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浪姐完结:我们如何想象「百合」乌托邦|读完《厌女》读什么 Vol.3

尊重多元合作 北同文化AllForQueer 2022-08-13

「读完《厌女》读什么?」是北同的新栏目,定期为大家推荐我们认为值得关注的影视剧、书籍、文章、音乐、播客……每期推荐将围绕一个主题——可能是一种情绪,一个社会议题,一种艺术形式,一系列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筛选和推荐,让伙伴们了解到更多丰富新颖的跨媒介作品,挖掘历史中被忽略的声音,关注并肩同行者的创造,给予伙伴们更多元、更深入生活点滴的陪伴。


同时,我们也开放投稿,如果你有想要推荐给社群伙伴的、任何形式的内容,欢迎将作品和推荐语(文档或链接)发至邮箱media.bjlgbt@gmail.com。


本期编辑:姬开、Monica

我们如何想象「百合」乌托邦



在这期推荐中,我们想聊聊「百合」作品和「百合文化」。


最初发源于日本 ACG 文化,「百合」(Yuri)一词由形容男性之间爱情(BL,Boy's Love)的花语「蔷薇」衍生出来,强调女性同性间的情谊,广义上主要描述女性和女性之间的各种暧昧、情愫和亲密关系。


「百合」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百合文化」因此也极具包容性和流动性,是一种由读者和观者积极自发进行建构的文化。在女性主义创作和思想精神层出不穷的今天,百合文化为我们打破「男性凝视」的禁锢,想像父权制异性恋霸权以外的情感关系,提供了自由多元的主场。


在讨论本期主题时,我们也展开了一场关于百合作品、百合文化和相关学术研究的对话。「百合文化」是一种建立在社群交流讨论和共同想象基础上的文化形式,而我们也想在推送中保留这种对话的形式,聊一聊我们接触到的百合作品的叙述特点,刻板印象,受众群体,以及我们所期望的百合作品中对女性之间浪漫爱和情欲的描写和启发。


我们不想对百合/GL/拉拉/女同/les等类型标签做过多区分,而是想以包容的态度谈谈这些女性情谊对我们的触动,发掘属于女性和酷儿群体情愫的生长空间。

看「浪姐」嗑百合cp也好,看《杀死伊芙》中女探员和反社会女杀手的反社会「变态」姬情也好,跟随我们的这场对话,一起来看看主流文化以外的野生土壤里生发出来的百合之花吧。


注:本文有多处剧透。



01

总是强调现实、以悲剧收场的拉拉爱情:

我们值得更多元的想象

姬开:最近出了一部新的百合剧《唯爱永存》,虽然结尾见仁见智,但是两人间的暗流涌动真的很戳人,所以我觉得它的豆瓣评分偏低了,我是从开播不久看着它的豆瓣评分一点点往下落的。豆瓣评分能够体现一段时间的大众审美与接受度,这是百合文化发展现状最直观的呈现。而对男同作品的质疑要少得多,也更容易获得高分,我心中的神作《燃烧女子的肖像》(以下简称《烧女图》)却不到九分,我只能说对百合作品的宽容度不及耽美。


Monica:我在想,这种不对等现象,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两种聚焦同性感情的作品类型所吸引的不同受众,以及这种类型划分给观众读者带来的对作品的期待。似乎百合作品的一大部分受众是现实中的拉拉,百合文化也为多元社群提供了联结的纽带和想象空间;但是对比而言,耽美/bl 作品的创作者和受众绝大部分还是顺直女。


姬开:很有道理。身边的直女朋友表示能够看下去耽美,但不太能看下去百合。我也问过那些性别意识较好的朋友其中的原因,她们的回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代入感,因为不能想象自己与另外一个女孩子相恋的场景,百合作品中更强的代入感会使这种阅读或观看难以为继。但是看耽美的时候就可以完全保持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另一个是她们希望只有男性成为被观看的对象,不管是好事坏事。她们不想看女性遭受苦难,那干脆所有事情都落到男性身上。


