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2024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特邀联合发起人王艺:对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的展望与思考
2024巴黎设计周中国周将在9月5日于法国巴黎拉开帷幕,这是巴黎设计周独家的中国国家板块,以「脱胎bodiless」为主题,在玛黑区柏丽广场、巴黎北部会议中心、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香榭丽舍大街等推出多场展览、活动。
我们特别邀请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艺成为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特邀联合发起人。
王艺老师近年来积极活跃于工业设计领域,致力于非遗手工艺在工业设计领域的推广,被评论为将东方意象运用当代化的设计语言通过传统非遗工艺作为表达媒介应用于当代工业设计产品的实验领军人物,重新定义了当代东方工业设计的新艺术倾向。
在我们与王艺老师的对话中,王艺老师表达了他对艺术、设计和文化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对中国设计未来发展的期望和信心。他认为,巴黎设计周中国周「脱胎bodiless」主题设定,与中国哲学中的「先立后破,不破不立」相契合,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他提倡中国设计应基于中国文化精神,实现由形似到入神的转变,以适应国际化并保持本土特色。巴黎设计周中国周是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在推动中国设计创新和国际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王艺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特邀联合发起人
王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及第一届学术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意大利艺术研究院荣誉院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
在中国民族汽车品牌红旗国礼车上,王艺将中国文人画中的山水意象转化为当代的、可读的抽象艺术元素,再通过大漆、细木镶嵌等材质本身就极具魅力的传统非遗技艺,将其应用于汽车工业,而因此完成了东方意象——可读的当代设计元素——传统非遗工艺——当代工业产品的四者转化闭环,从而试图实现以工业产品的制造来保护与复兴非遗工艺的愿景。
Q:Felicity 巴黎设计周中国周、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新闻官
A:王艺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特邀联合发起人
Q:王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邀请您作为巴黎设计周中国周的特邀联合发起人。本次中国周将主题设置为「Bodiless脱胎」,这是中国非遗手工艺大漆的技法之一。在您此前的作品中,也多次使用了这一工艺,您认为大漆拥有哪些独特的魅力?
A:
大漆这种材料本身就符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中国人讲「和」,和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万物的互相状态。
说文解字说:
「和,相应也」
「和」体现在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天下万物之中。大漆从漆树上割取,取自自然,自然而然,大漆的割漆、熬制、使用,整个这些过程和工艺都特别符合中国人顺其自然的生活状态。
所以说我喜欢大漆可能和我自己的状态是有关系的。正是因为这种自然而然的材料和工艺,所以出来的作品就和自然特别贴近,有一种生命力。如果你对大漆这个材料不了解,那你可能就用不好大漆。
大漆在使用上还存在主动被动的问题,并不是说每一个人想用大漆就能用,很多人对大漆是过敏的。你喜欢它,它不一定喜欢你,它不喜欢你,就用过敏来让你没有办法使用这种材料。
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生态,那就是一定要顺其自然,如果大漆对你已经很排斥,但你坚持去做,最后会两败俱伤。但当你把一件完整的大漆作品放到家里,比如桌子、茶具等等,二者又能非常平和、从容地面对。
也就是说,你想赋予大漆你自己的思想表达时,大漆可能就反对你,拒绝你。但这个反对的过程,它是用它自己独特的方式。所以我觉得大漆有自己的脾气秉性。对于创作者来讲,大漆是一种神性,同时又有人性。一旦你服了它,它就表现出温顺、柔和、亲切。当你不服它时,它距离千里之外,你一旦服了它以后,它又表现出融入、入世的感觉。所以它是具有神性和人性同时存在的材料。
我们和大漆的相处,就是「和」,就是天人合一的表达方式之一。
《水系列》 王艺
300×100×5cm×6张,大漆,2024
《水系列》 作品细节
Q:在您的艺术实践中,大漆不仅是材料,更是一种艺术表达的语言。能否请您接着为我们讲一讲,在当代艺术和设计领域中,大漆有哪些应用潜力?
