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阿香:每个设计师身上都有一个灵性的开关 | 东方美学人物
在我所接触的设计师当中,宾阿香老师尤其谦逊,温文尔雅,爱笑,身上有让人慢下来的温柔的力量。我们在宾阿香的设计空间里“可居可游”,从容舒适,感受东方美学的张力和久违的链接自然的能力。而我也好奇,滋养她灵性的开关是什么呢?
如果可以穿越,我最想去到宋代.
如果可以穿越,我最想去到宋代。因为宋代是中国美学至高时期,宋徽宗喜欢美学,他给了文人雅士更多施展的空间和价值认同。
实际上我们现在很多时候也是在模仿那个年代的生活,曲水流觞、点茶、插花、焚香,在山间建民宿雅舍、在城市里造景造园。
比如晴溪庄园,我们当时就是试图把宋代的一幅古画《千里江山图》进行现实还原,经过一定的建筑原创,变成一个有自然、有景观的山水立体画。
我们古时候家里稍微有点钱,就会培养你学习琴棋书画,我想生活在那个年代应该很美吧。
在8岁的心里种下设计的种子.
我爷爷和父亲都是建筑行业的,小时候经常跟着爸爸去公司玩,从小是看着各种图纸长大的。大概8岁的时候,我跟爸爸去到他的项目地——株洲“民族饭店”,那是当时株洲的地标性建筑了,我第一次见到伊斯兰清真寺风格的建筑,浅绿色的圆形穹顶,堆石叠翠,特别华丽。
我那时候觉得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建筑,我爸爸能把这么美的房子建出来,是一件好伟大、好神圣的事情。
这大概是我做建筑与空间设计最早的启蒙吧。
宾阿香|湖南玉上美创始人
室内高级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传播生活美学、实践传统文化
挖掘古建资源、让东方美学国际化”
第四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筑巢杯”优秀奖
14年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年度杰出设计师”
15年 年度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先进个人”
她首先是个文人,碰巧会做设计.
原来觉得传统文化离我们很远。
大学毕业后在房地产公司做了一年的工程预决算,一做就头疼。后来跟了刘伟老师(知名室内设计师)学习两年,他不会过多的跟我说教专业,工作室有许多他收藏的老家具、古董和书,没有那种印象中老物件的距离感,反而很谦和,甚至有些物件很有喜感。
时常去擦拭、陈设,看看这些书,偶尔感觉来了插个花搭配一下,这样日常的“对话与沟通”,养心养眼,也潜移默化的启发了我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宾阿香的“养分”
04年离开刘伟老师之后,宾阿香成立了玉上唯美,她会学习古建筑营造技艺,专门拜师研习风水,了解玉石品相与鉴赏。她去各地游历总会带一些书回来,关于建筑、人文、当地县志、手工艺,甚至还有当地美食烹饪的做法,只要是与美有关的书籍都会去看。
从文字中汲取各种文化的“养分”,与脑海里的思想相互碰撞,为项目的设计寻找理论支撑,书里总有她要的答案。
▲宾阿香的“养分”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追求物欲,变得浮躁,而传统文化里有让人安定的“药剂”,这是宾阿香为什么在设计领域始终推崇东方美学的传承。在当今建筑与设计风格普遍同质化、模块化的情况下,总是需要有人做出更高的指引。
我们难以复制宋徽宗把整个北宋当做自己的画室与书房,但无论是《延禧攻略》对中国色彩与装束的考究、还是《了不起的匠人》对传统手工艺与匠心精神的褒奖,以及我们坐在一起对“东方美学”进行品味和探讨,让文化回归生活,我们尚且可以尽力而为。
好的建筑与设计会不朽,因为它超越了实用,并承载了我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17年,设计只是我唯一擅长和坚持下来的小事情,未来也会是我的终身事业。”宾阿香如此谦逊的讲。
6月2日,长沙太极禅苑联合湖南农道、乡建频道举办
“遇见▪东方美学”分享沙龙第1期,分享嘉宾:宾阿香
造园也是造人.
