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逸仙进阶讲堂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选讲 |【5】胡阿祥:六朝政区研究的几点体会
2022年11月10日晚,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逸仙进阶讲堂系列课程之一“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选讲”第五讲在南校园永芳堂233讲学厅举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胡阿祥教授主讲“六朝政区研究的几点体会”。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葛剑雄主持课程。
相关概念与研究意义
1.概念辨析
授课伊始,胡阿祥教授首先辨析了北六朝、南六朝等时空概念,并阐释了行政区划和行政区域的区别与性质。“行政区划”中心词是“区划”,其性质是工作;“行政区域”中心词是“区域”,其性质是一种人文地理实体,“政区”与“区划”是地方行政的一体两面。
胡阿祥教授线上授课中
政区制度主要是行政区划的问题,政区建置主要是行政区域的问题,两者必须兼顾。理解相对抽象的政区制度,当以全面明了相对具象的政区建置为条件;而系统复原政区建置,又以真切把握政区制度的设计精神为前提,否则亦会遭遇混淆而无线索的尴尬。
2.研究价值
在介绍完基本概念后,胡阿祥教授以《周礼》中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和《宋书·州郡志·序》中“寻校推求,未易精悉”揭示政区之层次性与复杂性,强调六朝政区正是因为其“未易精悉”而充满魅力。此外,胡阿祥教授借《殷芸小说》、《晋书·苻坚载记附苻朗传》和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所记“扬州”之具体所指展现政区问题带来的社会误解和文史学界的讨论,进而揭橥六朝政区研究之价值。
《宋书》书影
研究回顾
1.“旧史学”之经典著作
首先,胡阿祥教授列举三国诸家补志补表,认为吴增仅《三国郡县表》胜过谢钟英《三国疆域表》,谢钟英《三国疆域表》胜过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并将东晋南朝诸家补志补表按质量依序排列。其中,胡阿祥教授进一步指出《东晋疆域志》、《东晋南北朝舆地表》和《南北朝侨置州郡考》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东晋疆域志》书影
胡阿祥教授认为,清人勤搜博采、钩沉稽遗、排比考证,所汇集的资料以及部分研究成果,具有较大参考价值,但也不能盲从。清及民国学人序跋一类文字应慎重看待,而清人文集、笔记中零散的内容往往反映其真实想法与批评意见,更值得重视。
六朝政区基础性、实证性的文献研究,值得学者付出多年心力。胡阿祥教授指出应学习周振鹤先生《楚汉诸侯疆域新志》,做《补三国疆域新志》、《晋书地理新志》等,明确断限以符体例,设立附录以少遗漏。
2.“新史学”之代表论著
接着,胡阿祥教授列举了新史学代表著作,包括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1963)、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四册(1982)、小尾孟夫《六朝都督制研究》(2001),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2000)、胡阿祥、孔祥军、徐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2014);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2007)和《汉唐地理志考校》(2012)、胡阿祥《宋书州郡志汇释》(2006)、《南齐书州郡志汇释》等。
最后他强调,无论是旧史学的考证还是新史学的延展,现阶段的研究仍留有空缺,还需学者进一步深入探究。如严耕望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重在地方政府的长官僚佐,对于州郡县普通政区以及都督区以外的其他各种特殊政区的建置情形,没有进行系统的考证;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因受到特殊时代的不可抗因素影响,既存在全图设置过少的问题,分幅图更缺南朝宋、梁、陈,而这两方面的遗憾,由于当时编图材料的散乱甚至佚失,今天看来已经难以弥补了。进而言之,在政区制度方面,多缺乏考证性质的相关专著,在政区建置方面的论著也是远远不够的,难以满足历史学界甚至历史地理学界的参用。
文献资料
1.传世文献(包括习见文献、扩展文献)
胡阿祥教授评说六朝政区相关传世习见文献为“《宋志》之乱,《晋志》之错,《南齐志》之简,《隋志》、《魏志》之散”,指出“理乱,需要好记性、心平如水,纠错,需要好眼光、考证功夫,充实简略的记载、梳理零散的资料,需要好的悟性、广事扩展,需要好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可急躁”。
其中,他认为《宋志》存在四个突出问题:断限不严、为例不纯、彼此矛盾和中华本点校错误,指出“如果不甚明了这些问题,不但《宋书·州郡志》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而且严重者还会误读误用史料,或者根本就无法理解史料”。因此,胡阿祥教授指出利用正史地理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注意成书次序、注意版本参照、注意断限年代和注意课题发掘等。
