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这个问题,大多数中国人根本不敢想
大家好,我是云宇。
最近逛知乎时刷到一个问题,当时我有瞬间的愣神,随后又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这个问题,似乎确实是大部分人从未想过的选择。
甚至,是大多数中国人根本不敢想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不被允许有gap year?”
1
这个问题显然点燃了广大网友的怨念,底下的回答既可悲又无奈,更是无解又赤裸裸的现实。
有网友回忆起曾经看过的某大厂HR分享,对方直言“只要在简历上看到有超过半年空窗期,都会直接挂掉,除非是因不可抗拒因素而导致的”。
她给出的理由其实也代表了当下大部分招聘者的态度:因为工作是件很严肃重要的事情,如此重要的事情竟然能被空档超过半年,就说明求职者要么能力不行,要么责任心不够,反正证明了人不行。
这样的理由听起来实在无理,但却是很多人经历过的现实。
这个回答,也获得了超过8000个点赞。
另一个回答更让人心疼:有家长觉得小学生起得太早,在群里说自己孩子不上早自习,多睡觉对小孩子身体好。事情爆出来后,被很多家长喷。
“别说gap year了,就连让小孩多睡会儿都做不到呢。”
但最让人破防的,是一个看似粗鄙却又一针见血的回答,他说:
“因为中国人多是’键人’,一生被打上了关键帧。胎教很关键,三岁看老很关键,幼升小很关键,上小学很关键,小升初很关键,初二分水岭很关键,中考很关键,高二选科很关键,高考很关键,保研大学四年很关键,考研很关键,留学很关键,考公很关键,实习很关键,工作很关键,结婚很关键,生孩子很关键,胎教很关键,三岁看老很关键…..”
话糙理不糙,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2
梁永安说:“一个年轻人,首先要体会自己的迷惘。今天的年轻人,太缺乏迷惘,一步步都是传统的路数,上个好大学,多赚点儿钱,买个好房子,一切都是确定的。”
从小按部就班长大的我,也未曾想过所谓的“gap year”,似乎在经历漫长的求学之路并终于抵达终点后,就应该且必须立刻继续出发,哪怕只停下一天,都像在犯罪。
我从未质疑过这样的人生是否有问题,甚至觉得顺风顺水的,已经比其他人幸运多了。环顾四周,周围的朋友似乎也都在同一条路上行走着。
只是内心总有一个小小的空缺,空落落的,没什么不对,又哪哪都不对劲。
直到有一天,我认识了一个剃板寸头、学建筑的姑娘,交流之后才了解,原来她大学休学一年,给了自己一个gap year。
听说这件事后,在场的人或多或少露出惊讶神色,似乎这是件多么不得了的大事,并纷纷关心休学对她未来的影响。
但她却很满意这一决定。
这一年里,她去了很多地方,认识了很多人,用手头的技能接一些工作养活自己,并在这一过程中探索自己未来的方向。
“gap year对未来没有影响,也不会伤害任何人,只需要提交申请就行,但大家都不敢这么做。”
为什么不敢?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经济、家庭、环境、个人......每一个因素都是巨大的枷锁。
而这个姑娘有自由的成长环境,未来也会选择出国继续深造。换句话说,她是幸运的。
3
中国人总是崇尚延迟满足。
小时候想吃根棒棒糖,大人说你下次考个100分就给你买;
长大后想吃顿豪华大餐,心里偷偷告诉自己等完成这个项目就吃一顿当做奖励;
工作后时刻告诉自己,现在努力赚钱,是为了以后过好的生活;
哪怕到了七八十岁还是想着以后。要省钱给以后看病,要省钱给以后养老,要省钱以后交给孩子......
可是生命还有多少年以后?
不管,反正好事都要留给以后。
梁永安说:“孤独本身是一个体会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我们生命的过程。只有孤独的人才有真正的交流能力,因为他有一个不断沉淀的过程。”
但是我们太忙碌了,忙着谋一个未知的未来,没有时间孤独,更没有时间沉淀。
每个人都对生命有自己的理解,我更喜欢之前看到的一句话:生命是一场为期3万多天的人间旅行体验。
我们毫无预兆地被传送到这个世界,在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就已然被定下故事的结局: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仍会孑然一身地离开。
每当想到这句话,我就会重拾“离经叛道”的勇气。反正结局都一样,那么中间的过程怎么玩,当然要由我说了算。
离开职场6年,也曾有人问我是否想过回去上班。但我知道,已经回不去了,那里不会接纳一个简历上空白了六年的人。
我也知道我不会回去了,尽管收入和稳定度远不如前,但离开牢笼的人又怎会再自投罗网。
不管明天如何,至少我已经拥有了追求自由的勇气。
以上。
往期精彩内容:
替你们试过了,这4个写作微习惯变态但真有用
3月两部电影的警示:恋爱脑真的要不得
你不是文笔差,只是没人告诉你写作的小心机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