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10个重要又恼人的公益悖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 Author 也顾
思想实验并非要有一个确定的结果,重要的是思考的过程。思想实验通常出现在理论物理以及哲学和伦理相关的领域,常常是面对某种两难境地的思考。
事实上,思想实验也可以看成一种思想游戏,因为它常常存在两个观点之间的攻防,具有明显的竞争性,激烈的思想交锋也会产生明显的类似于运动后产生的快感,并且更重要的是,思考之后的任何所得都是一种奖赏。
悖论和矛盾具有不同的含义。
矛盾通常指的是两个物体/事件/判断之间的不同,而悖论,paradox,其本意是同一个表述中有两个平行的观点或真理。即在同一个判断中,同时存在两个不同的观点/真理。
有人说,世界的奥秘就是悖论,这可能是对世界奥秘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但也可能说明了,人作为一种既是客体又是主体的悖论性存在,正是诸多悖论的起源。
公益或慈善领域面临着诸多的两难境地。其中最大的两难之一就是如何判断一个行为的公益正当性,是应该从动机来判断,还是应该从结果来判断,总是让人左右为难。
在伦理判断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其独特的智慧:“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简而言之,对于善的事情(如孝),要从动机来判断,而对于恶的事情(如淫)则应该从行为结果来判断。
很多时候这些悖论会影响人的行动力,特别是会影响一个组织的文化,如何对某些悖论给予认识或确定的选择,反映了一个组织的价值观。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即便不能让我们达成共识,也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立场和原则,从而达成某种和解或妥协。对悖论的理解,可能是“和而不同”的前提。
本文构想了公益领域的十个思想实验的脚本,希望大家参与到这个思想游戏中来,在这个游戏中,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扮演paradox中的双方,像射雕英雄传中的老顽童周伯通那样以左右互搏的方式,进行“攻防练习”。
欢迎在留言区表达和陈述,还可以提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两难问题,以不断扩充我们思想游戏的内容。
悖论1
一个救助穷人的公益机构,急需10万元救助100名寒冷中的穷人,否则这些人将面临死亡。如果这时一个通过非法获得收入的商人愿意捐款,这个机构在已知这个事实的条件下,是否可以接受捐款?
正方:应该接受捐款,因为没有什么比救助人的生命更重要。
反方:不应该接受捐款,这会给公益机构带来信任风险。
悖论2
一个商人,不放过任何机会向公众展示自己“行善”行为,即把大量的现金通过简单的方式发给他认为的弱势群体,公益界是应该鼓励、默许还是批评这种行为?正方:应该批评这种行为,这不是一种真正的慈善行为。
反方:不应该批评,没有人可以完全洞悉另一个人的动机,并且客观上也实际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悖论3
在月黑风高的晚上,有一个强盗拿着刀子,要老李给他200元。老李说身上没钱,等回家以后再给,回家老李就报警了。另一次,老李在沙漠里迷路了,突然有一个人拿着一瓶水说,这瓶水值200元,老李说身边没钱,等回去后再给钱,老李喝了水,回去后觉得这个人是趁火打劫,去工商部门把这个人告发了。
这两个事件中,老李做得都对吗?
正方:都对,两种场景下,老李都是受害者。
反方:不都对,在第二种情形下,老李不是卖水者的受害者,这是一种市场行为。
悖论4
著名的道德伦理思想实验中,你可以通过铁路上的扳道岔来决定一个人或十个人的命运。
设想一下在一个医院,有五个病患分别急需肺、肝、心、肾、胃的移植,这时有另一个五脏都很健康的患者来到医院,医院是否可以通过最后这一位病患来救其它五位患者。
再扩展一点,如果有一个陷入深度昏迷的杀人犯,是否可以用这个杀人犯来救五位患者。
说明:对于第一个场景,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不应该发生用一个健康人的生命来获得另外五个人的健康。但真正对人真正考验的是第二种场景下的选择。功利主义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选择,而义务论则认为,行为本身如果是恶的,那么结果也是错的。
悖论5
特蕾莎的故事路人皆知,她就是天使的化身,一生都是在为穷人服务。如果未来有这样一个机器人,可以和特蕾莎做的一样多,而且比特蕾莎更理性、更有效率,那么你认为特蕾莎和机器人都是在做慈善吗?你更推崇何者?
