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剧变,中国能否守住世界制造中心宝座?

镇长本人 大树镇长 2021-07-04


01


全球疫情蔓延加速,全球确诊人数已经突破200万,美国更是向百万确诊不断接近。面对全人类共同的威胁,中国正在向全世界提供防疫支援,但一个巨大威胁也在显露。


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制造业才是国力根本,比如纽约州长科莫感叹:强大的美利坚竟然生产不了一个小小的口罩。



从美国人口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今日之强大,但也有朋友不由得担心,疫情过后,各国会不会重建制造业,那中国会不会损失惨重?甚至失去世界制造中心的宝座?


这几年已经有这种苗头了,川总一上台就强调制造业回流,越南、印度等国从中国抢走大量低端制造业……


疫情期间,美国更是挥舞着支票要求本国企业从中国撤回美国,眼看着各国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制造业体系,全球产业链体系似乎即将迎来大变局。



确实,未来全球产业链必将迎来重构,逆全球化、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崛起必将对中国制造业构成威胁。


但是如果说中国会失去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那大可不必担心,这就跟指望一场疫情击垮美国一样毫不现实。


全球产业链重构,对中国而言,是威胁,但更是向更高处攀登,建立大中华区域体系的巨大历史机遇。


02


怎样才算的上世界制造中心?


所谓世界制造中心,最简单地说就是在一段时期,本国制造业比其他国家都要强,能够以一国生产影响世界。


世界制造中心是国力的真实象征。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再多的钱也比不上一个口罩生产线,关键时刻,能生产出需要的物资,就是真正的实力。


回顾世界历史,称得上世界制造中心的也不过只有3个半,3个是英国、美国、中国,半个则是德日。


就连苏联也算不上世界制造中心。苏联轻工业极度落后,仅仅是重工业尤其军事工业发达,很多产品自己使用都不够,更何况受冷战制约,苏联对国际市场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苏联经济失衡


为什么说德国、日本是半个?


这两个国家在制造业巅峰时期,都有多个行业达到了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比如日本的半导体、汽车制造;德国的电子电气、机械设备等。但他们一旦碰到了天花板,就会迎来美国的压制,本国国力更是难以支撑向更大范围扩大。


至于再往前,人类之间交流尚且难以做到,世界制造中心更是无从谈起,也只有工业革命后,科技无限放大人类生产能力,才有了人类制造能力高度集中的可能——可至今,也仅仅只有英、美、中三国称得上世界制造中心。


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以下仅仅是基本的条件:


1、   生产在本土形成,诸多产业产能大量用于出口;

2、   产销量、产销额占国际市场10%以上;

3、   拥有完整的上游纵深产业链和下游消费能力;

4、   拥有自我革新的科技研发和产业优化能力;

5、   工业产能达到世界工业产能的1/4以上。

6、   深度影响多数国家国际贸易。


能符合以上条件的,第一个是英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品销往全球


凭借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建立了发达的纺织业、海运业、采煤业、炼铁业和机器制造业,奠定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工厂”,牢牢占据世界贸易中心地位,19世纪前几十年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把世界工业生产的近一半、以及世界贸易的1/4握在手中。


第二个是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后发制人。


19世纪后30年,美国通过空前大规模的铁路建设推动美国工业和交通飞跃发展,1894年,美国制造业总产值达到英国的两倍,从1913年开始,美国工业生产总量占全世界比重长期保持在30%以上,直到2010年才被中国超越。


1937年各国工业产值占世界比重


第三个是中国,受益于美国产业转移和跨国资本逐利,中国成为了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之一。


2019年,中国工业产值占全世界超过30%,相当于后三位美国、日本、德国之和,货物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1.75%,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世界制造中心可不是大路货,无论摘取还是转移,都是全世界一顶一的难事,其难度恐怕还在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上——


毕竟,常任理事国有五,而货真价实的世界制造中心才有仨。


03


制造中心的转移,本身就是国际大势的巨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英国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美国靠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世界最好的地理环境;


德国和日本都是依靠冷战两大阵营的前线对抗、美国主动的产业转移以及本国强大的人才底蕴。


历史上,美国产业转移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第三个阶段造就了中国制造业崛起。


第一阶段是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美国用过剩产能支援欧洲,对抗苏联,美国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真正树立了美国超级大国地位。