2.传世扩展文献
在传世扩展文献方面,出身古文献与历史地理专业的孔祥军多有实践,颇见功效,通过考证成注年代与注者身份,以补传世习见文献的不足。如《水经》与《水经注》的现势地名与政区,分别属于三国与南北朝后期,高诱注《战国策》、《淮南子》所见汉末魏初地名与政区,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所见魏末晋初地名与政区,郭璞注《山海经》所见东晋地名与政区等。
3.考古出土文献
胡阿祥教授指出,东晋南朝墓志、六朝买地券、长沙走马楼吴简、湖南郴州苏仙桥晋简等出土文献都是研究六朝政区问题的重要抓手。如郴州西晋木简中涉及《宋志》撰写格式,如官称、道里的理解与上计阶簿的关系,徐成即据此做出了优秀成果。
晋朱曼妻薛买地宅券方介堪致夏鼐拓本
关键原则
之后,胡阿祥教授简要介绍了理解研究六朝政区的关键原则。把握这些基本原则有助于学人理解政区制度与建置的切入角度、论证路径和影响因素等。
1.彰显正统原则
胡阿祥教授在《理解“正统”:魏晋南北朝历史的秘钥》一文中重点论述了“彰显正统”之重要性,认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正统”,广泛作用于当时的历史进程,深刻影响着当时以及后世的历史书写……而唯有切实把握这样的“正统”秘钥,包括其思想与行动、理论与实践,吾人才能找出纷繁复杂、乱世异象、胡汉侨旧的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演变方向,也才能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愉快境界。如三国蜀汉、孙吴的遥领、虚封,东晋南朝的侨置与不置,十六国的虚置,南北朝后期的滥置,皆与此相关。
2.疆域盈缩原则
六朝时期的遥领、虚封、侨置等类虚幻的特殊政区的出现,指示着疆域的丧失;而是否遥领、虚封、侨置,又以复杂的攻伐攘夺事迹的考证、细致的疆域归属的判断为前提。有些政区问题,质而言之也是疆域问题。
3.因人立制原则
六朝政区针对不同治理对象的“一国多制”表现得相当明显,而要说清楚这些相关政区,就要明了这些不同治理对象的各方面情况。如有了侨流人口高标郡望的社会风气、持久深固的地域观念、“乡族集团”的迁徙形式、恢复故土的强烈愿望,才有了东晋南朝侨州郡县长期、普遍、广泛的设置乃至成为制度的情况。
4.内外轻重原则
如所周知,魏晋南北朝是内轻外重的时代。其中如东晋门阀政治,外重内轻,以此都督刺史辖地既广,职权又重,既有州郡属吏,复置将军幕府,而且都督重于刺史,府级统理州级,府吏侵夺州吏郡吏职权,民刑诸政遭到轻视,乡里组织因此动摇。以此,制度上的州郡县三级制,成为事实上的府州郡县四级制。
5.主导因素原则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历史的主要线索,在北为胡汉问题,在南为侨旧问题。朴汉济之十六国北朝“胡汉体制论”、东晋南朝“侨旧体制论”以及统合南北的“侨民体制论”,诸如此类,也是理解北方政区与南方政区的前提之一。
6.权宜流变原则
六朝政区的设置既多权宜之计,又往往处于一种流变状态。如此缺乏稳定或凝固的制度,按照严耕望的说法,就是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只是差别巨大的汉制与唐制的过渡时期。也因为此,魏晋南北朝各种制度显得尤为复杂,政区也不例外。因而胡阿祥先生强调,南北比较原则是研究六朝政区时须得加以运用的。
“了解之同情”
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曾道:“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对于我们所研究的时代,所探讨的主题,所关注的古人与故事,不应随意评判,轻易贬斥。
“了解之同情”需要了解魏晋南北朝诸如深层的分裂局面、复杂的民族关系、特殊的社会结构、频繁的人口迁徙、变动的典章制度等时代特征,方能建立起真切的同情;六朝特殊政区制度与建置是六朝政权采取的随宜而明智的措施;“了解之同情”还有必要对话与参悟极为复杂、颇多奥妙的现行政区,否则谈何理解已经成为历史的古代政区?
就此问题,胡阿祥教授谦虚道:“1985年至今,本人的学术目标就是‘细加研究’,以此备尝艰辛,颇多迷惑,而可以欣慰者,毕竟搭起了一座可供批评与完善的平台。”足见胡阿祥先生之治学态度。
总结与答疑
最后,葛剑雄教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他强调一门学科的建立需兼具其复杂性和现实意义,鼓励现场师生体悟胡阿祥教授的研究方法和逻辑。
总结过后,现场师生就六朝政区相关问题及历史学习方法积极向胡阿祥教授请教,教授对其中“湖广地区指代的具体范围”、“广东地区政区复杂性”、“魏晋南北朝侨州郡县泛滥带来的问题”以及文献阅读等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在回答中,他特别指出各地“地讳”问题的讨论颇有意趣,并强调阅读文献论著时应关注作者、时代背景、“版权所有人”等基本信息,引导在场学生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
海报:林晓言
整理:徐子妍
初审:李芷莹
审核:区瑞珍
审核发布:谢 湜
逸仙进阶讲堂 ·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选讲
课程介绍
■ 选课预告·逸仙进阶讲堂 | 葛剑雄: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选讲
系列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