百合作品应该也有不少的男性受众。上个月出的一部轻百动漫《莉可丽丝》,出人意料的非常高的评分。我觉得是因为这种非常可爱的少女贴贴,在吸引本来就已经有的女性受众的同时,也获得了男性的喜爱。《小姐》中的迎合意味则让许多女性观众感到非常不适。不过改编的亮笔在于这是一个女性互相信任、联手对抗压迫最终走向光明的结尾(对于习惯性悲剧结尾的女同作品而言,实属难得)。


图源|《莉可丽丝》


Monica:很有共鸣……曾经一段时间我也会专门找「虐身虐心」的耽美文来读,而在百合文中找「虐」却是真的咽不下,越贴近现实生活越不忍心。不论是百合向还是更注重反映现实的女同作品,不管是情窦初开还是刻骨铭心的情感描写,总是掺杂着男友的形象、不得不走入的异性恋婚姻、有毒的父权制影子,就让人感觉与现实很贴近。


相较之下,很多耽美作品能够营造一个想象世界的 homosocial (根据 Eve Kosovsky Sedgwick,homosociality 指「同性之间的社会互动与链接」)环境,即使有女性角色(虽然可以理解很多时候非常扁平),也并不会将观众拉回现实世界,而是能保持幻想中的距离感。可能说俗气一点就是,百合的情感里老是有那么一个男的。


姬开:是的,就像百合文化研究学者马齐Yura在《烂尾的Killing Eve,影史上拉拉爱情的死亡症候群》说到的,许多的百合作品,都是以悲剧结尾,要么是女性角色的死亡,要么是所谓「回归正常生活」。基本上都是很「现实」的作品。有时候不知道这种「现实」到底是为了尊重历史,还是为悲剧寻找借口。


Monica:仿佛创作者和读者都难以想象一个具体的愉悦的「女女」世界,连意淫都很难。


姬开:感觉女女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难了,在虚拟世界还这么难。而我想要进入虚拟世界就是因为想要逃遁现实世界的苦难。这个或许又和歌颂悲剧和苦难相关,特别是联系到最近的热点。我想起我看过的古早百合剧,如《自梳》,都是苦的不能再苦的,但是也都感动到我心里去了,因为在那个动荡时代,我难求她们能有圆满的结局。一方面,我尊重基于现实的创作,另一方面,我反感刻意制造苦难。性取向上的弱势确实会给两个女生的情感发展上带来困难,但是悲剧不应该是这种困难的必然结果。


图源|《杀死伊芙》



02 

百合作品的叙事模式和男性角色:

鬼魂一样逃不开的父权制和异性恋本位

Monica:百合作品中那种模式化的故事类型——走入异性恋关系的女性,对婚姻、家庭和男人失去了希望,却在一直陪伴左右的同性友人身上找到可寄托亲密关系的情感纽带,即使近几年的《打开心世界》、《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都继续复刻了这种模式。虽然说这种很现实的故事发展也是一种身份认同的探索过程,这样反思和解构女性爱欲的叙事的确挑战了异性恋和父权制的霸权规训,但我还是期待能有更理想化/更适合存在于幻想中百合故事。


姬开:我会希望,女女之间的爱情,不是基于对另一个性别的厌恶,而就是无关性别的爱意。在现实的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果一个女性同时有一个异性伴侣,已有(或将有)一个女性伴侣。她会因为后者的一丝考虑不周,而选择回到传统婚姻生活,默默容忍前者的出轨等种种让自己不适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对同性伴侣也比异性伴侣苛刻。在《已婚的女人》剧集结尾,女二对女一说了一句简单但深刻的话:「我就是做错了一件事儿你就要和我分开,而他就做对了一件事儿,你就可以心动」。


