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备份号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一个多月前,一位朋友发来徐远的一篇文章《二次房改:未来 10 年中国增长新动力》。前几天徐远来山东做线下活动,我想起这篇文章,又翻出来看了看。徐远是美国杜克大学经济学博士,北大国发院教授、博导,学历、履历、头衔都很完美。他在此文中的核心建议是「二次房改」,主张来来 10 年,每年兴建 1000 万套安居房,每年投资 10 万亿,由此带动直接和配套投资。他提到的是「二次房改」,相对于之前的「一次房改」,稍微了解一下历史,大概就知道,前面的房改是市场导向,是朝着市场方向走的。徐远的这个「二次房改」错在哪里?很明显,最关键的问题是逆市场而为,有违市场经济的逻辑。因为与市场逻辑不符,一定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不是解决原来的问题。给我发来文章的这位朋友,就是一位在读的社会学博士,他很认同徐远的说法:我觉得他说的挺对的,现在农民工市民化一大问题就是住房,买不起,但是太难了。国家就是维稳,稳定是第一位,担心农民工来到城市,没就业了。
这样的观点很有市场,看上去好像都是在替他人着想,实际上很可能都是假慈悲。下面偷个懒,我把我跟他聊天的主要内容整理一下,基本上可以看出徐远文章的问题在哪里。经济学重要的是边际分析,任何以国家、农民工这样的整体作为单位的分析都不靠谱。维稳这个词流行也不到二十年,中国需要的是经济活力,不是稳定。所谓的边际分析,就是看小的改变,而不是整体上的剧变。不要看有没有跑步进入社会主义,而是看边际上是不是允许你卖个鸡蛋。城市化,以及徐远所说的都市化也一样,不用他们考虑农民进城就业买房的问题,首先考虑的是他们能摆地摊了吗?摆地摊摆好了不比城里白领赚的少,禁止摆摊却担心他们买不起房子,然后用纳税人的钱去盖安居房,完全是南辕北辙,先制造问题然后声称自己在解决问题。摆摊不可能都摆,就业确实是大问题。没有稳定的就业也收入,农民工很难在城市买房。经济学意思,少管制,就业岗位就会增加,让人没法相信。
这段话我认为是「送分题」,当时直接不想接话,太基础的东西,作为一个社会学博士,完全不应该。留给读者思考。昨天这位朋友又发来一段话,我以为也是徐远说的,其实并不是,是浙江大学吴宇哲教授的一篇长文中的一段:在建设用地供给问题上,为扭转以往工业园区粗放用地模式并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应减少工业用地供给并加强集约利用,加大住宅用地供给。在住房供应问题上,形成保障性住房、普通商品房、高档商品房互补的住房供应体系以及相配套的增值税、房产(保有)税、资源占有税的住房征税体系:对高档商品房征收资源占有税、房产(保有)税;对普通商品房征收增值税与房产(保有)税;保障性住房供应给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农业转移人口,由政府对高档住房征收的资源占有税来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
朋友认为说的挺好,他认为「农民进城肯定要解决住房问题,有本事买商品房,没有的买保障房,就是这样。」我实在看不下去了,跟他展开了一段讨论,有些措辞还比较激烈。我直接说,如果是这样,那就不要天天喊着担心阶层固化、贫富差距了。保障房和商品房,这样的划分一定会造成阶层固化,加大贫富差距。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保障房突出保障功能,总价有限,一定会压低成本,其中重要的一项成本是地块成本。而地块成本重要的是地段,保障房一定是最不好的地段,而且都是住保障房的穷人聚集在一起,最终一定会造成贫富差距的固化和扩大。存在差距是必然的,先在城市落脚,给予孩子好的教育,增加见识就行了。完全市场化,那很多人买不起房,太理想化。
看到这里,我真是有些失望。因为这位朋友交流时间比较长,次数也比较多,而且还是名校社会学博士,感觉一点进步都没有。
素未谋面,也不怕得罪他,直接在聊天中表达了我的失望。市场会分层,深圳曾经有十几平二十几平的房子,很抢手,但是现在没有了,因为政策不允许了。谁说农民进城就一定要住三居室一百平的大房子?甚至谁说,农民进城就一定要起步徐远设计的 50 平的房子?买得起的就有市场,如果不是管制,同一小区可以有豪宅,可以有三居室小户型,还可以有更小的小户型。这位朋友总是担心孩子老人跟着、住不下,小区也分高档、刚需,不在一个圈层等等这些问题。我直接说,这是典型的家长式计划经济思维,管的太宽。住不下,谁说一定要老人孩子都进城都住在一起了?朋友强调要让农民买得起,农民大部分去大城市打工,房子又贵买不起。回小城市,县城又没有那么多就业。他认为这是让农民工被动回到小城市,去房价低的地方买房,然后去大城市打工,还是两地分离。我认为如果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那没有任何问题。不光是农民工,就是我知道的现在,有朋友在北京上班,家在济南,周末回济南过周末。我认为这完全不是个问题,所以我直接问:「自由,你把自由放在哪里了?」实际上,如果没有各种管制,市场更加自由,很有可能他们是完全能买得起的。没有贷款和限购的时代,农民工当年在深圳打拼买房的估计也不在少数。小产权房合法化,增加土地供应,减少限购限贷,减少管制,减少交易环节收费,增加供给和流动性。想要农民工买得起房,可以做的有很多,都需要做减法。而徐远的文章口口声声说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实际上却是在做加法。看似要解决问题,实则一定会制造出新的问题。这还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思维,典型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问题。一年 1000 万套安居房,光审核条件就要增加很多人手,这些人不会创造财富,只会转移他人财富。更不用说这背后一定会出现的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它都不能说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权力和市场必然的逻辑冲突。从大环境施政的角度来说,我能理解徐远和浙大那位学者的意思,明白他们的好心。但做个大胆而又不详的预测,他们这些建议很有可能被采纳,未来恐怕不会太乐观。题图:Giorgio Morandi
上一篇:颜宁教授讲了句常识,咋踩了这么多看客的尾巴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加入。
学习一课经济学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