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TAR Protocols | 使用大规模的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识别3'非翻译区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数量性状位点

邹旭东,刘向丽 岚翰生命科学 2023-03-10

撰文︱邹旭东,刘向丽

责编︱王思珍,方以一

编辑︱方以一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已经发现成千上万与人类性状和常见疾病相关的功能性非编码区遗传变异(SNP)位点[1]然而,这些 SNP 的功能解释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PA)作为一种重要的RNA转录后调控机制,广泛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APA异常调控会影响目标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以及蛋白质的细胞定位,进一步影响发育和疾病(如癌症)的发生发展[2,3]。课题组前期提出了位于基因的3′UTR的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APA)关联的遗传变异位点(3′aQTL)可以解释约16.1%的人类复杂疾病和性状差异,为揭示人类复杂性状和疾病病因学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基于大规模转录组数据和基因组数据分析APA水平及识别APA水平差异相关的遗传变异位点的流程十分复杂且依赖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利于该方法的广泛应用。


2022年7月23日,深圳湾实验室李磊课题组在Cell 子刊 STAR Protocols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Using population-scale transcriptomic and genomic data to map 3′UTR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的分析方案文章开发了一个用户友好的,可广泛应用的基于大规模的标准转录组测序数据和对应的基因组变异信息识别3′aQTL的分析工具(3aQTL-pipe)。该工具可通过简单的命令即可并行处理大规模转录组数据并分析APA的定量水平,并且可通过简单的命令进行下游的APA关联的遗传变异位点分析。该工具不依赖于特定物种的参考信息,可被广泛应用于其他数据集或其他物种的数据。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GEUVADIS RNA-seq项目中的欧洲人群样本为示例系统地描述了使用3aQTL-pipe的分析流程及命令行参数,包括软件及硬件环境配置,所需数据集的获取,分析结果的解析,详尽的代码和文件操作说明,以及分析流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aQTL-pipe基于python3和R语言进行开发的,包含三个主要的模块,分别是:1)大规模样本的APA定量分析;2)识别APA水平变化相关联的遗传变异位点(3‘aQTL);3)对3’aQTL进行精细分析以鉴定出可能的因果变异位点。为了方便研究者使用,作者已经将3aQTL-pipe的代码部署到Github上(https://github.com/3UTR/3aQTL-pipe)和zenodo网站上https://zenodo.org/record/6658555#.YtrRNuxBzLA


图1 识别3'非翻译区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数量性状位点的分析方案

(图源:Zou,et al.STAR Protocols, 2022)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xpro.2022.101566


深圳湾实验室系统物理与生物学研究所李磊课题组助理研究员邹旭东和博士后丁若凡为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深圳湾实验室系统物理与生物学研究所李磊研究员为该工作的通讯作者。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李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2100533)、NIH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grant (no. U01AG072572)和Thompson Family Foundation (TAME-AD)项目支持,以及深圳湾实验室超算中心的支持,同时也感谢哥伦比亚大学王告教授的贡献。


通讯作者简介

李磊,深圳湾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总计发表SCI 文章 30 余篇,累计影响因子>400,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Cell、Nucleic Acids Research 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10篇研究论文。近 5 年来,论文共被他引>1300 余次,H 指数 19,多篇文章被 Nature Reviews Cancer, Trends in Genetics, Molecular Cell, F1000 等撰文推荐或封面报道。课题组具体详情见实验室网站http://bioinfo.szbl.ac.cn。

课题组诚招博士后和研究助理数名,感兴趣的应聘者请发Email至:lei.li@szbl.ac.cn,具有生物信息学和统计学背景者优先。


人才招聘

 ”岚翰生命科学“ 诚聘副主编/编辑/运营岗位 (在线办公)

往期文章精选

【1】Cell Death Dis︱邹飞/蔡绍曦/周良团队合作揭露肝细胞癌发展的新机制

2Sci Adv︱孙钰/俞江帆/宋鹏团队合作研发基于微纳米机器人集群的定域栓塞术

【3】Nat Rev Immunol 综述 | 赵阳等评述衰老相关炎症中的DNA损伤和修复

【4】Nat Commun︱孙良丹团队揭示CaMK4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

【5】Cell Death Dis 综述︱袁富文/房孝生/William Hankey课题组系统总结前列腺癌AR靶向治疗最新进展和挑战

【6】Cell Death Dis ᅵ 郭志刚/殷志敏/潘飞燕团队揭示DNA损伤修复蛋白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重要作用及发病机制

【7】Mol Ther︱高宗良等构建缩短版的先导编辑器,助力先导编辑系统体内呈递

【8】EMBO Rep︱陈允梓课题组揭示维生素D受体调控NLRC4炎症小体新机制

【9】Nat Commun︱贾鑫明/瞿介明团队发现新型隐球菌感染免疫抑制新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

【10】Cell Death Dis︱李志远团队发现干细胞疗法或将成为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新希望

优质科研培训课程推荐【1】膜片钳与光遗传及钙成像技术研讨会 8月6-7日 腾讯会议【2】宏基因组与代谢组学R语言分析及可视化实操研讨会(8月27日 腾讯会议)


参考文献:

[1] Loos, R. J. F. 15 years of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and no signs of slowing down. Nat Commun 11, 5900, doi:10.1038/s41467-020-19653-5 (2020).

[2] Mitschka, S. & Mayr, C. Context-specific regulation and function of mRNA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Nat Rev Mol Cell Biol, doi:10.1038/s41580-022-00507-5 (2022).

[3] Tian, B. & Manley, J. L.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of mRNA precursors. Nat Rev Mol Cell Biol 18, 18-30, doi:10.1038/nrm.2016.116 (2017).


本文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