言的运用,而且无论对于正面的或反面的语言运用情况都要给以合乎情理的说明,使人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外汉语教学就是汉语应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还结合具体的语言实例对三个主要研究目的进行详尽阐释。在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问题上,此文再次强调一般认为的汉语本体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支撑,对外汉语教学有赖于汉语研究成果的这个说法并不全面,其实两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另外,文中还强调汉语教师要有自尊自重的意识,对外汉语教学不是“小儿科”,对外汉语教员并不是只能当“教书匠”,并且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不是好当的,还一定要有很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因此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员一定要有自尊自重的意识。




  2007年   

4





陆俭明教授在2007年发表了题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的论文,文章首先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不是一码事,汉语本体研究是指对汉语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诸种现象及其历史演变和发展进行考察、描写、分析、解释。并升华为理论,以建立相应的理论系统这样的一系列研究。汉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则是指围绕和服务于汉语教学的汉语应用研究。文章还强调必须区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并从四个方面加以区别,分别是:(一)研究目的;(二)即使针对汉语本身的研究,二者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要求也不一样;(三)基础性研究;(四)研究成果的表述。文章还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本体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说明。




  2008年   

5






面对2005年以来汉语教学(包括华语教学)发生的新变化,陆教授在2008年发表了《汉语教学的新变化、新问题、新任务、新意识》一文,文章指出2005年以来汉语教学 (包括华语教学)产生的新变化给汉语教学在现有的汉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现有的汉语教材、现有的有关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现有的汉语教学评估与汉语测试手段、现有的汉语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任务,实现新的任务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意识,我们要大力加强汉语教学的基础性研究,增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意识,充分认识汉语教学岗位上汉语教师的特殊性,树立“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观念,并逐步树立注重“汉语书面语教学”和“自尊自重”的意识,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2009年   

6





2009年陆教授发表了题为《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汉语教学》的论文,文章旨在强调说明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员需要了解、学习当代语言学理论,并以具体实例说明上个世纪8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当代语言学理论有助于解决汉语教学中外国学生所提出的一系列“为什么”的问题,有助于汉语教学,有助于革新我们现行的语法教学思路。因此,文章最后强调教员要用语言学理论武装自己,以便更好地给学生讲解、解释各种语法现象 。





同年,陆教授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基础性研究”问题发表了《再谈要加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基础性研究》一文。文章指出汉语要健康、顺利地走向世界,必须以科研导航,加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基础性研究。文章从分析当前汉语教材的成绩与问题入手,说明当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基础性研究严重滞后。文章强调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基础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认为就汉语言文字方面来说,基础性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为汉语/华文教材编写提供足够的有关的科学依据;另一个方面是需要重视与加强汉语本身的为汉语/华文教学服务的一些基础性研究。文章还对上述两方面一一作了具体说明,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词语和句法格式的用法研究以及词语、语法点及其词语或句法格式不同义项、用法的分层排序问题的研究。




  2011年   

7





时至2011年,尽管全球已形成汉语热并持续升温,但汉语国际教育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影响了汉语国际教育的深入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海峡两岸汉语学界有责任合作攻关,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使汉语健康、稳步地走向世界。因而陆教授发表了《全球汉语热背景下的两岸汉语学界合作的内容和思路》一文,指出当前海峡两岸学界需要合作攻关的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相关汉语言文字学的基础性研究;(二)海外汉语教学所需教材教辅材料的编写;(三)相关工具书的编写;(四)相关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五)海外汉语教学一些理论问题的探讨。合作思路则应该是:(一)走民间合作之路;(二)合作双方要有诚意;(三)以求同存异的精神解决争议。




