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道教拜师收徒,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学道入门必读)

点击蓝字关注👉 三官庙 2023-04-05


现在很多人受到小说、民间传说、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都幻想梦想去拜个“神仙”,“大师”为师,拜师是学道入门的关键,下面我们就简略聊聊道教拜师的相关!



1


在俗家信众中,有的人在网上看到一些人发表修道的皮毛巧语或是搞些玄幻莫测的言论、功法,就以为那不是大师就是高道就生拜师之念,想必很多人有这样冲动。还有的是看到大师的所谓辈分高就去拜,对拜师所蕴含的重大意义根本不了解。实际上,拜师是道教传承的固有传统,它跟俗界的拜师是不同的,比如说相声、唱戏、学手艺的拜师等于拜师傅(或者师父)是谋生的需要,不是宗教信仰!

而在道教里拜师是道门经法传递,慧命相传的关键。不仅仅是理解上的那么简单。师徒之间如父子,又不同于父子。在道教里广义上所有道门耆硕前辈都是师长,诸大天尊及各位祖师也是师,在道门传承里真正拜师还要有经、籍、度三师,有的还约定要有登箓,证盟,保举等师,而这里说的师父是指皈依的度师。

道门的传承在道教是以“道”为本,师父教授下一代知识道法称为「传」,弟子以皈依“道"为本,接受师父的教导称为「承」。师「传」徒「承」故称为“传承”。拜师求的传承必须要求得正统道教门派及明师的传承。


2

说到“正统”何为正统?依奉道教戒律修行,不断传承法脉,才视之为正统。现在社会上打着“正统”旗号的太多了。说自己是正统,嫡传的人更多,但是究竟是否是呢?这就需要时间来检验。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太少了。

所谓的正统要依宗而立,那些在网上或者现代媒体上某某自称为什么门派什么法脉多少代弟子。我估计有一部分是说不出自己的历代祖师尊号的!更别说他们祖师传承脉络!还有一些都是一些打着所谓民间秘传门派的故作神秘,实际的行为加以时间论证,好坏自然显露!可以这样质疑这些秘传的门派,既然说自己是“秘传”那为何又大肆宣传自己,哗众取宠,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奉劝善信要明辨是非啊!

道教的拜师收徒,是有既定程序,师父先引导弟子入门,炼其心,观其行。看其材,度其善。并择黄道吉日,通过上表,冠巾(传度),祭祖,皈依三宝,师徒传承仪式才完成,再授其道法,无论道教各正统宗派基本如此。现在网上那些可以随便认师父,线下根本不知道师父是在何处,又没有传承的,不用我在探究就已经好坏自知!

弟子拜师后要受戒,在祖师前信约自己,开始学习、修行。按侍师的礼仪来供养,尊奉师父,结善缘。

还有一些人自称某某菩萨,或是拜老君为师,甚至说自己是某某神仙、菩萨降临或收他为徒。如果按这样理解累人,不言而喻~呵呵!

道门三宝是以道,经,师为三宝。在道门三皈依中就有:“自皈依师,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的发愿。

在道门传承里是要依据经法相传的,各派都有经典传世。如果只是依靠一些外道附体所得的治病感应的能力,而不是依据先贤祖师们留下的经论来作为修行的依据跟证明,是没有慈悲智慧之心度众生,也证不了道的,不入正道的民间术士即便有神像显灵有菩萨降祝也只是出马旁门而已,归不了正统也证不了大道。


3

真正的道教皈依是叫人获得无上天人福报,出转轮回的,怎么会让人孤贫夭呢?至于民间某些门派的过功、过教,也是靠师父给予,不是依靠自己修行得来,所以这跟道门的传承也不是一回事。

但是还要注意有以下现象,比如:

