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熙说,照我这样吃法,你们汉人早小康了

徐敏 青衣仙子 2021-12-25


人生在世,吃喝拉撒,吃为第一。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醤醋茶,也与吃脱不了干系。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时候,人可衣不蔽体,不可三日无粮。饿到极处,草根树皮、观音土也都用来充饥。
还记得三年粮食关时期,天下大荒,许多人患水肿病,浑身发亮发黄。后来忆苦思甜,扯到饥饿状态,控诉解放前如何如何黑暗,一不留神就拐到三年困难时期去了。可见刻骨铭心。
当时有个说法,叫“瓜菜半年粮”,所谓粮不够,瓜菜代。说这话的人不是白痴就是骗子。只要饿过饭的人都知道,缺油少荤的蔬菜,能把人越吃越嘈,嘈到没有饱觉,整天里总觉得饿兮兮的。饭量也变得格外大,一顿吃一斤米饭还嫌不够。
随即又号召大家一日两餐,一餐吃稀,一餐吃干。本意自然以为稀饭可以充饥,且用米较少。问题是稀饭下肚,跑厕所的频率就高,连撒几泡清尿,腹中空空如也,照样咕咕直叫。
中国百姓,遭遇饥饿,历朝历代皆有。往上追溯,叫小民勒紧裤带的倡议,《清稗类钞》上已有记载。有个张鹏翮的官员,曾经偕同九卿(政务院下属的部长级官员)上书祈雨。
康熙看完奏折后抱怨说:“久不下雨,米价腾贵,开仓平价出售糁子米,小民又嫌米碎,平常日子却又不知节省。你们汉人,一日要吃三顿,夜晚还要饮酒。朕一日才食两餐,当年出师塞外,仅日食一餐。如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也是这样。你们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的饭食,可吃两天。”
张鹏翮奏对说:“小民不知积蓄,一岁所收,随意耗尽,已经养成习惯。”康熙训导说:“朕每次吃饭,仅只一味,如食鸡则鸡,食羊则羊,不食兼味,多余的菜肴便用来赏赐他人。”
这种说法,与历史上公认的傻子皇帝司马衷如出一辙。老百姓饿得心慌,连树皮也都剥光充饥,皇帝却一脸诧异,不明白他们“何不食肉糜”?那意思是说,没有干饭吃,为何不改吃肉稀饭呢!这句话如果从仁慈的角度理解,应该体现了晋惠帝对小民的关怀。比起康熙来,似乎又傻得不够厉害。
康熙说,我一天才吃两餐,你们汉人居然三餐。你们照我这般吃法,岂不是家家都有余粮?
这一说倒提醒我们了,原来上面与下面的算法不是一个老师教的。就如同关于脱贫、小康、人均等等,每次公布数字,差异总是很大,让一大群人惊呼自己拖了后腿。
有一类媒体和某些信口雌黄的专家,总是天天自夸我们是第二大,已经富得满地流油,民众收入大幅上升,“煎饼大妈月入3万”,“实习生月入5万”,“月薪一万那是讨饭”……说得大家幸福满满,却忘了还有更多的民众,为了一日三餐填饱肚子四处奔忙。
要不是总理亲口说,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谁会想到低下头去看看现实,在相当面积的贫困地区,不少人就连吃饭,仍然还度日艰难。
前几年,有位记者去偏远山区,碰到一个母亲给几岁的孩子煮方便面。
记者说:方便面不要多吃。
母亲说:不会多吃的,今天他过生日才给他吃一次,平时哪里舍得。
比起方便面当生日蛋糕更为惨痛的悲剧,是年轻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投河自尽。
这样的新闻,真的是让人目不忍睹,耳不忍闻。
一边是食不厌精,穷奢极欲,一边是但求温饱,疲于奔命。
有时,上层与下层,富人与穷人,彼此都想象不到另一类人是怎样在生活。据《清朝野史大观》记录说,雍正时大将军年羹尧喜欢吃一种小炒肉,是用一头肥猪,取精肉中最好的一块烹制而成的。后来年羹尧失势,从大将军贬任杭州防御,过去的姬妾星云流散。有个杭州秀才娶得一姬,听她说起曾经在年羹尧府中掌管饮食,专门负责烹调小炒肉,这道菜非她莫属,别人不能操办。秀才很是羡慕,说:“何不替我也炒一份尝尝。”此姬讥笑他说:“人家将军府中炒一盘肉,须用一头肥猪,现在你家买肉,总是一斤左右,叫我从何下手!”秀才闻听,顿时神情沮丧,无地自容。
所以高官府中的饮食,不是一般人可以望其项背。《鹤林玉露》上说:南宋宰相蔡京府上的包子房,分工精细,单包子馅就有各种肉、菜、水果,味道也咸甜各异,其讲究程度,连切葱丝也是专人负责。
这就如同今天的五星级宾馆、高干病房、特供、商务会所、俱乐部,其设施之华美、精致、环保、高尚、奢侈,普通人也就听听而已。
有时,甚至为了和谐稳定,你都不要去听,有金张一类的兄弟,红口白牙,满嘴跑火车,替你描绘画饼充饥的远大美景,按他们的想法,你只要在鲜花盛开的宣传画中,糊里糊涂地活着就行。


往期推荐:

道理不是讲的

因为这件事梁漱溟同他彻底翻脸

湖北省新任省长火车霸座,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竟被免职!

因买了一顶高级皮帽而惶恐不安

别和养驴人骂过的驴子对话

早在1950年他便预言林彪不得善终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