图源|《已婚的女人》


Monica:这种「因为厌恶另一个性别(异性)而生出对同性情愫」的创作思路,自然而然就把男女两性放在了对立面上,其中很多处于对立面的性别特质,又重新加深了二元对立的刻板印象。更何况性别也不是只有「同性」和「异性」,更多元的性别表达也需要更多想象空间。


姬开:对啊,这种所谓因果也带来了女性之间情感关系的不稳定。真正书写女性情谊的太少了,所以我在看「浪三」的过程中看到了女性互帮互爱的高光时刻真的感动到了。


Monica:是这样的!虽然我只看了些剪辑视频,但真的感动。


姬开:我就是六月份看到《梦中人》入的浪三的坑,意外的很好看,看着姐姐们互相打劲努力,觉得有被女性帮助女性鼓励到。但是浪姐的豆瓣评分却一直很低,所以要强的女性和温和的女性,好似都不被待见。不过我们女性观众能够产生自己的解读,从荧幕呈现的女性形象上找到共鸣和力量。



姬开:好多女同影视都是有一个重要的男角色,比如《真心半解》和《唯爱永存》,这种校园题材的就会有一个善解人意的男同学(往往比较孤立或者弱势,如学习成绩欠佳、有色人种等),他们可能对主人公有着属于爱情的好感。然后《违命》则是有一个圣徒般的男性,与两个女主人公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也是剧情进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烧女图》里面,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一个男性身影。话说你看过的耽美中也会有比较重要的女性角色吗?


Monica:好问题,但真的很难说有非常立体、不落俗套的女性角色。《阿黛尔的生活》里女主的中学好友也是gay,后来又接触到对她感兴趣的直男朋友。但其实烧女图里的「男性」一直都是一个无形的存在,她们在的小岛仿佛是个世外桃源,但是影片始终有在倒计时的感觉,等着她们「回归」到既定的「正常」生活状态,回到主流异性恋本位(heteronormativity)的核心家庭。绘制肖像过程中产生的感情仿佛只能被视为「过渡性」阶段,这种论调也是社会对女同情谊刻意的抹杀。


可作对照的是,先前提到的马齐Yura在《烂尾的 Killing Eve,影史上拉拉爱情的死亡症候群》中这样论述,《杀死伊芙》的编剧在访谈中对伊芙最终「回归正常生活」的保守强调,暗示伊芙和小变态之间的「不正常」迷恋和酷儿情感,是注定需要被惩罚,不值得最终幸福,「这仿佛就是⼤众社会对于偏离于异性恋主流外的情感的⼀种惩罚」,这么一个从开头就已经颠覆了主流爱情模式霸权的故事就这么烂尾了。而且,《烧女图》和《唯爱》这种叙事模式似乎都塑造了一个不迷茫的坚定的姬的角色,然后另一个是不得不迫于世俗压力向生活妥协的「直」女。


姬开:是的,《烧女图》中的男性出现在话语中,虽不曾存在于镜头里,就像是无关紧要的辅助,但又真实把控女性生活,无形却无处不在。


Monica:实实在在的男性角色和故事背景底色里的父权文化,就像是女性情感故事里的鬼魂,怎么都甩不掉,还会随时现身。


图源|《真心半解》


03 

情欲本身是否带有性别属性?

百合作品中对女性情欲的

刻意回避和正面描写

Monica:前一段时间看了不少泰腐剧,有以大尺度而火出圈的也有比较清水校园的。翻访谈物料的时候,发现一些导演和演员讨论异性恋以外「性」,如何在角色成长轨迹和感情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这种成熟、正面的探讨挺触动我的。比如若即若离的肢体接触、希望嗅到爱慕对象的体味(不是那种很奇怪的意思)、因肉体关系而产生的细腻的脆弱感和失落感,不同于刻板印象中的有毒的男子气概……虽然说耽美是对男同关系的一种理想化幻想,脱离了现实,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打破了视觉文化中对男同群体情欲的叙述。但同时不可否认,耽美剧中卖肉的情节,是一种对性多元群体的消费,也定会巩固某些刻板印象。