马歇尔计划实现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第二阶段则是上世纪50至70年代,美国为了同苏联对抗,进一步加强了全球军事、金融输出,以实现对附庸国(如德国、日本)的控制。之后随着美国赢得冷战的胜利,这份控制得以固化下来,彻底奠定美国全球霸权。


到了第三阶段,美国在全世界没了对手,产业转移从国家政治考量转为资本利益,各大跨国企业成为了产业转移的主力军。资本为了利益,大规模向全球尤其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占领全球市场,也促成了全球化,构建了全球产业链。


转移中的西方国家惊喜地发现,经过苏联训练过的中国,市场又大,基础设施又好,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又强。资本家们对中国是爱不释手啊,慢慢地,向中国转移的产业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了。


都争相陷在中国的温柔乡里,不爱走了。


中国就这样搭上了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产业转移的便车,从技术到管理来什么我学什么,不仅给跨国资本集团带来巨额回报,生产出的价廉质优的产品更是大大降低了全球人民的生活成本。


正因此,诸多美国大资本家自掏腰包游说美国国会,将中国拉进WTO。



可是,逆转慢慢发生了。


原本资本家的设想很美好,产业转移仅仅是生产环节的转移,核心仍然掌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手里,产业转移只会为美国等国家提供丰富的红利,而不至于威胁自身,各个接受产业转移的国家只能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庸”。


而中国,显然预设的就是那个最大的“附庸”。


谁知,西方国家被中国这个怪胎算计了一把,“师夷长技以制夷”,不仅自己渐渐失去了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还把中国送上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的宝座,让中国成为近百年来唯一逆袭的国家。


04


中国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为什么中国能成为新的甚至是最后的世界制造中心?


与此前两个半制造中心都不同,中国极为特殊,以至于中国的世界制造中心地位只会不断巩固,却很难被任何国家夺走。


这些独特的点有很多:


最庞大的受过基础教育的劳动力群体和工程师队伍;

最庞大的消费市场;

唯一拥有足够数量的现代劳动力,可以支撑完整工业体系;

唯一可以对美国在科技和生产创新上形成全面挑战;

强大的政府统筹组织能力、资源调度能力;

民众对于中央政府的高度信任;

等等。


可以说,中国走到今天,有太多不可复制的天时地利人和,除非发生可控氢聚变、外星人入侵甚至人种变异等等意外因素,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就到中国为止了。


其他一切国家,尤其是中国周边各国,都需要融入中国的制造链体系,压根没资格挑战中国。



比如在网上被某些人鼓吹可能超过中国的越南,实际上已经沦为三星集团的第二附庸国。2018年,三星在越南销售额高达657亿美元,达到越南当年GDP总额的28%,而三星即使在韩国本土,总收入也才不过是韩国GDP的20%,中国最大的公司中国石化,2019年营收也不过占GDP的2.91%。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把制造中心玩出了花,已经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串联全球的中枢。


中国是现存各国唯一延续数千年的文明,全球各国所有经历过的,中国都经历了,甚至经历的更深:中国经历的黑暗远超一切国家,中国更尝试过几乎所有发展道路,封建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改良、革命、战争,任何国家都没有中国这样经历丰富。


我们身经百战,见得多了 


中国也是最大起大落的国家,从世界巅峰跌至谷底,然后再次冲击巅峰,中国拥有最丰富的在现代环境下从落后国家发展壮大的经验。

也正因如此丰富的经历,中国对全世界所有后发展国家都能感同身受;而中国强大的实力,也能够与最发达的国家正面抗衡。


这种通吃世界各国的气象,是任何国家都没有的。


中国串联起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世界,成了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消费国、东南亚等发展中制造国、俄罗斯非洲南美洲等原材料国等几大体系的中枢。


串联世界的一带一路


在发达国家圈子,中国可以正面对抗,不断吸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有实力吃得下、推陈出新,比如高铁技术;


在发展中国家,又因为庞大的体量和制造业实力,不需要去吸血,对发展的苦难感同身受,能够真心帮助这些国家建设工业体系,也将这些国家纳入中国的制造体系,协作共赢。


纵观全球,又有谁能取代中国呢?


