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螺旋解体(下):重塑财权!主动暴雷!地方财政的基石在摇摆

葫芦娃 大碗楼市 2021-09-25


前两天的更文,我们连续探讨了一个新的专题:螺旋解体。

过去的两篇文章——《螺旋解体(上):地权上交!信贷上交!有人正在丧失楼市掌控权!》、《螺旋解体(中):调控崩析!主体下沉!楼市正在遭遇俯射》,

我们告诉大家:

  • 高层收回了影响房价的两大中枢:地权和信贷权。

  • 地权和信贷权收归高层后,高层就彻底掌握了中国楼市的房价中枢。

  • 高层又通过“调控主体下沉”和“巡查督导”,掌控了重点城市内部的房价波动。

  • 由此,中国楼市的房价中枢变成一条平滑上扬的曲线;

  • 由此,重点城市内部的房价波动,也变成一条平滑上扬的曲线;

  • 上蹿下跳的周期,被烫平了;跌宕起伏的城市内部房价,也被烫平了;

  • 周期消弭了,与周期一起消弭的,还有楼市里低吸高抛的投机属性;

  • 楼市正在去投机化,楼市正在定投基金化。


今天刚到的新朋友,强烈建议出门左转再左转,把前两篇文章看完再回来。

相信我,明白连贯的整套逻辑,比知道一个结论更有意义。

相信我,看完前两篇文章,才会对未来楼市的认知更加深刻。

本篇是螺旋解体专题系列第三篇。

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将带着大家一起搞清楚一个问题——

当地权上交高层,当楼市周期消弭,地方靠什么来钱?

以土地出让为主的地方财政,该何去何从?



土地财政,曾经是地方城市的药。

关于这个,我想已经不需要我多讲了。

但凡是个研究楼市的,都能给你逼逼两句。

但凡是个人,一张口就是:

咱们这个国家,土地收入已经占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

地方财政的病,只能靠土地这颗药来医。

动不动,就要用数据给你上一课——

  • 比如,2020年44个主要城市中,近乎50%的城市依赖度超过100%;

  • 再比如,过去10年时间里,全国国有土地出让金与总财政收入的比值,没有下过50%;

  • 更比如,过去几年,地方城市嗷嗷烧钱,烧的财政像块四处漏风的破抹布……


这些东西,我都知道。

不仅知道,我还有图——



所以,当很多人听到我们前两篇所讲的——

  • 高层要通过“土地出让两集中”,把地权从地方城市手里收回去;

  • 以收回地权,来收回房价的供应基础和成本基础;

  • 最终达到,调节供需,平抑房价。


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跳起来骂娘:

高层把地权收回去了,房价是平抑了,但让地方城市可怎么活?

甚至,留言区里还有一些人,连逻辑流程都懒得走,一张口就开喷。

喷的要多脏,有多脏。

高层收个地方城市的地权,却好像白嫖了你。

你杵着个既得利益者的嘴脸,好像卖地的钱,流进过你个憨批的腰包里。

不如,咱们直接把话讲开了吧——

高层收了地权,要不了地方的命。

地方财政,也饿不死。



关于土地财政,有一个重大误区——

土地财政,究竟是源自财政压力,还是投资倾向?

讲的更直白一点:

地方城市选择土地财政,究竟是因为缺钱,还是自己作的太浪?

答案其实很明显:

就是自己划船不用桨,作的太浪。

之前,经常有人说——

地方政府太穷了,它们穷的原因是:

94年的分税制改革,高层拿走了地方的一部分财权;地方上要办的事儿很多,来钱的渠道太少;地方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倒向土地财政。

三两句话,就把地方城市塑造成一个人畜无害的白莲花。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来来来,上事实!

通过对《中国财政年鉴》计算整理——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一直在提升;

过去10年,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一直稳定在80%。


也就是说,分税制改革,并未造成地方财政收入的缺口。

高层的确是收回了一部分财权,但在收回财权的同时——

始终在通过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来填地方财政的窟窿;

填补后的地方财政收入,始终保持稳定,与分税制改革前几乎没差。

既然,分税制改革并未影响地方财政收入。


那么,地方为啥越来越穷,地方债堆的越来越高?

