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始人曾负责修美乐等重磅药物全球临床开发上市工作,缮思药业在中美两地同步推进新药研发

王世薇 动脉新医药 2019-07-01

今年3月的一个夜晚,怀格资本的杜江波博士发来微信说:“Andy回国了。”


杜博士口中的Andy是我们最近一直在等待机会采访的缮思药业(以下简称“缮思”)创始人李永安博士。缮思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在新泽西和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设有办公室和实验室。


李永安博士为缮思设定的企业愿景是有效整合全球资源,建立一个立足和成长于中国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制药公司,为国内外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有创新性并支付的起的药品。

 

成立至今,缮思已获得累计超过90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期间,李永安博士和他的团队潜心调研评估了大量项目和技术平台,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国际市场上主要疾病领域的药物研发动向,为公司的发展策略和管线布局做足准备。

 

“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缮思迈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李永安博士告诉动脉新医药,缮思已经完成核心团队搭建,位于苏州的实验室和办公室也已装修完毕并投入使用,独特的激酶抑制剂筛选平台正式开始运作。今年内,缮思管线中的一款处于美国II期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新药计划开始在中国进入临床试验,“整个团队进入了最忙碌却最兴奋的时期。”


沉浸医药行业多年,创始人市场洞见独特


李永安博士与大多数海归生物医药创业者相比颇具特色的履历,在访谈开始之前已经给动脉新医药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是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微生物和免疫学博士。博士毕业后,带着把实验室知识更为有效地转化成产品的心愿和对商业运作长期以来的兴趣,他考入杜克大学商学院进行MBA学习。商学院时期,他进入GSK市场部门实习,随后进入到GSK研发管理部门,开启了近20年的跨国药企新药研发管理生涯。


 缮思药业创始人李永安博士


创办缮思前,李永安博士先后供职于葛兰素(现葛兰素史可)、雅培(现艾伯维)和第一三共等跨国药企的美国总部。与多数海归创业者主要从事早期药物研发技术工作不同,李永安博士的职业路线主要偏重管理和商业,他在跨国药企的大部分时间是以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在项目组的管理工作中度过。

 

研发项目组(Project Team)是跨国药企进行药物研发时普遍采用的管理组织架构。据李永安博士介绍,由于药物研发周期长、投资大,复杂的工作内容需要多方专业人员的参与,跨国药企在进行药物研发时,会从多个专业部门抽调有经验的人员,组建项目组来全面负责研发产品所有目标策略和行动方案的制定、执行和最终结果。


通常,项目组在先导化合物选定前后成立,由10-15人构成,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经理共同负责管理。项目组的工作通常花费一个药物开发全周期约八成的预算及70-80%的时间,是连接Discovery工作和市场的关键。


项目组需要处理大到产品的全球市场定位,小到动物实验方案设计细节,它的运作和成败直接决定一个公司产品线的兴衰,是大药企产品管线管理策略的核心。实际上,每一个项目组在本质上相当于一个小规模的生物科技公司。

 

由于多方面的考虑和需求,项目组管理职位一般由具有丰富经验并在公司工作多年的人担任。李永安博士表示很庆幸他能获得在跨国药企管理项目组的机会,让他可以从几十个项目的实例中来深刻学习和理解药物研发的流程,包括市场和研发的交互和和每阶段的主要技术关注点,同时从中学到了有效的团队沟通和成功管理方法。

 

在跨国药企工作这些年,李永安博士参与和负责了覆盖多种疾病领域的30多个新药研发项目,其中包括阿达木单抗(修美乐)、奥美沙坦、舒利迭等重磅炸弹药物的全球开发和注册上市工作。


丰富的项目经验让他能够从一个管理者的视角,全面把握药物研发各个阶段(从临床前到上市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各个层面(从技术到市场)所涉及的关键要素和风险点。此外,多年的跨国药企总部研发产品管线总体评估和商务拓展经验让李永安博士在从项目评估尽调到项目引进谈判决策的过程中都显得更为淡定从容。

 

管理全球项目组的工作给李永安博士带来的另一个兴奋点在于,他得以始终保持与国内市场的密切联系,近20年间,李永安博士带领项目组成功推动阿达木单抗(修美乐)和奥美沙坦等重磅药物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亚洲市场,参与了涵盖临床申报策略制定和具体实施的所有环节。

 

面对国内医药创新能力与欧美等发达市场的巨大差距,李永安博士意识到这种差距反映了国内市场对创新药的迫切需求,意味着中国创新药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巨大商机。同时,他敏锐感知到了国内正在酝酿的药政改革动向。正是基于此,李永安博士创办了缮思,希望尽快把更多用得起的创新药带给中国老百姓。