只有美国有能力却没有必要,其他所有国家都没有能力。


首先是日韩之类一流工业国家,受限于体量、离中国又太近,近到可以被陆基战机和中程导弹覆盖,又跟中国经济高度关联,在个别举国支持的产业占据优势没问题,但是全产业没有可能,只能在中国制造体系下寻求比较优势。


如今日韩的许多优势产业也逐渐被强悍的中国工业体系蚕食,比如电视面板产业,日本已经出局,中国大陆以37.4%的份额占据世界第一;造船业方面,早在十年前中国就战胜韩国成为世界第一;手机行业更是将曾经占据中国半壁江山的三星挤出了中国市场。


其次是传统欧陆发达国家,俄罗斯已经没落成资源出口国了,法、德、英等自身难保,欧洲一体化分崩离析,还面临被美国割韭菜的威胁,欧洲小强太多,各国各有历史,难以凝聚在一起,而以各国数千万级的人口,最多不过支撑个别产业。


欧盟面临分裂的前景


最后则是东南亚、印度等后发制造国。这些国家一方面受到严重的外国资本势力的侵袭,另一方面又受困于自身严重的社会危机。


相比中国,这些国家的制造业体量太小了,同样是少林长拳,张三丰打出来就是绝学,普通人鸡都打不死,这就是差距。


对于中国而言,某个行业、企业的胜败无关大局,胜再好不过,败也无非回国舔舐伤口、择日再战,比如中兴,18年受到美国如此大的制裁,然而不过几个月,中兴再次“中兴”,2019年,中兴实现营业收入907.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1%,并且把握住了5G网络和中国新基建的大势。


中兴营收


而世界大多数国家,时时刻刻在赌国运,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兴衰直接关乎国运,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层次。刚才的日韩,乃至越南,都是案例。


与中国同在一条起跑线上的“附庸国”们,还面临严重的国内问题,以至于根本没办法像中国那样打牌——


比如东南亚的贪腐与军政府;印度的种姓与贫富差距;俄罗斯的寡头与制造业凋零;非洲的军阀与饥饿;南美洲的贪腐与黑帮;中东的宗教;中亚的战乱与极端势力。


基本的政治社会环境、基础设施都无法保障,又何谈发展,依靠外国资本的渗透,那不过是傀儡之路。


更何况,中国以外一切国家,都无法串联两个世界,那么剩下的都只是大势之下的局部争执。


05


那中国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当然不是,因为确实还有一个国家有能力从根本威胁中国的制造中心地位,那就是美国。


我们必须强调的是,美国从未放弃制造业,很多自媒体的论调低估了美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虽然,美国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已经从1950年的30%下降到13%,在全球比重也从40%下降到19%,制造业从业人口比重也从30%降低到10%。,“空心化”确实困扰着美国本土,尤其严重影响美国中低层劳动者,才让川总成功登顶。

 


但从制造业的产值看,愈加转向高精尖的美国制造业的产值总量一直在增加,美国制造业一直是美国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支柱。


百年来仅仅2006到2008年,因为房价上涨,美国制造业才以13.8%的比例屈居房地产业14.9%之后位列第二;然而从2008年开始,美国制造业再次跃居各行业首位。


美国历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另外,如果以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 )计算,美国制造业产值仍然是全球第一,更是霸占全球产业链的最高端。最典型的比如芯片产业、苹果产品,巅峰时期仅苹果一家,其手机利润比重占全球智能手机行业利润超过90%。


如果美国不惜一切,确实可以实现对中国制造业的根本打击,是有可能把中国制造业打的固守中国本土和部分友好国家市场。但也到此为止了,中国的基本盘可以确保中国制造业退而不亡,舔舐伤口后还可一战。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引发世界大战,美国也会受损严重,彻底失去掌控世界的能力。


所以,美国图啥啊?


美国产业转移,正是美国主动而为,美国更通过产业转移实现了美国的世界霸权,谋取巨大利益。


如果美国自己生产,那还怎么进口?不大量进口,印出来的美元怎么花出去,又怎么剥削全世界?美元霸权不就废了?


美元霸权


人都是好逸恶劳,能够通过印钱剥削世界,何必苦哈哈的通过生产维持生计?


要知道,制造业个位数的平均盈利是不可能支撑美国如此高的消费水平,而中国工程师500元就能完成的工作,又何苦1000元聘请本地的蓝领贵族呢?


