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技术进步引起失业?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

张是之 奥派经济学 2022-03-15

★ 关注备份号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文丨张是之
昨天文章《徐远的「二次房改」错在哪里?》可以说,懂的人都懂,不懂的人稍微仔细了解下背后的逻辑,也不是那么难懂。
群里北京的陈老师给出了一个现实案例,小区里的美发店,一个外地没有文凭的乡下女人,二十多年时间里攒下十几套房子店铺。
在没有管制的时代,穷人的上升空间就是这么大,买房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身边的我媳妇家很近的亲戚,早些年也没念什么书,没什么文化,就是去成都开饭店。
才开始是街边小店,后面慢慢做大,在成都也是买房买商铺,整个家族都跟着沾光,从山沟沟里搬到成都定居生活。
并不是说保证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好运和机会发大财,但是市场更自由,机会也就越多,人们也就越有奔头。
房价的确是起来了,但这是经济规律,人们在大城市更容易寻找机会,所以房价才会高。
市场开放,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机会,并不是说房价高了,后面来的人就完全没有上车的机会了。
恰恰相反,用低价安居房的福利政策才会把更多人捆绑在相对贫困的小区。
看上去是好心,实际上挤占了原本就不多的市场空间。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没有问题制造问题,不是问题被说成了问题。
今天一线大号九边的一篇文章也是这样,压根就不是问题结果硬是被他解读成是个大问题。
文章题目是《都在聊人口下跌,考虑过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吗?》
不好意思,还真没考虑过,因为这完全就不是一个值得「替别人考虑」的问题。
坦白讲,这样的文章是不值得点开浪费时间的,看标题就知道其荒谬。
但为了不至于误解其意思,我还是点开捏着鼻子看完全文和部分评论。
欧神说的没错,九边的经济学常识为零,而且一点没有长进。
九边是认真的,他的确是认为「技术进步会降低对人力的需求,可能在未来引发大规模失业。未来最可能发生的危险应该是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
他的读者也比较有意思:
不是咱们没新技术,而是因为人太多,全部用新技术的话,人就要淘汰。韩国同样的工作基本人家就是我们的一半人在做,因为我们人多,否则那一半人吃什么?跟技术管理没半点关系。
从点赞数量来看,信的人还真不少,真的是有人相信是技术进步造成的失业。
九边的这种看法并不新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生命力十分顽强。
汽车发现当然会造成马车夫失业,八十年才慢慢普及的电灯,当然取代了蜡烛和煤油灯,手机的出现基本取代了家庭电话座机。
但这些技术进步是问题吗?完全不是。
九边善于站在国家层面的高度来思考,为什么不从稍微宏观整体的角度来思考一下这些技术进步的问题?
他这个其实一点都不难反驳,不用前面那些个比较远的案例,就用他自己正在使用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完美反驳他自己的观点。
微信公众号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甚至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新媒体」。
很明显,新媒体的出现是对应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影响力迅速超过传统纸媒。
报纸和杂志的销量大幅下降,如今还有人订报纸的人很少了吧?除了某些单位还有下派的订阅任务,几乎是没人订也没人看。
以九边这个大号,他这几乎篇篇 10w+ 的影响力,打赏加上广告的收入,年入几百万可能都是低估了。
不说他直接造成了多少人失业,但至少是让很多传统纸媒的日子不太好过。
但这是问题吗?完全不是什么问题。
九边既依赖于其个人能力,也依赖于微信和微信公众号的崛起。
甚至可以说,没有微信公众号这个平台,九边也许做不到今天。
很明显,微信也是一个技术进步的产物。
不仅如此,微信的崛起首先威胁到的就是三大运营商。
免费的即时通讯功能,语音、文字都能发,一开始就冲击了三大运营商的语音和流量收入。
而当年微信刚刚出来的时候,有很多的不同意见,其中就不乏有封杀的声音。
如果以微信的新技术会造成失业,这个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借口。
如果九边这个观点放在微信诞生之初,如果这个九边当时就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的话,微信能不能走到今天都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微信冲击了很多行业,但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而九边的成功就是其中之一,也包括围绕在他周边的商业开发。
汽车的出现,马车夫可能会暂时失业,但不会一直失业。
说什么年龄大了,学不会开车了,那去擦车还不行吗?擦车不一定比当马车夫赚钱少。
电话还没有普及前,还没有自动交换设备,需要人工转接。
电话打到邮电局的话务台,你要接通哪里,接线员根据需要把指定的插头插向被叫方的圆孔里,双方才能通上话。
今天恐怕没多少人知道还曾经有过这样的岗位。
原来还有一个岗位叫作打字员,电脑的普及让这个岗位消失了,但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九边自己的例子,和身边无数案例,稍微想想都知道技术进步完全不是需要什么担心的事情。
不知道他是真傻还是装傻,真傻装傻都无所谓,关键是他这样的思想往前一步,就是呼吁管制。
就他评论区读者留言的那两位,稍微换个说法,就是为了保住其他人的工作,宁愿可以不用更先进的技术。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企业是他自己家的,成本是他自己负担的,他还会坚持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吗?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有这样的想法和认识,大概率是钱不是自己的,成本也不需要自己负担。
而什么情况最符合这样的场景?当然是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不用明说了吧?
2022年01月14日
——————

题图:Nicholas Roerich

上一篇:徐远的「二次房改」错在哪里?

延伸阅读:清北毕业进体制,就怕他们大有作为
限量签名版《经济学入门50讲》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

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
【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加入。

点击阅读原文
学习一课经济学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