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上感应篇》:我们真的可以续命吗?

点击蓝字关注👉 三官庙 2023-04-05


1


今日一道友来电,说有人测算其妻将于四十而寿终,其听后顿感忧虑,因而问续命之法。我说:行善以积德,布施以续命。他说其妻从不信因果之事,且行事鲁莽、语速快,易冲撞人,并问可否由其代其妻还阴债、修功德以续命。实则,我也不知可否由别人代修功德以续命。因而,今日想聊聊此话题,以期同修斧正。


《太上感应篇》说:“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即(则)死。”也就是,一个人的富贵寿夭皆有“司过之神”负责监察,并根据人之德行以加减的方式左右其祸福及寿算。


因此,作为阳间之人,对死亡总是很恐惧的,因为那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正因为未知,所以充满神秘感,同时也充满恐惧感。但是,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言,人之寿夭吉凶并不因为人的意志为转移,“司过之神”照样如实地记录一个人的福寿,半点由不得自己。


《感应篇》又说:“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因此,无论事无巨细,皆逃不过“司过之神”的火眼金睛。正如昨日我回答那求测流产之事的信众一样,“若要神不知,除非己莫为”。


因而,注重自身修为者一般会尽量避开,当然,要避开是不可能,唯一方法就是不动心念,或者,仅动善念,则可感应善神护佑,自然可以广种福田。这么看来,通过积德行善、放生布施等方式是可以延寿的,但必发自内心,虔诚修行,方可续命。这些事情似乎无法由他人代劳,而须通过自省方可。


当然,人的吉凶祸福、穷通富贵都是由天定的,不过不要误解“天定”的含义。我所说的“天定”,是由上天帮我们算定吉凶和寿夭,一般计算精准、不会出错,“司过之神”也不会轻易接受人间的贿赂,因为祂们估计也有天条规范,故而不敢乱为。正因为如此,若一个人寿算已尽,则毫无回天之力。当然,若有人自愿减寿以为人续命,通过法事禀告上天或许可以,但这些都是我所不知道的,不敢妄论。


昨日一朋友打电话,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颇有意思。她说当地有一个老太太,十多年前的一天突然离开人世,家人便将其装棺入殓,准备后事。不料第二天老太太却奇迹般地活回来,着实把家人吓了一跳。后来,老太太说她去阴间走了遭,经过黄泉路,走过奈何桥,但到丰都地狱时被阎王告知寿数未尽,故派鬼差遣送她还阳,并说她还有三十年寿命可活。老太太现在还获得好好的。


此类案例数不胜数,由此看来,阴间不会无缘无故拘走一个人的魂魄,不可以无缘无故为一个人增加寿命。一个人寿命的长短皆由自己决定。今日朋友问我,可否通过修炼各种功法以延长寿命。在我看来,各种功法修炼确实能强身健体,或者说改善自身的生命能量场,确实有延年益寿的作用,但并不能决定阳寿之长短,当然,因为练习功法必须依靠平心静气、致虚守静,因而不生妄念,进而不会影响寿命。


那如何才能续命呢?实际上,要延长一个人的寿命,特别是已被算出大限之期者,通常可以通过修善、养生、戒杀、放生等方式实现。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道是无所谓亲疏的,而总会把善果报应给善人,其中就包括延寿。修善可以积累福德,福德足而百慧生;养生谓为惜生,道经云: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既然已获人身,理应好好珍惜爱护,这才不违上天好生之德,所以选择自杀之人是谓害生,因而果报惨烈。



2


日行三善,三年命运必然改变。


中华文化处处洋溢着正能量。


我们感恩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的祖先,担心我们今日的后代陷入困境,所以留下了无量宝典。


今日国人要认真学习啊,有了传统文化法宝,中华民族必将振兴。


话说,太上老君化身人间,给人类留下了震撼古今的《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包含了改命运的秘密。


那就是:日行三善,三年命运必然改变。


你知道是哪“三善”?