类似的讨论还可以包括我们应该将公益看作一个“职业”还是一个“事业”?看做职业则保持中性和专业,看成事业,则需要激情和情感。
正方:看重结果的人认为,机器人可以提供更有效率、更有理性的服务,因而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人工智能会代替未来的公益。
反方:另一部分人认为,人类社会的美好之处正在于“互相帮助”的德性,在于“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的温暖,德性论的基本问题不是“我该做什么”,而是“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未来更需要这种闪光的德性指引。
悖论6
在冬天的湖面上,一群孩子正在滑冰,突然冰面破裂,两个孩子跌入冰窟中。
那天,你正好路过此地去参加一个商业见面会,穿着最好的服装。你毫不犹豫跳进了湖中,救出了孩子,但你的皮鞋和皮衣因此报废。
在这个行为中,相当于为救这两个孩子,除掉自己的见义勇为之外,你还贡献了皮鞋和皮衣。在日常的生活中,其实你也可以把用于购买昂贵皮鞋和皮衣的这部分钱,用来帮助贫困地区的弱势群体,这个行为和你跳入水中的行为并无二致。
那么我们会这样做吗?为什么前者不做会遭到谴责,而后者则不会被批评?
悖论7
一家非常受人尊重的公益机构,突然遭到另一个靠攻击其他有声望的组织以获得影响力的机构的诽谤,这家公益机构是应该选择反击,还是应该选择沉默?如果选择反击,正好满足了那家机构的要求?如果选择沉默,在当今信息碎片化的年代,对自己的品牌可能会有潜在的风险。
正方:应该坚决反击,因为这不仅是维护本机构的声誉,也是维护整个公益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意义。
反方:谣言不攻自破,而且反击反而成就了对方。
悖论8
“商业是最大的公益” “公益的最大创新就是用商业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这是我们在很多场合都会听到的表述。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商业虽然可以满足社会需要,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是商业的逻辑,而公益的初心和逻辑却与此相反,表现为“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公益和商业的边界在哪里?
正方:不可持续是慈善最大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商业的特点,所以说,公益的最大创新就是用商业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
反方:虽然都是满足社会需要,但无论是“需要”的形式、层次和方式,公益和商业都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慈善会唤醒人们内心中善良的部分,即所谓“德性”的部分,而商业主要是满足物质需求。公益市场化要警惕的不仅是公益的异化,更要警惕商业对公益的消费和滥用。
悖论9
在扶贫救济的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一些因为懒惰而致贫的人,我们应该救济这些人吗?救济会助长这种懒惰,而不救助又难免于心不忍。
在路上遇到乞讨者,如果你知道对方一个职业乞讨者,你可能会心安理得地过去,当你无法判断的时候,你会施予吗?
正方: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小的施救行为对于需要的人来说意义重大。所以应该尽可能地帮助。
反方:助长懒惰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负责任的公益应该改变人本身而不仅仅是改变人的生活状态。
悖论10
在公益机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劳动保护要求(例如工作时间)的要求吗?是否应该享受加班补助这样的权利?正方:现代公益的一个特点就是职业化,即从业人员是将公益作为一个职业来看待,当然应该遵守国家的劳动保护条例。
反方:劳动保护法律的形成是基于对资本主义的修正和限制,即存在资本剥削劳动这样一个历史事实。而公益领域不存在剥削他人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所以劳动保护法律的立法基础并不完全适合公益领域(为什么僧人和信徒不会强调劳动保护法);并且一个人一旦选择在公益领域工作,事实上在公众心目中就有了“奉献”的期待和光环(也许会有人将这种期待理解为“道德绑架”)。
需要说明的是,这虚构的十个场景,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悖论,也有一些由于文化不同带来的认知上不同。
有一点发现,很多思想实验里无法获知答案的问题,在现实的场景中却根本不是问题。这是因为,思想实验是对丰富的现实世界的抽象,一旦活生生的现象世界被剥离和肢解,就已经不是世界的本原了。所以公益更要如现象学的开山大师胡塞尔所说的那样“回到事物本身”。行动就是最好的回到事物本身,这是行动的力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思考没有意义。它可以在三个方面提供价值。
第一,一旦我们可以觉知每一个公益行为背后的价值观,我们的行动就会更有力量、更坚定;
第二,每一个组织都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而这些看似恼人的问题,恰恰是反映价值观和文化的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来参与;
第三,一旦我们不仅理解了自己行动背后的价值观,还理解了他人行动之后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和而不同”。
这是思想的力量。
来源: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更多精彩
直面 · 系列(一) | 残障人士在外企做白领?完全有可能!
直面 · 系列(三) | 格莱珉(中国)总裁高战:会员因“强制储蓄”受益
直面 · 系列(四) | 谢向前:我要做的,就是带领大家好好活
END
轻轻点一下 “在看"
如果您想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请记得将公号设为“星标”并点“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