2013年 

8





2013年陆教授针对“汉语国际传播”方面的问题发表了《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一文,文章主要谈了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六个问题:(一)“汉语国际传播”观:要逐渐习惯于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世界,用世界的眼光来思考问题,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汉语国际传播,而不能只有“国家的眼光”。汉语教学走出国门,开展汉语国际教学,其目的是为世界各国建造通向中国的友谊之桥——汉语桥;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种 “汉语国际传播”观。(二)汉语国际教学的核心任务:汉语国际教学的核心任务与内容是汉语言文字教学;汉语国际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让愿意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掌握好汉语;汉语教学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怎么让一个零起点的外国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尽快最好地学习、掌握好汉语”。(三)文化教学的地位问题:汉语教育必然会同时伴随着文化教育,但这种文化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应该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而且国家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靠文化自身厚重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四)汉语教材的国别化问题:汉语教材“国别化”这一理念可取,但是“国别化”得有个基础,那就是“普适化”,没有“普适性”的基础,“国别化”只能是贴点标签而已。(五)汉语教师的培养问题:从长远来看应立足于培养本地教师;只有当海外的汉语教学基本上都由当地汉语教师来教,才真正能做到汉语“国别化”教学,汉语才真正能走向世界。(六)汉语怎样才能成为强势语言:汉语要成为国际强势语言,国家强盛,这是最根本的因素,但还得具备一个关键性因素,那就是国家的科技、教育事业高度发展。





2013年,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协办的“2013年全国高校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隆重举行。在此次会议上陆教授作了题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定位问题》(此文章修改后2014年发表于《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上)的报告。报告就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建设的有关问题,具体说就“汉语国际传播观”、“汉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汉语教师的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海外汉语教师培养”以及“怎样才能让汉语成为世界各国的首选外语”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报告最后指出“不求大家都赞同,但愿大家多深思。”




  2014年   

9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加强汉语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在此趋势下,陆教授在同济大学2014年举办的“汉语国际传播:跨文化视域下的语言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已逐渐成为当今实现“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也必然要承担起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文化教学要成为汉语教学的主流或主要内容。进而强调汉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进行汉语言文字教学。随后,报告从四个方面就汉语教学中所伴随的文化教学进行了清晰的说明:(一)选取哪些文化内容和文化点?(二)所选取的文化内容和文化点前后该如何安排?(三)采取什么样的呈现方式?(四)我们该持有什么样的呈现心态?报告还特别强调:国人形象是中华文化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




  2016年   

10





2016年陆教授在2013年发表的《汉语国际传播中的几个问题》一文的基础上继续对“汉语国际传播”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发表了《汉语国际传播中一些导向性的问题》一文。文章指出面对当今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化、全球化、人类逐步走向太空的信息时代,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来思考汉语国际传播。进而提出汉语国际传播中有必要注意的一些导向性问题:汉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的关系问题、跨文化交际问题、汉语教师培养的主攻方向问题、汉语教材的本土化与普适性问题、比教学法更为重要的教育责任心问题以及汉语教学中现代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使用问题等,从而使汉语稳步、健康地走向世界。





同年陆教授还发表了《对汉语教学要有这样的认识》一文,对汉语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文章指出作为一名合格、称职的汉语教师,必须对汉语教学本身有一个正确而清醒的认识:(一)认清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核心任务;(二)要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看待汉语教学;(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汉语教学与文化教育的关系;(四)要有“大华语”的概念,正确认识汉语规范问题。文章在第四个问题部分给出了“大华语”的定义:以普通话为基础而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可以有一定的弹性、有一定宽容度的全球华人的共同语。并强调“大华语”这一概念引入汉语教学中的好处:有助于增强世界华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华人社会;更有助于推进世界范围的汉语教学。而关于“大华语”概念所带来的对于作为外语教学的汉语/中文/华文的标准问题,文章给出了回答,应“取法乎上,宽容其中”,宜确立这样一个指导方针: 普通话和简化字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法定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语教学所教的汉语/中文/华文应当是规范的汉语、汉字,汉语教师要努力以普通话规范标准为标准;另一方面我们又允许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可以有一个偏离普通话规范标准的容忍度。




