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漱溟:这种话我说不出口

徐敏 青衣仙子 2020-02-17

梁漱溟:这种话我说不出口

文|徐敏
1953年,中国大陆,一南一北,出了两个胆大包天之人。60岁的梁漱溟在大会上公开顶撞毛泽东;63岁的陈寅恪则对出任中古所所长提出条件,不宗奉马列主义,不学习政治,并要毛泽东、刘少奇给他出具“手令”。
今天,我们只说梁漱溟。这位性格倔强的老人,到了1965年已经72岁,还是脾性不改。我们来看看他710日,在全国政协直属组会上的发言,是怎样谈自己的学习心得的。梁漱溟发言的原文第一段是:
组长上次要我谈谈这一阶段的学习小结,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话很长,不知从何说起,今天只说一点,从曹老(原《大公报》老报人曹谷冰)的话开头。
曹老上次说,1949年在上海已有“听和跟”的话(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而且当时他就接受了。我比不上曹老,笨得很,至1950年还不能承认这个话。记得是1950年劳动节(或国庆节),那时我在天安门城楼,不像现在在观礼台。主席、总理和我们在一起,郭老(沫若)代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向毛主席赠旗,旗中间写的一行字是:“我们永远跟着您走。”我也是无党派人士,看了心里直摇头,这话在我口中是说不出来的。
这一年,郭沫若58岁,梁漱溟57岁。都是五十而知天命的人了,什么是假话,什么是真话,应该是知道的,但一个明知假话还能说得脸不红,筋不胀,一个却深感羞耻而说不出口,这就是区别了。
况且,我们深入来想,这才1950年啊,建国还不到一年,干嘛就非得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唯恐落人于后地抢着表达忠心?你不这样匆忙,或者迟过三年五载再来阿谀逢迎,难道不可以吗?梁漱溟能做到的事情,你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梁漱溟觉得说不出口的话,你怎么就带头喊出来了呢?你没觉得这样做在旁人看来,是非常令人不齿的做派吗?
其实你私下说说,就两个人面对面的说说,没人知道也就罢了。结果你大张旗鼓,还要弄到天安门城楼上来表演,当着那么多领导人的面,把那句很肉的话绣在旗帜上,迎风招展地献出去,你就不怕别人鄙视你吗?你写过一篇自传体《少年时代》,书中的你曾经是那么的铁骨铮铮,怎么一下子就变得没了脊梁骨呢?
就居然用了献旗这样的方式,让站在旁边的梁漱溟深感害臊。
同普通人比较起来,梁漱溟毕竟是很有修养的,他只轻描淡写地谈了自己的看法,像“永远跟着您走”这样的话,我是说不出口的。所以他在发言中又说:
同年6月,为通过土改法开会,开了一个星期,我偶尔在小组会上讲几句,大会上一直没有发言。有几位朋友关心我,如邵力子、王绍鏊、雷洁琼诸人,说我不应该不发言。我对此不以为然,因为大家说的话都是向领导颂扬一番,我觉得总说这样的话没有意思。自己不说这种话,朋友们关心我,指出不对,仍不以为然,可见自己的固执。当时领导上还没有找我谈话。也是1950年,又开个什么会,头两天我没有说话,总理通过徐冰要我发言,我才作了简单发言。这说明自己是拒绝轻易跟着别人走的人,平时不附和,不苟同,不随大流。我就是这个性格,这个脾气。

梁漱溟
梁漱溟这种人,性格与陈寅恪是相通的。自己认定的事情,绝不轻易改变。无论多大压力,维护自身尊严是最要紧的。19539月,梁漱溟与毛泽东顶撞闹翻之前,重大节日庆祝活动,都会受邀站在天安门城楼,而后便降格为观礼台。此待遇一直延续到1988年梁漱溟病逝。这就是他绝不卑躬屈膝付出的代价。相反,郭沫若哪怕沦为做花瓶,也甘愿自毁脊梁,来换取恩赐的官职。
人之为人,就人格而言,孰高孰低,孰优孰劣,岂非一目了然?

 阅读更多…… 
样的国家,想不强大都难
从民国老照片,看千古江山
影响过一代人的图书目录
送仙桥来了个王毛子
别轻易相信医生
消失的大学
武大岁月:齐邦媛在乐山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