三善就是:眼善、语善、行善


1、眼善,就是看父母家人、看亲戚朋友、看社会人类、看自然万物,心存感恩、心存善念、用温和和善的念头去看。不要邪心邪念、不要恶心恶意、不要满怀仇恨的去看,你持续去做,你的眼睛会越来越美。


2、语善,就是和父母家人、亲戚朋友、社会人士、自然万物沟通过程中,只说好的话。不口出恶言、不低俗骂人、不挑拨离间、不黄色邪淫、不传播邪淫、不传播恶道、不传播邪语等。


3、行善,就是多做善事,譬如:帮助人、鼓励人、赞美人、帮助动物、保护动物、保护植物,多印经书、无偿献血、宣传善道、赞美人修路架桥、帮助穷人、救助失学人员、放生、施食、吃素、野外植树、保护动物等等。只要你持续去做,你的福报会越来越大。


这些三善事情,你持续做满三年,你的命运就改变了。



3


太上老君在《太上感应篇》中的几句话值得我们一生铭记,这些话就是:


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勉励力行众善的吉人,因为他的语言善、视善、行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的善事;等到三年满了,他的善行也就圆满了,上天必定会赐福给他,增长他的寿命;而常作诸恶的凶人,因为他的语言恶、视恶、行为恶,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恶行,等到三年满了,他所造的恶行也到了恶贯满盈的时候,上天必定会降祸于他,减除他的寿命啊!


如果一个人罪业恶业不多,一般半年就开始有感应。


信不信?不信,就做个实验吧。













泡个枸杞水就叫养生?清晨跑几圈就叫养生?晚上吃半饱就叫养生?那可真是大大的误解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养生延寿文化。




我们从《黄帝内经》说起,作为中医养生理论的奠基之作,充分考虑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在论述人体生理病理时,将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差异作为选择养生方法的重要依据,形成了“三因制宜”的养生观。




一、因时制宜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时间节律,认为医者必须通晓天文历法,并将其作为从医的门槛,故《素问·六节藏象论》《灵枢·官针》都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素问·生气通天论》更说“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明确指出了人之所以能避外邪之犯,是顺应了时间规律养生的缘故。




《黄帝内经》顺时养生要做到以下三点。




1

顺年节律养生

周年节律指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周期的节律变化。一年之中可分四时,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认为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生命之本,人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顺应四时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




因此该篇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因时养生”法则,强调要顺自然四时物候之变化而采取“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养生方法,对养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素问·脏气法时论》《灵枢·五音五味》等篇还提出五脏应五季,五季食物各有所宜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除一周年之内的节律外,还有五运六气的超年节律变化,运气学说认为,自然气象存在着5年、6年、10年、12年、60年等周期 。




由于每一年岁运不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各不相同,人之患病情况不同,治未病所需之药食亦不相同,因此要“司岁备物”方可“无遗主”。




2

顺月节律养生

周月节律指以1个恒星月或朔望月为周期的节律变化,其产生的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周期公转。地球上,海水受日月引力而有潮汐,人体气血受其影响而有盛衰变化。




《灵枢·岁露论》指出“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虚,其卫气去,形独居。”




《素问·八正神明论》亦有类似的论述,并指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又说“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既说明了人体气血盛衰存在月节律变化,还指出了违反月节律而治的不良后果。




因此,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养生防病,都应当要注意“因月而调”,避免灾祸内生。




3

顺日节律养生

一日分为四时,则朝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一日之中的养生亦当同年节律,朝养生,日中养长,日入养收,夜半养肾。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将一日分为平旦、日中、日入三时而论,指出人的阳气平旦初生、日中阳气隆盛,日西阳气内收,因此在日西入夜之后,要减少劳作及户外活动,若违背此原则,则会形体困顿。




二、因地制宜



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东方生风”“南方生火”“中央生湿”“北方生寒”“西方生燥”,指出五方的气候各不相同。




《素问·异法方宜论》进一步指出五方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的不同,导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特点的差异。




实质上,特定的生存环境造就特定的生活习惯,造就了特定的人群。人类最原始的养生理念来源于生存过程中本能的趋利避害 。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中的北方人“乳食”,其原因在于自然之中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导致“风寒冰冽”,而北方又是“天地所闭藏之域”,作物产出相对较少,故乳食以充饥而御寒;又说“脏寒生满病”,其本义在于提示居于北方,应以避寒而就温为养生第一要务。










