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铭记儿童节的“血泪”来历,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刘盐约 寄居在世 2022-08-06

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又到了,这是属于普天下孩子们的节日。在很多人的心目里,儿童节代表着成长的童趣和欢乐的气氛。 

 

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是无比期盼这个节日,想获得一份礼物,共享一份欢乐。所以,很多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多种多样的文艺性活动,以营造这种欢庆的氛围。 

 

可是,追溯儿童节的来历,绕不开一段充满血和泪的历史往事。不了解这段往事,也就很难理解设立儿童节的意义。 

 

那是在惨烈无比的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的铁骑疯狂地蹂躏着欧洲这块曾经保存了JD教火种的古老土地。纳粹战车所到之地,生灵涂炭。 

 

但纳粹的暴行也激起激烈的抵抗。其中,在捷克(哈维尔的故乡),纳粹德国“魔头”莱因哈德•海德里希被捷克抵抗分子刺杀。 

 

海德里希执掌着令人望而生畏的“盖世太保”,同时还是希特勒着力培养的接班人。此人心狠手辣,双手沾满了无数人的鲜血,因此被冠以“金发野兽”、“纳粹魔王”、“布拉格屠夫”、“第三帝国的黑王子”等诸多恐怖称号。 

 

但就是这样一位纳粹重量级人物竟然在捷克布拉格遇刺身亡,恼羞成怒的希特勒下令进行残酷报复,其中包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利迪策惨案”。 

 

利迪策是捷克的一个村庄,因一封举报信,被纳粹认定和刺杀案有牵涉。1942年6月9日,纳粹军队包围了这个村庄,于是一场血腥的大屠杀临到这个美丽而无辜的村庄。 

 

其中,全村173位15岁以上的成年男性村民被当场枪杀。另有104名儿童被纳粹军队从他们各自母亲的怀中强行带走,单独送入集中营。而他们的母亲连同其他妇女则被分开送到了集中营里。 

 

当时纳粹分子对这些绝望的母亲许诺,说她们将很快就能和自己的孩子见面。可是等二战结束后,当那些侥幸活下来的母亲们返回自己的故土时,发现这里什么都没有了(原来纳粹在事后把整个村庄都夷为平地)。 

 

并且,她们这才得知,当年被纳粹抢走的那些孩子们,大多数早已死在了集中营里,只有极少数人幸存下来。当初纳粹的诺言不过是一个“美丽”而又冷酷的谎言而已。 

所以,在二战结束后,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更为了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国际社会设立了六一国际儿童节。 

 

这就是儿童节的来历。作为家长,我们陪伴孩子过节,应该以合宜的方式告诉他们这段历史。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而在这个小小的利迪策村发生的惨剧,不过是二战中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中所有苦难的缩影。孩子们是最为脆弱的群体,最容易受到伤害,但同时他们也是最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 

 

在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里,在人类绵延不绝的历史上,有多少孩子受到过各种各样的伤害甚至杀戮?又有多少母亲为失去自己的孩子而哭泣呢? 

 

在那本圣书里也有这样的记载,面对那些被残暴的巴比伦所杀害的犹太孩子们,面对那些被残暴的大希律所杀尽的伯利恒的婴孩们,有很多母亲在哭泣…… 

 

所以,我们读到这样的金句才能感到共鸣:“在拉玛听见号啕大哭的声音,是拉结哭她儿女,不肯受安慰,因为他们都不再了。”( Matthew2:18) 

 

今天这个世界依然还有着残酷的一面,依然还存在着各种对孩子有形无形的伤害。前不久美国得克萨斯州一所小学发生了枪击案,共造成21人死亡,其中包括19名小学生。 

 

最近在网上“毒教材”事件持续发酵中,引起众怒。如果说三聚氰胺伤害的是孩子们的身体,那么夹带私货的“毒教材”则伤害的是孩子们的灵魂。 

 

我不禁想到,古代犹太人曾领受了一种特殊启示,他们把孩子视为那位至圣者恩赐的“产业”,而非父母可以任意处置的“私人资产”。

 

既然是恩赐的“产业”,那么就要用心“经营”,既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也要教导好自己的孩子。犹太人有这样一种真知灼见,“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所以,儿童节不仅是孩子的节日,也应该是大人的节日。作为父母,不仅思考如何给孩子一份礼物,更要有长远的眼光,保护好自己的孩子,避免那些伤害,并教养好他们,使他们“走当行的路”.

其他推荐:1、还原妇女节的意义,不是把女性当“女王”更不是当“女神”
2、以史为鉴:重温《所|有|美|善|力|量》
3、“虽然…葡萄树不结果”:生命的韧性从何而来?/你对新天地有“免疫力”了吗?
4、“怎么做母亲”,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5、温州一日游:追寻曹雅直、苏慧廉的足迹——历史不能忘记
6、中世纪并非“一团乌黑”——简述把握中世纪JH历史的三大主线

 

温馨提示:欢迎关注,謝謝支持。底部“发消息”,可以快捷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