1、有许多人虽然拜师但是心态根本没有摆对,认为一切都靠师父,依赖师父,如果师父没达到自己意愿,就马上认为这位师父不行,转投其他师父。

2、也有拜师前根本也不知道自己拜师后应该的责任跟义务。拜师后,也不知道怎么样继续深造,不按师父教导的去修行,自己主观上怎么想就随自己去做,就自以为是。

3、有的人拜师后也不知道如何追随老师学习,只像鸭子一样等着师父填喂。而不知道从师父的言行中去了解跟师父怎么学习。

4、有的人拜师后还是内心迷茫,根本没有认识到师父的重要性,一年里能跟师父打个电话就不错了。

5、还有的人拜师后,在这个社会生活工作中学道的信心逐渐退却,有的觉得在师父身上得不到什么,甚至又转拜他人为师,转投他门,或者干脆放弃的也大有人在。

6、许多人对拜师只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甚至,仅仅把它当作成功的途径,找位出名的大师皈依下,领一张《入室弟子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作为炫耀的资本。更有甚者甚至把它当做牟利的一个手段,成名的一个台阶。岂知“名师易得,明师难求”的深刻。


4

当我们拜师时,我们需要自己正行自身的拜师动机,考量自己是否有内心正确的信念,随师父走入玄门之内?是否进行成熟的思想选择对比,更加应该考察所拜师父的人品及所学与实际!

重要的是自己真正认识到了道教文化博大精深,为弘扬道教而决定拜师吗?是否了解能接受自己拜的这个师父的思想,性格,生活习惯与优缺点,当师父的肯定也不可能是完人,也只能是比你先修行的略有认知或者小有成就的道士(当然大德行高道也是常有,要看福报)。

所以在拜师过程里不要把什么都想的太美好,这类幼稚的思想结果是自己受累。要知道最主要的是自己考虑自己怎样从师父身上能学习到真正想学的,成为自己境界提升,诸多问题都是每个想拜师求道前深思并要慎重的。

当前有些人打着一些吹嘘自己的旗号收徒,虽然这些我也无力驳斥和阻拦,但是我还是要提醒双方,既然拜师与收徒,双方就要担负起师父与徒弟间的责任跟义务,做师父的不仅要传道,解惑,授业。而且要关心徒弟品行、生活、事业,有责任去引导宽慰。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师父只是过多的满足自己虚荣心,更有一些打着收鬼捉妖,类似一夜成仙的名义在网上招摇。江湖行走的很多大师们也是走到哪里就收到哪里,对于徒弟根本没有尽到责任。

当然在求道修行的信徒中有的人确实是心无旁骛的修学,但是忘记了尽自己为徒弟的准则这些都是要不得的!所以无论是对于拜师收徒的哪一方都要自重、慎重、倚重我们自己的信仰之心!














































































































































20世纪以来,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瓶颈。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历来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老子想尔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冲气以为和”、“和则相生”等理论。“中和”之气具有“调和万物”的功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的重要基础。可以说,“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谐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谐,才会有万物的生长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谐生命、和谐自然的重要思想资源。


从“中和之道”的和谐思想出发,道教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态建设。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态伦理


“中和之道”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谐生态伦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无为”为法则。道化生万物,皆自然无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约。


“道生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按照“道”赋予它们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去破坏它们。人类对待万物的态度应该如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所称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道通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道教还认为,道化生万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的,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于“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与自然更加和谐。


“道贵中和”的生态伦理。道教从“道法自然”的整体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确保天地的平安。“道贵中和”,就是说人类社会与自然要维持一种和谐的平衡。《太平经》强调人类若想长久安宁,就必须使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谐安宁。为此,人类就要认识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态智慧