原因很简单——

无序扩张、无序画饼、无序烧钱、无序繁荣。

这玩意儿都不用数据,直接上事实就行。

成都。


一个高新区填了30年,至今还有一个高新三期没填满。


然后,继续向南捅出40公里,直接开干天府新区。填了8年,至今只填了30%。


现在又掉头向东了,又是捅出30公里,皇冠湖改个东安湖的名字,继续画饼……

武汉。


城市更新,画白沙洲、四新方岛、古田的饼。


城市扩张,画双柳、临空、蔡甸和葛店的饼。

这还不过瘾,直接干出来个500平方公里的长江新区,号称要再画30年……

南京。


更是老画饼大师。


围着城市20-30公里的环线,转着圈的画新区。向东20公里,画饼青龙山生态城。向南30公里,画饼九龙湖南。

满城射地铁,满城画新区,满城铺名校……

再多的钱,也扛不住这么往死里烧。

再好的姑娘,也不架不住这么往死里造。

如果,单纯的事实看着不过瘾,来上数据。

下面这张图,是地方城市土地收入的流向——



拍地的钱,去哪了?

征地补偿、开发和建设支出!

说白了,这不就是全烧在了“拆迁征地、咔咔画饼干新区”上了。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

地方城市,如果老老实实的玩,其实是不缺钱的。

哪怕是分税制改革之后,有了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高层填窟窿,也不缺钱。

问题就出在——

地方都想要增长,都想开局就放大。

都想成为中心城市,都想成为崛起枢纽。

于是,一边卖地攒着钱,一边烧钱画着饼。

于是,地越卖越多,钱越少越狠,饼越画越大。

讲了这么多,说得好听点:

我就是想告诉大家,

土地财政,并非源自于地方财政压力,而纯粹是投资驱动。

说的难听点:

什么叫土地财政的依赖?

土地财政的依赖,就是典型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这个时候,新的问题出现了。

你说我画饼也好,你说我无序扩张也行,你说我无序繁荣也罢。

现如今,反正饼也画了,钱也烧了、债也借了,窟窿也大了,我就这样了。

你就说怎么办吧。

其实,近几年高层一直在解决地方财政问题。一直在尝试,让地方财政缓慢摆脱土地依赖。

如何解决?如何摆脱?

高层,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

高层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的第一个方案,是开源。

2019年10月9日,高层印发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

这是一次重大的央地收入格局调整。

在这个方案中,高层提出了四个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办法。

1,保持增值税“五五分享”比例稳定。

你不是说营改增之后,你的收入削减了,你变得更穷了。

没关系,我给你继续给你50%的分成。

2,调整完善增值税留底退税分担机制。

2018年,我们开始对部分行业试点退还增值税。


当初高层和地方分钱的时候,是按照五五分成的。现在要退税了,起码也要按照比例来退吧。

地方当初拿了50%,那就要按照50%的比例退税。

现在你没钱,没关系,我帮你退。

需要地方分担的50%退税,你先退15%,剩下的我帮你退。

拿钱的时候,你先拿一半,退钱的时候,交给我来。

3,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

钱也分了,需要退税的部分,我也帮你承担。

你还说你没钱?

没关系,我再给你拨一部分税源。消费税,全部给你。

消费税里面,可是包括很多重税行业,比如烟草、汽车。消费税后移之后,地方财政收入将至少提升11%。

来钱快的、来钱多的,优先给你拿。

4,房地产税。

房地产税这玩意儿,现在就成了个玄学。

年年都说快了快了,年年都是快了快了。

穷人想的是,快点来,好控房价。

高层想的是,控不控房价且不说,先把地方上的财政亏空补一些。

地方想的是,是既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怕它不来,是担心财政亏空补不上;

怕它乱来,是担心上来药劲儿给大了,楼市凉了,地卖不出去。

但是,通过高层每次提及房地产税的措辞,你会发现——

房地产税的推进进程,的确是在加快。


从2013年的推进,到2018-2020年的稳妥推进。

再到2021年4月,财政部首次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

高层的措辞,要学会辨别——

  • 推进,意味着这个事儿提上了议程;

  • 稳妥推进,意味着慢慢来,别出事儿;

  • 积极稳妥推进,意味着节奏可以快一点了。


这说明了,当高层收回地权之后,就必须给地方一部分税收补贴。

当年的分税制和营改增,收回了部分财权。

高层,就补贴给地方一坨“转移支付”。

今年的土地出让两集中,收回了部分地权。

高层,就补贴给地方一坨“房地产税”。

房地产税的推进进程,只会逐步加速。

以上就是高层给予地方财政的四大“开源增收”方案。

稳定增值税分成比例,帮你分担增值税退税,消费税全给你,帮你加速推进房地产税……

又给钱,又贴钱,还给开辟新税源。

再特么天天哭穷,那就真说不过去了。

高层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的第二个方案,是节流。

前面我们说了,地方天天喊穷,除了有一部分财权收归高层的原因之外,更大的原因是——

你是真的太能浪了!