晴溪庄园长沙店绵延20亩,其间的建筑像是从自然里长出来的,宛若天成,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就像置身“城市里的桃花源”。可大多数人未曾想象,宾阿香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这儿只是一块工厂的平地,地下是混凝土夹着碎砖头的不毛之地。
▲晴溪庄园设计图纸之一
一开始创意是不具体的,连风格都没有明确的方向。从前期的沟通磨合,到逐渐明确命题:我们要做一个文人笔下的诗意田园,然后从传统文化的宋代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中找到灵感。
传统建筑里的东方美学其实是一步一景、错落有致、不对称的,我们做设计也需要这种曲折尽致的节奏感。它一定不会是一栋主体建筑或四合院这样的规矩做法,这是我们和业主首先达成的默契。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哲学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然是给建筑做补充的,人在自然里是很自由的。传统村落是很自然的,可以无限延伸,未来也可以加房子,而不会破坏主体的布局,游走其中仍然很自由,而且有种雅俗共赏的张力。
我们设计师有时候就像导演,会在脑海里幻想人在自然里的体验,在园子里的动线和感受,不同品位的客人的不同体验,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NG无数遍,然后继续预演。
▲由左向右滑动:长沙晴溪庄园实景
晴溪庄园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完成最终设计,双方在定位的推敲明确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在和团队相处磨合的过程阅读他们独特的气质,宾阿香说,双方要经过相遇相知、初恋、矛盾争执、冷战、平和、婚姻这整个完整的过程,其间各种机缘的累积变成了后来的素材表达之一。彼此交心,出来的作品才是能打动人心的空间。
没有情趣,休论造园。美学“Aesthetic”在拉丁文的原意就是感觉学,让人舒服且美好的空间,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都会被调动,人在其中,会把建筑忘掉,为竹影在风中的一次颤动而心动。宾阿香说,让人舒服是最高级的礼仪。
每个设计师身上有一个灵性的开关
我觉得优秀的室内设计师是需要热爱生活的,因为只有热爱才会让我们保持设计的热情,设计本身就是对生活的累积。
有时候公司的设计师经过七八年的沉淀,技术上已经很成熟了,但是我发现他的设计就是不能打动我,很干瘪。我说你该去山里呆一呆,找点灵性了。
每个设计师身上有一个灵性的开关,同许多创意工作者一样,打通对事物的感知,这种感觉是来自心性的,而大自然会给我们答案,心性滋养了,脑子也开窍了。你想做的设计,要传达那种文化里最好的状态和精神,很急的心态是做不出来的。
我们经常会去一些古村古镇考察、游学,随时随地就会出发。
▲由左向右滑动:宾阿香团队在外游学、考察
前几天去浏阳湖洋梯田的一个民宿项目,原本只准备去一天,结果我们在那儿呆了三天。我们去感受早晨的阳光、清新的雨露,听听当地农民质朴的想法,了解到当地有古法造纸的匠人,保留了许多人文特色的东西。我们在田间地头随手找一些野花野草组成盆景,体验了即兴的野趣。
当你用一种缓慢松弛,无所事事的状态来看它的时候,是很不一样的。因为留下来了才可以用心感受,才知道这里的宝藏是什么,我们可以“销售”什么。
人最初都是源于自然的,离自然太远,人的敏锐程度会降低。来去匆匆的心境,永远只是一个外人的感受,所以这三天下来,觉得很值得。
▲宾阿香团队在乡村游学、考察
曾经有一个农村的大姐跟我们抱怨:你们来搞什么设计,千万别把我的房子设计成城里那种别墅,我就最不喜欢那种豪华的房子。
有的年轻人回乡新建的楼房大都千篇一律,琉璃盖瓦,瓷砖地板,丢掉了过去的记忆和祖辈情结的延续,觉得将城里的房子复制到乡村才有面子。实际上,仅仅是对平日里常干农活的家人和邻舍串门都是很不实用的。
农村就应该是农村的样子,乡村改造也要不突兀,和自然环境融合,和谐才会有经典的美感,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网红民宿”。连农村大姐都知道要因地制宜,这是他们朴素的审美观。
普通的土砖房茅舍,白墙黑瓦,高低错落,看起来没有特色,但是与周围的竹林田野和谐相处。原来的工匠都懂得按照所需的功能和朴素审美去设计房子,比如用天井采光。长满青苔的墙垣,代表一种有人用过的温度,有时间的印记,传统民居是有生命的。