道经称:“天地合和,万物萌芽”,“天地不和,阴阳失度”,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太平经》认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和谐而化生万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阳、太阴、中和三气缺一不可。只有阴阳二气相互和谐产生“中和”之气,并共同生养万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经》还进一步指出,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气所生,即是说,天、地、人同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着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必须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所谓“天地不和,阴阳错谬,灾及万民”,就是说自然生态失衡将直接影响到人类世界的生存。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几乎贯穿在道教思想的各个方面,如在自身修炼方面,道教所强调的是自身的和谐,追求的则是与道合真、长生久视。再如,历代道教徒都能自觉绿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筑的周边环境,道观内外的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正是道教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现代环境科学告诉我们: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体相关性,即自然宇宙间没有孤立发生的现象,一切都处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人与自然也是整体关联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道教并不反对“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张人改造自然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以谦下的精神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共存于同一个地球之中,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那么人作为万物之灵,就有责任和义务协调、关照人与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态建设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在享有对自然的权利的同时,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去年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发表的“2010年贵阳共识”明确提出,“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


道教从“中和之道”的思想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态伦理。《太平经》指出,人和自然万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今的中国道教界,正在积极阐发和弘扬道教的生态智慧,践行着“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进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


积极倡导生态保护,着力推进生态道观建设。道教崇尚自然,历来就十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早在1993年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的全国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表彰会上,就积极鼓励全国道教徒“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并对“植树护林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1995年,中国道教协会参加了在英国召开的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会议,发表了《中国道教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言》,并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合会。此后,我国道教界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道观的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倡导植树造林,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中国道教协会于2003年初向全国道教界发出倡议,计划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树造林任务,对民勤县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提出“生态道观”理念,举办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生态道观就是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实现道教所追求的人间仙境。2006年,第一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前身)召开,通过的《秦岭宣言》提出了致力于营建环境友好型道教宫观的奋斗目标。2007年,第二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举行,提出了7项具体任务,如将宫观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纳入区域生态保护规划之中等。2008年,第三次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召开,“生态道观”项目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关注,也得到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论坛发布了《生态道观茅山宣言》,要求各地道观“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宣传教育的规章制度,大幅度提升住观道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形成与周边自然环境和社区人群相协调的良性生态圈”。这使营建生态道观的活动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为道教参与环境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积极开展环保规划,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09年,中国道教协会形成了《中国道教界保护环境的8年规划(2010-2017)纲要意见》,向各地省(市)级道教协会下发。《纲要意见》要求各地方道协、宫观进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将宫观的生态保护纳入创建和谐宫观的目标中,为建设生态道观、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新的贡献。《纲要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在资源使用中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如合理规划建筑设施,倡导文明敬香,最大限度地保护道教宫观周边的水资源等;把环保意识和行动落实到生活起居中,如倡导道教节俭的生活方式,提倡符合环保要求的养生健身方式等;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宣传环保,如倡议在所有道教节日和大型宗教活动中,都要突出生态保护宣传内容等。


积极宣传环保理念,着力推进生态和谐建设。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笔者认为必须要注重“三个保护”的真正落实。即是说,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生态文明的保护;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谐的保护。


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笔者认为要坚持实现“四个观念”的根本转变。即是说,要实现自然观念的根本转变,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要实现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用人类社会应有的道德伦理去约束无限消费的欲望;要实现伦理观念的根本转变,把伦理的指向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爱护环境;要实现生产观念的根本转变,人类应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博爱万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类与自然万物在高度和谐统一中相互转换物质和能量,最终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在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方面,笔者认为要坚持“四项措施”的全面实施。即是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社会法制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自觉意识。


综上所述,道教的“中和之道”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类社会始终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的这种生态文明思想,正是人类社会必须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广的。特别是对于现代生态和谐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最后祝大家都能有师徒仙缘,福生无量天尊!








烧香拜神时一定要跟神明说这两个字,99%的人却不知道!

鬼神的确存在,但是你为什么从来没有见过?

修行中生了“退心”,此时应该怎么办?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道教无上心法,修行路上的明灯!

修炼丹道,是有为法好,还是无为法好?

道悟: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

改善家居环境的小妙招,简单有效!

自己做路人,修行当淡忘!

万不能忽视的“五大调和功夫”,能让你的打坐修炼事半功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