A:
使用大漆来创作,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有欣喜、有默契、有忧愁,当然有时候也会有悲壮的。对我来说,喜欢用大漆,就觉得这个作品充满了未知数,我不喜欢什么事情一眼就看透。很多人都喜欢大山大海。去看海,是体会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坦荡;去看山,是感受雄浑状美直抒胸怀的豪放。一眼看尽,是一种酣畅淋漓意境的表达;但我们有时候也会喜欢曲水流觞、曲径通幽、委婉的表达。
大漆这种东西,它随时可以让你预览之余,有无数的猜想、无数的谜团。这是大漆的魅力。没有参与过大漆创作的过程,很难理解大漆怎么这么怪。一旦参与、了解这种材料,就会发现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讲,它是最有意思的一种创作材料。
中国画所用的宣纸在使用时也会有很多的不可预见性。当墨、水、纸、毛笔等不同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些不可预测的东西。但你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实际上对中国水墨这些东西,你发现你能总结出一个大致的规律。
但大漆这种东西,你就会发现很难总结出一整套有针对性的对大漆材料的规律性和方法论,因为不同时期的大漆、不同年份的大漆、早上晚上割的大漆,你储存的几年大漆和新的大漆融合使用,在不同材料上使用不同的大漆,它的选择性太多,从而产生的可能性也太多。它的丰富体现在选择和变化的排列组合上,比水墨要多。
再比如说中国象棋,象棋的排列组合是可以研究出来的,但我们的围棋,那围棋的排列组合到目前为止还是很难的。因为它的每一步棋的变化带来后边的变化,排列组合非常多。对于这种选择性和不可预见性,也导致这种材料给创作者、设计师带来了很多可能的空间。
王艺将中国山水理念引入红旗国礼车的大漆内饰设计
Q:2024巴黎设计周中国周将以「脱胎bodiless」为主题,能否为我们阐述一下在您的理解中,如何思考这个主题背后的哲学含义,以及它如何与中国设计融入世界的过程相呼应?
A:
总的来讲,我们讲的脱胎,它是最符合我们中国哲学思想的。中国哲学思想主张「先立后破,不破不立」,在我们那个年代,我们对这种哲学思想可能认识的比较多,这个不破不立,这是一个对待这个世界的一种基本哲学思想。
我们讲到脱胎,可以将它看作是一种物质形态的消失。我们在脱胎的过程中,是要先做一个胎,然后不断地去在上边用麻布一层一层去敷,大漆一遍遍刷上去以后,最后把这个物质形态的这个胎敲掉。所以「胎」是一种物质形态的消失,那么敲掉了物质形态的东西之后,通过「脱」实际上得到了一个崭新的东西,这也是精神形态的一种升华。这个是符合中国哲学思想的。
再回到「脱胎」与中国设计的关系,在十几二十年以前,我们的设计过于强调形式的具象,表达方式非常简单、直接。好处就是产品的特点、特征、用途,往往通过名字一下就能看到。但这种方式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障碍,首先语言上对不懂中文的人是不透明的,其次这种表达方式也造成了设计上的同质化。
在这个基础上中国设计也要经历「脱胎」,我们的设计应该基于中国文化精神的哲学思考——由形似到入神,将中国设计融入到世界格局中,形成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的一个设计理念,由此出现具备中国特色的、时代性和全球观念的设计作品,得以在全球语境中获得认同。由此我觉得「脱胎bodiless」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还是非常符合我们所想要表达的东西的。
大漆金银平脱工艺
王艺为汾酒设计的大漆作品《巨匠—万赏》
《巨匠—万赏》作为家居装饰艺术品
Q:巴黎设计周中国周将作为中国设计走向全球的一个重要展示平台,您认为它对中国设计界的长远影响是什么?如何看待它在推动中国设计创新和国际交流方面的潜力?
A: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工业制造大国。我们过去几十年在服务领域的设计已经很普遍、成熟了,但对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等等,其实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个工业大国的标准。像欧洲、美国,在他们成为制造大国的时候,他们的产品设计、服务设计都达到了一个顶峰,而且它是一个动态的顶峰,不断地在变化,一直处于产品和制造相适应的状态。
那么我们现在困惑就在于,因为大量的产品制造,我们很多产品生产来自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些老品牌还在沿用十几年、20年前,甚至是50年前的产品设计、商标设计、包装设计。尽管随着时代发展设计上有所调整,但是跟我们时代变化、进步的速度来讲,还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觉得有巴黎设计周中国周作为一个展示平台,可以推动中国设计界跟随这个时代,推出更多好的产品设计、服务设计,推出更多的设计人才,来适应当下这种变化。我觉得中国周能够在推动和加强国际交流方面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来讲,巴黎设计周中国周这个平台是一个重大利好机会。我们设计师队伍现在是非常庞大,每年有这么多学设计的毕业生,每年都会产生一个庞大的就业队伍。但是和当下整个产品的需求量和现实的需求量来讲,中间还存在很多的空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对于年轻的设计师来讲,怎么样让他的设计能够得到承认,怎么让他的设计思想、设计作品在一个好的平台上能够被认可、被展示,我觉得中国周在其中应该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源:受访者供图
展览地址
MAISON&OBJET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
- 巴黎北部会议中心(Paris Nord Villepinte)
展厅地址:ZAC Paris Nord 2, 93420 Villepinte
开放时间:周一9:30-18:00,周二至周日9:30-18:30
扫码查看地图
巴黎设计周中国周
- 主会场·柏丽广场
展厅地址:7 Rue Bailly, 75003 Paris
开放时间:10:00-19:00
扫码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