最重要的,在美国产业转移第三阶段,各跨国企业迅速膨胀,美国各大资本势力走向世界,一个个跨国企业成为了变相的“国家”,实现了资本对于国家力量的逆转,更掌控了美国的政治、总统选举。


跨国企业就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也是中国崛起的最大受益者。玩一玩产业回流的嘴瘾可以,但是如果真要和中国打全面产业战,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美国的资本,没有大资本的支持,别说想当总统,死在总统任上都不稀罕。


更不要说产业重建、劳动人口重构等等问题了,在重建过程中,还要面对体系化、超低价、巨量的中国商品冲击,需要大量的资金补贴,还得提防补贴的钱流失出去。


所以,美国,是唯一有能力,但是又最不可能这么干的。



就如中国美国商会、上海美国商会和普华永道中国17日发布一项联合调查报告称:“受访的在华美国企业中有超过70%表示不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而计划将生产和供应或采购业务迁至海外。”


资本毕竟是逐利的,美国的资本,已然和中国的国运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了。除非人不再贪婪,这些资本才会撤退,但你觉得可能吗?


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美国可以改变格局的能力。


中国制造业想要继续往上,就必须直接硬刚美国最核心也是最强大科技和人才力量。


从制造业看,虽然美国现在制造业从业人数不到1200万人,但是美国的劳动生产效率是中国的10倍,产业结构比中国更有活力。美国在高新产业、研发密集型知识产业的投资在10%以上,有些领域达到 17%、18%,这在任何国家都是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



美国以高新科技主导的产业结构在迅猛地前进。相比较而言,中国产业结构还没有进入像美国那样以精细制造业为主的阶段,而是以基础原材料、传统制造业分量为重,差距甚大。


做制药的都知道,前些年,中国全国的药品研发投入加起来,甚至都比不过美国强生一家公司。


资本家的贪婪可以利用,但美国这个对手仍不可小觑。


06


如果说中国此前还可以寄希望于美国人丧失警惕,那么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激化将中美矛盾空前暴露,更是掀开了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序幕。


贸易摩擦之前,美国的研发优势和中国的制造优势两相结合,本来是全球产业链上最好的双赢关系,如今却反而成为产业链重构中的“切肤之痛”。


在重构的过程,无论是中国企业减少对美依赖,还是美国企业寻找对中国市场替代,都将是漫长的过程。需要多久,未为可知,但造成的全球性产业格局变化,将影响几代人,中国只能进不能退。


面对产业链重构这场决定未来国际秩序的大战,想靠中国一国之力是打不赢的。


全球大分工发展至今,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链都已经与全世界高度融合,中国的确拥有完整工业体系,但不代表中国拥有完整优势,就连美国,也有大量电子元器件依靠进口。


国际分工的展现


所以,我们不可能做自给自足的梦,想要赢得这场战争,就需要获得更多的支持者,扩大我们的产业影响范围,将更多的国家、人口拉上中国的战船。


就比如现在的东亚-东南亚,又比如“一带一路”沿线。甚至声称要在中国“抢生意”的越南,也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


中国依靠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工业生产能力,让中国周边的各国不得不融入中国为主的生产链体系,形成了东亚-东南亚的区域生产网络,通过文化同源开路,继而以一个整体去参与全球竞争。内部的微妙博弈和协同对外并不矛盾,各国也都获利。


中国也正通过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国际生产体系,将诸多国家牢牢绑定在中国的制造体系下,这是比任何盟约、军事威胁更加稳固的方式。


然而中国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那就是距离美国越来越近,而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停滞就是衰败的开始,未来中国的道路就在与同美国最核心也是最强大的技术领域的博弈,中国需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这就是以“****2025”为代表的一系列宏伟工程。



打了几个星号,是因为这个称谓不允许再提,以避锋芒。但事情我们是依旧在做的,“韬光养晦”的策略,一直是我们暗中崛起、蚕食天下的顶级智慧。


另一方面,对中国这种体量的大国,内部事务才是最具有决定性的,比如制度、技术、劳动力人口结构、产业链完备程度、母国市场等等,而这些正是中国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的刺激内需、近几年的结构化调整。


面对中国的挑战,美国针对性的提出了“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更从2018年开始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狙击。


这次疫情,不但不会如一些人所说对美国霸权毁灭性打击,反而会刺激美国加速制造业发展,给以中国更大压力。


美苏冷战时期人类科技发展迅速,太空探索是最明显的表现


但棋逢对手才能激励双方进步,甚至中美的良性竞争,将大大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未来,是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主旋律,还是美国式价值观重振旗鼓,靠的就是两国全方位的较量,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奋斗。


国之兴衰,匹夫有责。


其他文章链接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