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科技投入1165亿,告别狂飙
金融科技进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国有六大行的科技投入竞赛,也开始放缓、分化。
出品 | 厚雪研究
作者 | 于百程
2022年,是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落地的第一年,金融科技从 “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的新阶段。
所谓“积厚成势”,讲求的是日积月累,有所轻重缓急,量变到达质变。这个新阶段一些特征,已经体现在了银行科技投入的变化趋势上。
在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后,国有六大行的科技投入在2022年开始放缓、分化,过去几年的狂飙突进模式,暂告一段落。
最新的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建设银行(601939.SH)金融科技投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工商银行(601398.SH)、邮储银行(601658.SH)科技投入增速大幅放缓,交通银行(601328.SH)、中国银行(601988.SH)和农业银行(601288.SH)还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追赶态势。
2019年,是金融数字化进程提速的关键一年。央行当年印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推动金融机构部署科技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应用。
自此,以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为代表,开展了激烈的金融科技竞赛。也是从2019年开始,各大行在年报中,开始完整的披露科技战略、科技投入和科技人员等信息,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力度的关键量化指标。
年报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国有六大行的整体科技投入分别为716.76亿元、956.86亿元和1074.93亿元,2020年和2021年的整体增速高达33.5%和12.34%。到了2022年,六大行的科技投入总额为1165.49亿元,但同比增速放缓到8.42%。
由此,六大行的科技竞赛从高速投入,进入了追求高质量阶段。从原因上分析,一是金融科技的发展的周期规律使然,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早期更多是搭根基,科技投入爆发式高增长,当科技投入达到一定量级,基础设施也基本建成,后续更注重业务应用和数字运营,资本投入的增长自然放缓。二是在2022年息差下行等大环境影响下,大行的营收增长遇阻,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甚至出现营收同比下滑,从而加大了成本控制力度,对于科技投入也有所影响。
虽然整体增速放缓,但在科技投入的周期上,六大行并不一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从近几年科技投入金额来看,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是科技投入第一梯队,除了2019年建行科技投入176.33亿元,比工商银行的163.74亿元高之外,之后几年一直是工商银行领先,并且投入差距在扩大。在2022年,工商银行科技投入262.24亿元排名第一,比建设银行的232.9亿元高出29.34亿元,差额也是近几年的最大值。
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是第二梯队,但与第一梯队的差距逐步缩小,甚至在2022年已经迎头赶上。尤其是农业银行,科技投入从2019年的127.9亿元,持续增长到2022年 232.11亿元,与建设银行仅差0.79亿元。中国银行科技投入力度也很大,从2019年116.5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15.41亿元。
投入金额的第三梯队是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二者科技投入从2019年的81.8亿元和50.45亿元,飞奔到2022年的106.52亿元和116.31亿元,特别是交通银行,四年实现了投入翻倍,并在2022年反超了邮储银行。
从历年科技投入金额的增速,也能看出交通银行的增势更猛。
在2022年,交通银行的科技投入同比增速达到32.93%,上一年的增速更是达到52.87%,近两年增速远超其他大行。2022年,交通银行的营收增速也出现明显下降,仅增长1.33%,因此超高速的科技投入更加难能可贵。
2022年科技投入增速在10%以上的还有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分别达到15.70%和13.05%,仍然处于高速增长中,并且比上一年增速还有所提升。
科技投入金额最高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2022年科技投入增长出现疲态,增速分别为0.91%和-1.21%。建设银行也是近几年首家出现科技投入同比下降的国有大行。另外,邮储银行科技投入增长在2022年出现放缓,但也维持在6.2%的较高水平。
从金额和增速的历年对比,可以看出各家银行在科技投入上的不同周期和阶段。
建设银行的科技投入期更早,在2019年时就达到投入总金额的第一,2020年的增速为25.38%,之后两年大幅降速。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2020年科技投入增速均达到40%以上,为当年的最高峰,之后这三家也进入增速放缓阶段,但工商银行增速下降更快,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则仍然稳定在年增长10%以上的水平。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是追赶者,在2020年二者的科技投入金额和增速均最低,增速分别为13.46%和10.35%,之后两年,交通银行启动了狂飙模式,邮储银行则依然平稳追赶,增速维持“居中”状态。
观察各家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力度,绝对额容易受规模和当年经营波动的影响,科技投入占营收比重指标则提供了另外一个观察维度。不过,科技投入和营收并不是纯线性关系,当银行营收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会降低。
从2019年到2022年,六大行整体科技投入占集团营收比分别为2.21%、2.82%、 2.92%和3.16%,总体维持着持续增长态势。
不过,在六大行内部,这一比例却分化明显。
在2022年,交通银行披露的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高达5.26%,为六大行最高。需要说明的是,交通银行财报中披露的口径为科技投入占本行营业收入,其他行披露的为占集团营收,统一口径后交通银行约为4.26%,也是远高于其他大行。
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2022年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在3%以上,分别为3.49%、3.20%和3.18%。而营收规模最大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最低,分别为2.86%和2.83%。
相比近四年的平均投入比例,2022年交通银行4.26%的数据比四年平均水平高出0.99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分别高出0.34和0.28个百分点,另外三家银行变化较小,均在0.1个百分点以内,其中仅建设银行一家比四年平均下跌了0.04个百分点。
金融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认知和技术能力,是实现这一转型的前提条件,而科技人才必不可缺。
从2022年金融科技人员数量和占比来看(注:各家披露统计口径可能有所差异),工商银行最多,拥有36000 名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的8.30%,2019年以来数量维持小幅增长状态。
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科技员工均超过万人,分别达到15811人、13318人和10021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20%、4.35%和2.20%。科技员工数量近几年维持较快增长,其中中国银行四年来科技人员增长了87.42%,建设银行增长了55.34%。
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科技员工数量分别为6371人和5862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3.27%和6.38%,近四年科技人员数量也保持高速增长,邮储银行增速预计在100%以上,交通银行增长69.42%。
从六大行科技人员整体情况来看,2020和2021年均实现10%以上人数增长,在2022年科技人员总数为87383人,增速降到了6.6%。跟科技资金投入的变化周期,具有一致性。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数字化能力已成为银行核心能力之一。
国有大行资产和营收规模大,业务全国布局,更能发挥数字化带来的规模化等优势,因此其一直是银行科技发展的驱动者,以及科技能力的输出者。国有大行的科技战略和投入,可以说影响着整个银行业数字化生态和科技伙伴生态。
在达到千亿规模之后,国有大行的科技投入逐步进入了平稳增长周期。从各大行金融科技战略的表述看,技术和数据底座能力已显著增强,接下来的重点将是科技与业务的融合应用加速,助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从投入到产出。科技对业务的赋能成效如何,将进入揭晓时刻。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END —
往期推荐
招行战略转型:打造“价值银行”
哪些基金抓住了AIGC第一波机会?
2022年银行消费者投诉排行榜
警报拉响!全球3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对比
关于厚雪
转载、合作、交流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