实际上乡村民间的建筑、自然风光和乡土风情都是人情味最自然的表达,这在我所追求的有温度的设计里,也是最重要的灵感源泉。
▲宾阿香团队在外游学、考察
东方传统建筑里包含着时间的,我们能感受到空间的痕迹、变化,就像人生。隈研吾也说过,他喜欢那些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的材质和空间氛围,这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过程,人也会有脆弱的时候,可枯竭衰败又有什么不好的呢。不一样的时间阶段包含着故事和情感,有不一样的韵味。
宾阿香说,要找寻心中久违的感动,我喜欢从光线、水、空气、天然石料等自然的元素,还有青砖、马头墙、月亮门等古建筑元素构件中寻找答案。
为什么要有风格呢,唯“美”就对了
我们办公室的设计就是去风格化,在一个旧工厂里,我们用了工业风的架子、现代的装饰画、传统的枯枝台灯和园林小景,糅合在一起也挺协调的。我们用了一些厚重感的设计来遮盖细节,整体看起来比较粗放自由,也有为了方便设计师们好打理。关键是待在空间里要觉得舒服,那么一切风格的东西都能为我所用。
我家里的设计风格也比较粗放,更注重功能。我们家地面是水泥的,不用脱鞋,可以随便踩。打赤脚也不会冰凉,踩在地上,整个身体都接上地气了。
我以前问过刘伟老师,为什么会有风格呢?东西文化应该如何融合?他说,唯有“美”的东西可以融合,无外乎风格,无外乎国界。
▲宾阿香的办公室小景
我们都没法背叛自己的直觉和喜好,我们对美好的东西着迷,像个孩子一样。建筑师王澍也曾经提过自己的“修炼”经历,他会吸收多种文化,而非建筑学本身,然后忘却风格。我以为这样,那么民族的东方的,也是世界的,真正达到“乘物以游心”的强大的内心感受。
我们不妨思考如何将这种哲学观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让东方文化回归生活,而不是迷失在风格之中。
Q. 对于设计师来说,实用和美哪个重要?
A. 两个都重要啊。我们通常用右脑找到感知,用左脑的技术手段去实现,但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实现不了理性与感性同时开工,团队里能力通常比较互补。我自己学过预决算,熟悉材料、土建、测算,也会帮设计师建立逻辑关系和成本意识。
贝聿铭就是对我影响很大的左右脑相当强大的建筑师,比如苏州博物馆,最打动我的其实不是现代感的园林表达方式,而是他对光线的运用带来的感受让人十分震撼。我们平时逛博物馆总是感觉阴郁沉沉,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因为博物馆一般不允许有光线进入影响藏品的保存。而苏博多是不经意从窗外打过来的一束阳光,让人以为自己躺在一个午后竹林底下的惬意的幻想,这一点是非常需要兼顾考虑技术处理与艺术美感的。
▲苏州博物馆
Q. 很多年轻人会觉得“东方美学”是一件很贵的事情,您认同吗?
A. 在古代或许是,但当代并不是。我们有很多经济适用又接地气的方式去了解“东方美学”,比如画画写生、看书、逛博物馆,我们从书上也可以学习如何分辨玉器的好歹。文化、知识、美学修养不是一下子能塞进来的,也不是插插花、喝喝茶、买买古董就可以一下子提升的。
比如插花,更多的是心性的表达,有的人插花就会很俗气,失了趣味。而一些顶级的花艺大师,也许摘一支路边的花草,就能有很高的意境。台湾的凌宗涌老师的花艺设计就很自由,他通常当地取材进行创作,花材并不贵,贵的是这样的心性和境界。
Q. 一个困扰很多年轻人的问题,您是怎么平衡生活与工作的?
A. 很多人找不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是还没有找到擅长和喜欢的事业。你能想象自己十年之后还在做这件事儿,那这就是你值得做的一件事儿。热爱就会去坚持,找到自己坚持的理由,去找到自己的平衡。
或者能找一个跟自己志趣相投、互相滋养的另一半也不错啊。
Q. 阿香老师,你心里的“桃花源”长什么样子?
A. 我最想当一个小店老板,有一个美美的院子。前店后院,前面可能是餐食、咖啡和民宿,贩卖的都是健康的食材;后面是我的空间设计工作室,可以继续我的终身事业。我一直在身边累积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想应该快了,呵呵。
作者:陈小白
编辑:陈小白
视频:汪志
配图:部分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END -
☟ 你也许对这些感兴趣 ☟
欢迎投稿[乡建频道],提供乡建故事、最美乡村线索
转载请注明出处,合作微信:18274831897
- - ✄ - -
点我支持乡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