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喜欢《粉雄救兵》?
文|柳橙(生心平工作室)
这段时间,一篇题为《抄都抄不会!原版节目拯救人生,山寨节目修理所有正常女人》的公众号推送,突然在朋友圈引起转发热潮。
这篇文章认为,Queer Eye(中译《粉雄救兵》)这档基友改造直男的节目「暖心」又「精致」,并且促进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
而中国山寨版,则因为版权和「没有学到家」等因素被作者批判了一番。
Queer Eye宣传海报
撇开版权等法律问题,今天我想从QUEER(酷儿)的角度,来唠一唠为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舔法」不可。
1
酷儿,还是制造对立?
Queer Eye节目的基本套路是,五个打扮光鲜、身材亮眼的顺性别男同志,到一个不注重外表的直男家里,从室内设计、潮流文化、饮食健身、美容以及时尚打扮等方面对该直男进行「改造」。
打着酷儿的旗号,这个节目一方面强化了社会大众对gay的刻板印象,即热衷打扮并充满消费主义的「都会美型男(Metrosexual)」。
这种刻板印象直接否认了许多并非如此的男同志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强化了对男同志的污名化。
Queer Eye宣传海报
另一方面,节目的核心思路是不修边幅的直男需要改造,然而我认为这非但不能如开头那篇文章所说的那样,促进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反倒是激化了对立。
试想,如果有个节目叫Straight Eye,要用所谓的「直男糙汉子」模式来改造gay,让gay变得更man,这还会有观众欢呼叫好吗?
估计欧美的观众第二天就会上街抗议了!
本质上,此类节目都有这样一个内核,即用假想的某个群体的价值取向,去殖民假想的另一个群体的价值取向。
改造,多么恐怖的字眼!
2
酷儿,一场资本主义与消费主义的骗局?
对比Queer Eye和我脑补的Straight Eye,为什么前者可以获得这么多赞誉,而后者会可想而知地广受批评呢?
这里固然有性多数和性少数之间亘久的权力不平等问题,即少数群体所受的压迫和歧视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一种天然的道德高度。
并且,主导社会的所谓直男式的男性气质也颇受批评。
然而我想指出的是,这个节目实际上是在试图灌输这样一种理念——
「直男糙汉子的生活方式不可取,人要像gay那样精致生活才是有价值的。」
这种理念的槽点实在太多,比如我们前面所批评的,不是所有直男和gay都有一样的生活方式,没有哪种生活方式比另一种更有价值。
Queer Eye节目截屏
这里我还想吐槽的是,什么是生活的价值,如何获得以及谁来评判生活的价值。
看过这个节目的读者应该知道,节目呈现出来的价值观,是会护理皮肤、会吃有机食品、会搭配衣服的生活更棒、更有价值。
然而这些所谓的审美升级是基于消费升级的,即只有用了或吃了什么产品,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但这种逻辑,却正是我们应当大力批判的消费主义。
我们应当认识到这档节目的商业性质,以及背后的广告商希望对观众进行的购买游说。
但我们更应该惊醒的是,当gay或者广义的Queer身份是基于商品消费,那么这种身份政治的合理性和能动性何在?
3
我们需要怎样的Queer Eye?
《粉雄救兵》这档节目的前身是Fab Five,其于2003年推出。
当时,这款节目获得了许多欧美观众的赞誉,因为那时的欧美荧幕上鲜有同性恋者的身影。
Fab Five宣传海报
而改名后重新制作的2018年版的《粉雄救兵》,基本沿袭了过去的节目框架,却用了更流行的话术来包装——Queer Eye。
节目显然是在偷换概念,将Queer让渡到gay。
试问,5个顺性别的gay就能代表Queer群体吗,就能自称是Queer视角了吗?
在我看来,酷儿本应该是抛弃身份的藩篱,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借助一个群体来掩盖其他群体的声音。
酷儿,应该是反文化霸权的(anti-hegemony)。
酷儿,还应该是去殖民主义的(decolonisation)。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直指中国山寨版没有学到原版的精髓,那我们不妨来看看学得很彻底的日本版《粉雄救兵》。
同样的五个gay专家来到日本,将西方世界对于酷儿的想象,应用在具有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日本人身上。
节目中随处可见的,是以西方白人男性中心主义的傲慢立场,夹杂着Queer的天然道德高度,对一个东亚人进行生活方式的指导。
文化冲突加上西方酷儿思想,结果就是充满了殖民主义色彩的尴尬呈现。
日本版Queer Eye节目截屏
我不想也不愿为中国山寨版站台,因为那个节目确实是个笑话。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试图邀请读者思考和区分,什么是酷儿,而什么是消费主义、刻板印象、文化霸权和殖民主义。
1
END
1
跨之声「生心平工作室」出品
新闻线索
跨之声公开征集新闻线索
详情请戳下图
征稿启事
跨之声面向大众征稿
80~200元/篇+可签约
详情请戳下图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