  2017年   

11





2017年陆教授针对教师发展问题进行一步提出自己的意见,发表了《汉语教师培养之我见》一文,文章指出“三教”中最核心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而对作为一名称职的汉语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汉语言文字学方面的基本功)、能力结构和思想心理素质做了具体说明。文章还指出目前所培养的汉语教师的质量令人担忧,原因是培养的路子走偏了,培养模式有问题。文章认为,2008年广泛增设对外汉语专业,其出发点当然是为了加快汉语教师的培养,但是现在看来这未必是一个经过科学论证后所做出的举措。因此,文章建议:教育部有关方面应重新审视培养模式,需要调整“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在高校的设置;根据目前的汉语教学发展形势,汉语教师的培养模式需要创新。




  2018年   

12





2018年陆教授的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语法教学中,发表了《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和《汉语教学中汉语语法的呈现与教法》两篇论文。《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一文是在2000年发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一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此文围绕“怎么认识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三个问题展开。在“怎么认识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部分,文章指出一般将系统的汉语教学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在汉语教学 这三个阶段中都得有意识地注意语法教学。但各阶段具体要求、具体做法是有所不同的。在“教什么”部分,此文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一文所强调内容相同。而在“怎么教?”部分,此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并且讲解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步步展开,思路清晰。文章还特别呼吁大家,要重视并积极参与汉语教学本体研究。最后,文章强调汉语教学过程中碰到的语法方面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属于基本知识方面的,有属于比较辨析方面的,有属于能说不能说方面的,有属于歧义问题的,有属于层次切分方面的,并列举出一些问题供大家思考,如:“很阳光”中“阳光”是名词还是已经变成形容词了?理由呢?





《汉语教学中汉语语法的呈现与教法》一文首先扼要介绍并肯定了赵金铭教授最近提出的汉语教学中“格局 + 碎片化”的语法教学观,在此基础上着重以实例说明如何教“语法格局”、如何教“语法碎片”。文章最后强调,重要的是汉语教师要树立研究意识,要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特别是词语和句法格式等的用法问题,只能靠汉语教师自己来解决。





同年,陆教授在2009年发表的《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汉语教学》一文的基础上对“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汉语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更深入探讨,发表了《论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的接口问题》一文。文章首先指出文中所说的当代语言学理论包括当代形式派、功能派、认知派的前沿理论,也包括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文中所说的外语教学,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随后,文章进一步解释讨论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接口问题实际是要回答两大问题:一是外语教学是否需要当代语言学理论?二是外语教学对语言学科的理论建设是否能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文章通过具体事实对上述两个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最后指出:当代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可以接口,而且必须接口。外语教师学习、掌握好当代语言学理论并自觉运用于外语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善于将学术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这是解决好接口问题的关键。对此,文章强调:外语教师,包括汉语教师在内,不要也不能只做一个“教书匠”,而一定要使自己既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同时又成为一名出色的研究者。





如对上面研究内容感兴趣,可以下载有关文章进行学习!





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

名家专题回顾



名家专题一:





郑艳群教授专题

郑艳群,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教育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计算机技术与世界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等。

链接:【前沿研究】新技术与汉语国际教育


名家专题二:



袁芳远教授专题

袁芳远,美国海军学院语言文化系终身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课堂任务教学法、教师行动研究、商业汉语教学等。曾出版专业书籍三部、汉语教材三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

链接:【名家专题】在教学环境下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


名家专题三:





周小兵教授专题

周小兵,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主任,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11部教材6种主建全球汉语教材库,含教材1万多册/种。

链接:【名家专题】周小兵——国际汉语教材库建设与教材评估


名家专题四:


储诚志教授专题

储诚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文部主任,语言学系博导,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前任会长,加州中文教师协会前任会长。

链接:【名家专题】储诚志——屏幕电书时代汉字教学策略的再思考


名家专题五:



张宝林教授专题

张宝林,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链接:【名家专题】张宝林——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设计理念与功能



小编:小真



让我们一起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汉语走向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添加语通天下教研助理微信,

发送“姓名+地区+教学/研究方向”,可申请加入

“国际汉语教育互动交流群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THE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