“全球引进+内部研发”的稳健发展


创立之初,李永安博士就为缮思设定了“全球引进+内部研发”的发展策略。谈到公司发展策略的制定,李永安博士给动脉新医药简单算了一笔帐:一般将一个项目从Late Discovery推到临床二期,需要大约4到8年的时间,花费约2-5 千万美金,成功率大约 5-20%。


而如果往国内引进(license-in)一个已经完成临床一期的项目,前期首付款大约几十万到几百万美金,项目基本可以直接进入临床二期。


因此,尽管从Discovery开始做起,如果成功,一个项目的未来潜在回报绝对上限值可能更高,但 “远水”毕竟难解“近渴”。为尽快把产品推向市场,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引进(license-in)比较成熟的后期产品显然是一个相对低风险的优选短期策略。

 

李永安博士表示,现在项目引进和合作已经成为全球行业中产品线管理和新药开发价值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国外40%的生物科技公司均以这种商业模式运营,在跨国药企(如默沙东)的产品线里,从外引进的产品已超过一半。


在全球范围内,创新型药物研发已经逐步从跨国药企往中小型生物科技企业转移,并且这种趋势会继续下去。


在2018年获批的59款新药中,大型医药公司递交申请的药物数目不到一半,而且,在获批药物中,超过六成的新药最初的研发活动起源于新兴生物医药公司。因此,引进或并购将是行业的常态并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整合全社会资源的角度看,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加以引进合作的方式互通有无是药物研发这个漫长昂贵高风险的过程中更合理利用资源分担风险的方式, “有效合理的引进合作在整个系统来看并不和创新对立,而是能够促进创新,推动更多药物被发现。”

 

作为短期发展策略的核心,缮思从国外引进较为成熟的、具有明确市场需求的项目,以尽快把产品推入中国市场,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让公司尽快实现产业化,为中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同时,作为长期发展策略,缮思建立了独特的激酶抑制剂筛选平台,预计在18个月内可以开发出具有全球权益的候选化合物,以支持将来缮思能够走出国门,进入欧美主要市场。


在各种“创新”药物充斥市场,资本热钱不断涌动的当下,许多创业者往往难以按捺去做冒进的创新尝试,但对此李永安博士的选择却显得冷静而务实。他认为,做企业理应在最大程度上平衡风险、把握商机,创新的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并创造价值,而不是用资金和时间去冒险。


“比如,我们现阶段暂时不会专注做First in Class的创新药。” 带着一份商人的理性,李永安博士认为当前国内创新药产品的严重短缺和市场对创新药产品的巨大需求,将为国内创新药市场未来10年的发展提供空前的机遇,“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个机会,尽快把好的产品推向国内市场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公司价值将可以实现快速增长。缮思的策略就是希望能首先抓住这个机会,立足和成长于中国市场,为将来向全球主要市场扩展打好基础。”

 

李永安博士告诉动脉新医药,缮思所采用的短中长期相结合的策略将支持公司建立和维持平衡有梯次的产品管线,争取在3-5年内推动公司第一款药物上市,并保有多款在处于不同临床阶段的在研产品。


接下来,动脉新医药将从产品定位的角度深刻解读这家洞见独特的生物医药企业。


管线规划:四项标准,选择有潜力的药物管线


截止目前,通过全球引进和激酶抑制剂筛选平台,缮思已经形成了包括4个处于不同阶段在研药物的产品管线,另有两个临床早期项目处在尽调阶段,治疗领域主要覆盖抗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药物引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谈及缮思项目引进的选择标准,李永安博士指出他一般注重四要素:市场,科学,合作条款和项目运作。

 

第一,市场考量。一方面,产品应具有明确的市场需求。这其实是许多药企关注的方向,在这一点上,李永安博士更加注重从差异化入手,“我们解决的问题,应该是竞争对手解决不了的,或者我们能够以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方式解决。”


另一方面,产品特性需要能满足中国市场对成本和价格的要求。李永安博士格外看重一个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这正是他关于“中国药物市场具有更高价格敏感性”结论在研发实践中的转化。

 

自2002年起,李永安博士加入阿达木单抗(修美乐)的全球研发管理团队,见证了这款多年盘踞全球药物销量榜首、年销售额峰值达到近200亿美元的常见病用药,在中国所遭遇的销售滑铁卢:中国市场对修美乐的全球销售额微不足道。


李永安博士认为,一款新药如果想在国内打开市场,应当定位于医保市场,薄利多销,以量取胜,“而在中国医保的政策背景下,降低成本对于进入医保非常关键。”

 

第二,科学考量,即必须有清楚的作用机理并有临床数据的支持。李永安博士强调,一个好的项目往往有清楚的作用机理。实践中,缮思基于短期发展策略的需要,目前更专注引进有临床试验数据的项目。


