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融时报访谈:金融科技之于银行业, 如何从“支撑型”走向“赋能型”?

张冰洁 厚雪
2024-09-16

  导言  

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给银行自身的业务转型带来了哪些突破?


面对生成式AI 等全新的行业浪潮,接下来,银行业应如何精准出击,持续探索数字金融发展的“新增长点”?


日前,就上述问题,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有幸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的专访,原文刊于《金融时报》5月16日06版,厚雪授权转载,以供业内参考。



来源 | 金融时报

作者 | 张冰洁

原标题:金融科技之于银行业, 如何从“支撑型”走向“赋能型”?

主 持 人:《金融时报》记者 张冰洁

特邀嘉宾: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 于百程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经不仅仅是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关键力量。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从2022年开始,金融科技发展已经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的新阶段。

 “通俗一些说,金融科技发展的重点,将从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到科技与业务的深入融合,通过日积月累,实现数字化的量变到质变。”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2年上市银行年报显示,尽管去年银行业营业收入普遍承压,但大部分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依然有增无减。同时,各家银行正大力推动金融科技由“支撑型”向“赋能型”转变,努力实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本的高效对接。

当下,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给银行自身的业务转型带来了哪些突破?面对生成式AI 等全新的行业浪潮,接下来,银行业应如何精准出击,持续探索数字金融发展的“新增长点”?针对上述问题,近日,《金融时报》记者与于百程展开对话。


 01 
主持人:从2022年银行年报和今年的一季报来看,现阶段,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呈现出哪些特点?金融科技发展取得了哪些最新成效?

于百程: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能力已成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通过观察上市银行2022年财报,可以看出目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几个特点:

首先是共识,各家银行均已将金融科技作为核心能力进行建设。

在上市银行年报中,金融科技均是各家银行重点投入的事项。以科技投入最高的国有大行来看,从2019年到2022年,国有六大行的整体科技投入分别为716.76亿元、956.86亿元、1074.93亿元和1165.49亿元,最近3年整体增速分别为33.5%、12.34%和8.42%。

从2019年到2022年,国有六大行整体科技投入占集团营收比分别为2.21%、2.82%、2.92%和3.16%。2022年,虽然投入金额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占收入的比例维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

其次是差异,银行在金融科技战略重心和投入力度上显现不同。

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是金融科技的领军者,特别是更具有规模效应的国有大行,更能发挥数字化的规模优势。相对来说,国有大行在金融科技战略上更加全面体系化,股份制银行更加侧重业务驱动,中小银行则主要将科技资源集中在重要产品层面。

从科技投入看,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在2022年都出现了一定的分化,国有大行里的交通银行、股份制银行里的兴业银行和民生银行科技投入金额增速较高,同比达到20%以上,建设银行和平安银行则出现了科技投入金额的同比小幅下降。

再次是突破,银行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层面出现一些关键进展或侧重。

一是银行“上云”有重要进展。招商银行在2022年实现了业务全面上云,建设银行推出了建行云品牌,对外提供云服务。

二是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建设成为大型银行的普遍发力点,这两大中台作为银行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可以降低应用开发与数据使用的门槛,让科技变成银行员工的底层能力,从而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三是银行科技更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和安全运行。


 02 

主持人:金融科技的最终归宿是要赋能业务发展。在您看来,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给银行自身的业务转型带来了哪些突破?金融科技成果对于银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于百程:目前,金融科技几乎融入了银行管理和经营的方方面面,推动客户、渠道、业务、产品、管理的数字化重塑,最终实现业务的降本、增效和提质。

2022年和今年一季度,约80%的上市银行都出现了净利润增幅超过营收增长的情况,这其中也有数字化对降低成本的贡献。

在增效和提质方面,银行通过数字化,提升了业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比如各大银行发力手机银行的运营,提升获客活客能力,获得业务需求线索,推动零售金融业务的发展。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财富管理、供应链金融、“三农”金融等方面,金融科技都起到了重要的产品创新支撑和提效作用。

举例来说,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控和数字化运营,是目前各家银行科技赋能业务的主要落点。

在数字化营销层面,工商银行以场景金融建设和数字化营销为核心手段,实现了GBC三端获客的突破。2022年,工商银行重点场景累计带动G端拓户6994户(同比增长 195%),B端拓户47.3万户(同比增长 141%),C端获客活客7275万人(同比增长 85%),客户生态加快完善。

在数字化风控层面,农业银行加快推进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搭建覆盖法人、个人客户以及组合风险的一体化监控平台,风险预警监测的准确性明显提升。

在数字化运营层面,招商银行的智慧运营引擎聚焦解决流程、操作等问题,提高运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贷流程优化,远程放款每笔业务平均为客户经理节约用时6小时,较传统流程效率提升32%。


 03 

主持人:展望未来,银行金融科技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近期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领域,银行在研发和应用上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

于百程:银行是金融科技研发投入和应用的引领者,随着技术基础的不断积累,科技与金融业务的更紧密融合,未来,更多应用创新与模式创新的成果将值得期待。

首先,数据价值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银行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发挥数据的价值,是银行数字化的核心。数据资产、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结合,推动金融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将成为接下来金融科技的主要看点。

其次,银行将通过场景金融生态构建新的业务模式。对于银行来说,场景金融驱动了业务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连接用户在生活、生产、政务等场景中产生的金融需求而提供服务,从而带来银行经营模式的一次变革,赋能金融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再次,金融科技更注重新技术应用与合规的平衡。近几年,新技术蓬勃发展,隐私计算、数字藏品、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层出不穷,特别是去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获得现象级发展,受到各方极大关注。

银行对新技术的应用一直保持积极开放态度,比如,在隐私计算、虚拟数字人、数字藏品等方面已有尝试。而刚兴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在银行的智能客服、数字员工、数字营业厅、内容营销、智能投研、代码编写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不过,银行业务又具有特殊性,对内容专业性、严谨性、可解释性、合规性、数据安全性等有着严格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与金融业务的融合,在模型训练上将会更加严谨。因此,新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非常值得期待,但同时其深度应用也要与合规等要求做出充分平衡。

(记者 张冰洁 编辑:韩胜杰)

本文刊于5月16日《金融时报》06版,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


本文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END — 


  往期推荐  

最新!400家银行2022年业绩排行榜

创历史新高!银行股价暴涨的逻辑

七大指标对比:58家上市银行业绩排行榜

六大行科技投入1165亿,告别狂飙

银行存款新版图:农行反超建行

招商银行估值跌至20年低点:发生了什么?

十年涨幅第一的银行,在被基金抛弃

平安银行:零售之王,困于零售

招行战略转型:打造“价值银行”

银行跨入“全面上云”时代

五大行+腾讯:第四范式的股东“朋友圈”


 关于厚雪 

金融长坡,数字厚雪。厚雪是一个研究分享平台,从数据和研究视角,关注金融与投资,发现数字时代的硬核。

转载、合作、交流请留言,

或添加微信:thicksnow66



顺手“点赞”和”在看”,让好文被看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厚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