你是二两的酒量,硬端起了二斤的坛子,穷浪穷浪的啊。

照你这么浪,把国库给你,都不够你造的。
不行,必须给我节流。

1,城市要收缩,严控开发规模。

2019年,高层首次提出了“收缩型城市”的概念——

对于资源枯竭、产业变迁、地理偏远和被动虹吸等原因,人口大规模流出的中小城市,要严控增量,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成熟城区集中。

人都跑了,你还给我扩张个屁。

净特么瞎糟践钱。

紧接着,2019年高层再次提出“严控地铁轻轨建设”——

GDP3000亿以内,人口300万以下、一般预算收入300亿以下的城市,禁止修建地铁。


说白了——

公交车都是空着的主,就别总做地铁梦了;

兜比脸都要干净的主,也别总做地铁梦了。

借钱画出来的饼,太硬!

我是真怕你噎死。

再然后,2021年3月,高层首次提出“县城住宅限高”——

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

这是顶层设计团队,首次坦然接受小县城的人口流失。

并确信这个趋势很难扭转。

所谓的低碳环保,都是文明的说法。

说的直白点就是——

人都跑完了,还想着借钱撸高楼大厦呢。

盖个五六层,差不多得了。

别瞎折腾糟践钱了,搞个三十层也纯粹是浪费钢筋。

最后,2021年4月高层再次提出——

规范城际、市域(郊)铁路发展,严禁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这个玩意,就是针对另一群小机灵鬼。

前面说过,两年前高层出台了“限制中小城市撸地铁”的政策。

有一群小机灵鬼,把地铁驾到了高架上,号称轻轨;还有一群小机灵鬼,俩城市合伙撸地铁,号称城际轻轨。

这次高层大笔一挥,都别玩了。

控规模、控扩张、控地铁、控基建,我看你还能怎么糟践。

2,事权进一步分离。

地方城市经常哭穷的另一个原因是,负担太重。

上面派发的任务太重了,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既然如此,就进一步分离地方城市的“事权”。

从2019年开始,高层就不断把一部分需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责任,进一步上移到高层。

举个例子,环保。

2020年,高层引发了《生态环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在方案中,明确指出——

  • 把需要地方承担的生态环保支出责任上移,避免基层政府过多的支出责任;

  • 加强中央在黄河、长江等跨区域生态环保的事权;

  • 加快建立权责清晰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解决地方财政支出不足的困境。


你不是天天喊着摊派太多,你太穷么。

那就少干点活,少花点钱。

3,压缩非重点开支。

地方天天喊穷,开支还一点没减少。

既然如此,那就先把裤腰带勒紧。

前些年,高层就直接号召:各级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压缩非重点支出,减少对绩效不高项目的预算安排。

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

可干可不干的,那就先别干了;

干了没收益的,那也先别干了。

以上就是高层给予地方财政的三大“节流降支”方案。

不仅穷,人还少,那就别扩张了;不仅穷,事儿还多,那就我帮你干点;不仅穷,手还松,那就紧紧裤腰带。

控制无序扩张,分离地方事权,压缩非重点开支。

既然穷,就别特么瞎造了。

高层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的第三个方案,是出清债务。

给你开了新的收入渠道,给你紧了裤腰带,地方又跳出来喊了:

还是不行啊,我不仅穷,还背着债呢。

前面说过,过去的地方政府扩张,是一路借钱,一路扩张。

地方政府借钱的其中一个主要通路,就是——

地方城投公司。

4月份,为了解决地方城投公司的债务问题,高层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其中,有三点至关重要——

  • 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对失去清偿能力的要依法实施破产重整或清算;

  • 加强督查审计问责,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

  • 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


这三点,说白了就是:


允许城投公司暴雷;债务终身问责;没还清的债上,不能上新项目。

实在还不上?

那就破产吧,暴雷吧。

想嗷嗷借钱干一任,干完就跑?

那不行,谁借谁负责,终身负责。

钱没还完,就想上新项目?

上个锤子!