西方人由于“多风,水土刚强”,故“不衣而褐荐”,多以致密不透风之皮毛为衣以御风寒。就此而言,不同地域之人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要根据处生活的环境进行适当调整,必须做到“节饮食”“适寒暑”,方能“安居处”而“长生久视”。


体质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说明体质源于先天,人在出生之时已初步具备了体质特性。




《黄帝内经》对体质的论述多种多样,如《灵枢·逆顺肥瘦》云:“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此肥人也。……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论述了肥人、瘦人、壮人、婴儿内在气血盛衰、皮肉坚脆情况各不相同。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则以五行分类,论述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之人,又以宫、商、角、徵、羽五间对五行之人进一步分类论述,共计 25 种体质,指出各形人体格大小强弱、性格特点各不相同。




《灵枢·通天》则以阴阳五态分类,论述了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等五种体质。




此外还有从人格来对体质进行分类的,如《灵枢·论勇》的勇者、怯者,以及《素问·血气形质》的形志苦乐分类。体质不同,其内在脏腑气血之盛衰亦不相同,故养生必须以体质为依据,不同的体质选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2

辨年龄养生

出生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结构、机能、代谢也随之而变化,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




《灵枢·营卫生会》说“老壮不同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指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时,其脏腑气血盛衰存在差异,少儿至青少年时,人体气血渐充、脏腑功能逐渐强盛,在中年盛壮之后就逐步走向衰老;




在五脏六腑平定强盛之后,脏腑功能从肝开始按照相生次序逐渐衰退,至五脏皆虚、形神相离之时走向生命终点,人体整个生命过程之变化受气血之盛衰、脏腑功能之强弱的影响。




由于年龄不同,体内气血盛衰情况不同,故养生法则必须因年龄而定。




3

别男女养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指出男女存在生理差异,男子为阳,以气为用;女子属阴,以血为本。故男子之养生重在养气,而女子养生重在和血。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以女七、男八为阶段详细论述了男女生、长、壮、老、已的规律。男子五八衰老始于肾,女子五七衰老始于阳明。除了说明人的生理状态随年龄而变以外,还与性别密切相关。




《灵枢·五音五味》对女性的体质特点概括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即认为女子受经产的影响而处于气有余而血不足的状态。




综上所述,女子的养生应当以血为根本,要重视阳明的调护;男子养生应以精为根本,要重视肾气的保护。




三因制宜作为养生防病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它要求在养生防病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所处的时空环境特异性结合在一起综合进行考虑,知常达变,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建议大家找个日记本,开始记录下来,每天写总结,三年后,看看你的命运是否改变了。真诚祝福每位德道实践者,为之于细,积沙成塔,日增其善,福德慧俱足圆满!


世间罪业之大莫过于杀生,属于剥夺生灵之生命权利,属于逆天道而行,自然不被天道所容。因而,若一个人福尽寿终,若欲延命,非戒杀放生不可,不但自己不杀生,且不食血肉生灵,则慈悲心天地可鉴。再加上劝善、助印经文、修桥铺路、捐建宫观庙宇、救人于情急之中等等方式,可获得天地之宽恕与赦免。袁了凡先生本应53岁寿终,却因发愿行一万件善事以续命,最终如愿以偿,此事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并非那些知道自己寿限之人才需修行,实际上修行是每个人每天当为之事。行善是天道,行不善是逆天,阴阳逆转,反复无常,善念在胸,则不畏鬼神,而鬼神亦敬而远之,故而无有祸殃。养生续命以善行,则不必妄想盗天地之机,反而得享天年。福生无量。


本文作者:缺德先生 道教仙院



厉害了!《道德经》的修道思想和方法被总结成了三句话!

修行:道在身中,不生不灭!

修行多年还是“黑户”?道教一直有一份命籍的生死档案!

修道,是一件最朴素的事情!

经书读不懂就不读了吗?我们为什么要读经!

道教可以通达神灵和神仙沟通的法术!

因果承负不虚,这七件事千万不要去做!做了必遭报应!

修心养德,祸消福至,带你看关圣帝君是怎么讲修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