“虽然这可能意味着更高的价格,但根据行业大数据和20多年上百个项目的直接经验,临床数据多数情况下是对一个项目最后能否成功上市最可靠的预判。”李永安博士展示了他一贯的沉稳,“而对于临床前项目,不管MOA听起来多么令人信服,风险都是很高的,大部分项目都不能走向市场。”

 

第三,合作条款的合理性和价值考量。访谈中李永安博士提到,2017和2018年一度在热钱的炒作下,向中国市场引进项目的价格普遍上涨很多,有些甚至进入了非常离谱的区间。


他的一句话让动脉新医药印象深刻, “引进一个药的代价一定要和它的潜在回报和风险水平相匹配。我们不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引进一款看起来不错的药;而另外一方面,如果价格合适,我们也会考虑一个风险比较高但回报也很高的项目。“


所以在合作条款的谈判方面,李永安博士非常追求达到一个项目整体风险和回报的平衡,在条款的设计上力求做到合作双方能合理分担风险和共享收益,达到共赢。

 

第四,项目运作考量。李永安博士认为,中国新药政策改革已经把国内新药研发融入到了全球医药研发格局,为国内药企带来很多新药研发方面的政策红利,这类似于当年中国加入WTO对国内工商业的影响。


有效合理地利用这些新政策,会对一个药物全球研发进程起到“多快好省”的加速推进作用,对合作双方和市场都有利。在项目的引进和运作计划(包括临床方案设计、适应症选择、缮思加入的时间或负责的具体事项选择等)方面能够达到协同效应也是缮思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具体执行上,李永安博士团队会综合各种因素来评估一个项目。基于稳健性的考量,公司不会去盲目追逐热点。这些标准和考量让缮思在火热的中国创新药市场,资本盲目追逐热点项目的大潮中显得有些另类但更为务实。

 

当被问及和其他采用类似策略的公司相比有什么竞争优势时,李永安博士表示,此策略成功的关键主要包括项目执行能力和项目引进能力。缮思团队核心人员的丰富和成功的重磅炸弹全球药物研发经历,跨公司项目引进和合作管理经验,务实和双赢的合作态度和项目运作方案,都是和其他类似公司竞争的优势。


此外,缮思更快的决策速度和执行效率,合作中更注意平等相处,给予对方更多的关注和权利,都成为缮思在项目引进中的加分项。

 

研发平台:借助自有化合物筛选平台,实现全球战略


作为长期发展策略的支柱,缮思所建立的激酶抑制剂筛选平台以自然界的激酶抑制剂的核心分子构架为基础,利用合成生物学和药物化学相结合的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大量传统有机化学难以合成的激酶抑制剂化合物库,为筛选新的激酶抑制剂打下好的基础。


此外,该平台还可以加速先导化合物的优化过程,其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即获得了多个高选择性、亲和力高的PIM3激酶抑制剂先导化合物。

 

李永安博士告诉动脉新医药,缮思的激酶抑制剂筛选平台能够更加精准高效地找出有更好性状的先导化合物。预计在18个月的时间能够找到2-3个候选化合物进入IND-enabling工作, “这样一来,具有全球权益的候选化合物将持续支撑公司向全球市场的扩展和公司长远发展。同时,公司也会考虑把一些项目转让给其他公司,形成项目引进和输出和产品线构建维持的良性循环。”


最后,李永安博士透露,此平台已经通过一个全球顶级国际药企内部技术评估,计划将在2个月内入驻这个药企的孵化器。这对缮思来说是个好消息,同时对缮思下一步发展也是个好的开端和推动。



*封面图片来源:

https://pixabay.com/illustrations/world-map-pill-earth-healthcare-1185076/


文 | 王世薇

信 | no_th_ing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近期推荐★ 全球药物研发管线趋势报告:肿瘤管线占比达29%,初创企业占据大半江山★ 【公告】天士力生物拟赴港上市,重磅药品普佑克2018年销售额已超2.2亿★ 接种者不知情,医生弄不清,你打的疫苗可能过期了!★ 默沙东、诺华等大药企正在密切关注这个领域,医药初创公司开始布局(下)★ 科学家已发现无膜细胞器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探秘无膜细胞器(上)★ 未来细胞疗法揭秘,NK细胞可能成为T细胞的抗癌协同者,已有公司涉足★ 生物医药风投的2019年Q1:Evaluate Pharma认为放缓趋势仍在继续★ 生物医药企业高估值的背后,除了泡沫还有什么?大机构谈投资估值逻辑

动脉新医药的朋友们看过来~欢迎加入我们的读者交流群!本群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读者进行反馈、提出建议和交流~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时请备注“读者群”,审核成功后客服会邀请您入群~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备注“读者群”加入交流群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今日祈祷:.愿君识尽天下好人,看尽世间好山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