债务暴雷出清了,不敢新增负债了,地方债的问题就化解了。

解决债务问题的最快方式,就是暴雷出清。

以上,就是高层对于地方财政问题的三大解决方案。

第一,给你新的开源增收渠道。

又给钱,又贴钱,还给开辟新税源……

第二,帮你勒紧松的一批的裤腰带。

控制无序扩张,分离地方事权,压缩非重点开支……

第三,允许你暴雷出清债务。

先还旧再借新,还不上就暴雷……



如果你耐心看到了这里,你还认为——

土地财政,是解决地方财政问题的唯一出路吗?

如果你耐心看到了这里,你还认为——

高层收回地权之后,地方财政就饿死了吗?

我有一句忠告,要送给大家:

千万别低估高层的智慧。

高层能决定收回地权,就说明高层已经想好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你不是说,地方财政太穷了么?

增值税,继续给你分一半!增值税退税,我给你出!消费税,直接全送你!

还不够?

房地产税,马上给你加上!

你不是说,地方花钱太凶么?

城市扩张,给你控制了!开发规模,给你控制了!基建投资,给你控制了!

开销还是大?

我再帮你干点活!

你不是说,地方债务压力大,地方债还不上么?

既然还不上,那就暴雷出清吧。

还不上的债务暴雷出清了,债务压力不就减小了。

对,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你不是说,收回地权,地方肯定不同意么?

丢掉地权后,地方只是损失了溢价,并未损失全部地价。

高层收回的只是土地供应权,钱还是地方上来收。

高层收回土地供应权之后,土地可能卖不上太高的溢价。但即便溢价不高,钱也是地方上拿走了。

损失的溢价怎么办?

莫慌,房地产税给你补上。

我还是那句话——

高层收了地权,也要不了地方的命。

地方财政,也饿不死。

上面给你兜底,屁大点事。



以上,就是我们“螺旋解体”系列的三期全部内容。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最后的梳理和回顾。

首先,高层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楼市去周期化”、“房产去投机化”。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高层分了两步走:

第一步,收回地权和信贷权。

收回地权,相当于收回了楼市的供需基础和成本基础;收回信贷权,相当于收回了楼市的货币基础。

供需基础、成本基础和货币基础收回高层后——

最想控房价的高层,就掌握了中国楼市的房价中枢。

房价中枢,将在高层的牢牢把握下,平滑上扬。

第二步,分层调控和巡查督导。

城市内部的具体调控,直接下沉到区和版块。

哪个区涨的猛,就干哪个;

哪个版块涨的猛,就干哪个。

为了督导城市内部的具体调控政策,高层巡视组定期巡视各个重点城市。

精准实现,哪个冒头打哪个。

最想控房价的高层,就掌握了城市内部的分化和波动。

城市内部的波动,也在高层的牢牢把控下,平滑上扬。

由此,楼市的周期被烫平了,低吸高抛的投机属性消弭了。

然后,地权上交后,楼市周期消失后,严重依赖土地的地方政府,财政问题该怎么解决?

高层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

给你新的开源增收渠道。

给钱、贴钱、开辟新税源。

帮你勒紧节流的裤腰带。

控制无序扩张,分离地方事权,压缩非重点开支……

允许你暴雷出清债务。

先还旧再借新,还不上就暴雷……

最后,我想说的是——

“楼市去周期化,房产去投机化”,几乎已成定局。

楼市,真的、真的、真的在定投基金化。

短期周期消弭了,震荡波动消弭了,炒地皮消弭了,炒信贷也消弭了……

一二线楼市的价值,真的、真的、真的只剩下真实的居住价值。

面对这种情况,具体的楼市实操方案,请一定要参考昨天更新的文章——《螺旋解体(中):调控崩析!主体下沉!楼市正在遭遇俯射

把昨天的文章直接拉到最后,直接获取“最真诚的实操建议”。

最后的最后,还有几句老实话:

螺旋解体这个系列的三篇文章,我们写的很辛苦。

而且我知道,这种稿子不像流量稿。你写得再辛苦,阅读量一定不会高,流量也一定不会大。

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死磕出来,真正能帮助到大家——

帮助大家认清当下的楼市现实。

帮助大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我们宁愿牺牲一些流量,也要做对大家真实有用的内容。

没办法,我们就是这么一群楼市里最耿直的犟种。

也恳请大家一定要持续锁定“大碗楼市”!

“在看”、“转发”和“收藏”的三连不停,大碗的纯干货暴击不停!

来来来!先把此文走一波三连,以防找不到我们这群耿直少年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