翻回头来,就很想探讨百合作品对女性同性之间情欲和身体的描绘。一方面,影视剧中女同的「性」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男性凝视」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和消费,但这也取决于拍摄的视角、手法以及作品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想想 p***hub 上搜索排名最高的标签是受众为顺直男群体的 les p**n,这点似乎顺理成章)。另一方面,女性情谊中的身体接触和爱欲的关系很暧昧,从手拉手上厕所的好闺蜜和少女友谊贴贴,到情爱的翻云覆雨,从酷儿的角度来看,我们或许根本不需要界定不同的情感和欲望。而对于肉体关系的刻意回避,似乎又使女性情欲本身变得更加不可见,仿佛没有了阳具的「性」更加难以想象?!或者说,另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行为可称为「性」是由谁来规定的?


姬开:我觉得缺少「性」是国产百合剧最为诟病的地方(如果存在国产百合剧的话),好像性在我们文化中是一个禁忌,是一个不被提及的话题(但与此相反的是,许多玩笑和脏话却都带有性意味,仿佛因为是玩笑就可以随意使用)。我拥抱les剧中自然而然的杏爱描写,我愿意相信当两个灵魂相爱的时候,连身体对彼此都是坦诚的。清水剧同样可以是炽热的感情,但是当时候到了,却对杏爱避开不提,这依然是偏见和所谓羞耻感作祟。


对杏爱描写非常大胆的举例,有《烧女图》和《小姐》。《小姐》我一直没能产生二者的CP感,我觉得可能是我看的时候不够成熟,后来再看了一遍,仍然觉得杏爱场景有些刻意和用劲。她们两个在床上翻云覆雨,我像是表演的观看者。但是《烧女图》,我是真心沉浸在这场爱恋之中,她们的杏爱让我觉得神圣无比。我想到了花香的一个镜头,二人躺在床上,学妹对学姐的触摸和试探,以及相吻时的十指相扣,通过双手就已经将暧昧的氛围塑造到极致,这种小心翼翼却又无比在乎的感觉,简单又纯粹,将爱意溢出了屏幕。


与百合相关的创作类型还有abo(abo世界观中,在男、女性别之外,还有alpha、beta、omega三种分类,Alpha在体能上占优势并居于领导地位,Beta生殖力普通属于中间阶层,Omega最易受孕并位于社会下层。除了Omega女性外,其余类别女性皆具有两性性器官)和扶她(扶她指同时拥有两性性特征且功能基本完整的人),对于这两类作品是否属于百合作品也一直存有争论。其中一个思考在于,我们对待「女性之间以阳具(模拟物)为媒介进行身体接触」这一行为的态度。


女性独特的身体构造带来女性间不同的杏爱体验,我不希望我们对此的叙述和呈现仍停留在与异性恋模式有关的阳具崇拜之中。一些女同电影也会使用阳具模拟物,好似在(男)导演心中,阳具是任何性别间做爱的必须物。现在的女女爱情影视剧,缺少符合实际的尊重女性的杏爱书写。当然,改变也需要更多的女性创作者,让荧幕上出现的女女形象不再是男性的臆想。


图源|《小姐》


Monica:你说到的「羞耻感」,也让我联想到在很多女同创作中尤为独特的女性之「耻」,好像也是一个在父权压迫下双向的情绪——一面是面对自己的身体和与自己身体形成镜像的同性爱人的身体时,因强迫式异性恋产生的羞耻,另一面是当性行为脱离了对男性/阳具的依附,所带来的具有挑战性和快感的耻感。想到戴锦华老师谈烧女图,讲到导演瑟琳·席安玛运用的镜头语言突出「女性凝视」(female gaze),与一般男性导演描绘女性间情谊的运镜十分不同,就连最简单的两位女主和侍女在厨房劳作的静止镜头,也能体会到一种只属于她们的感情在无言流淌。


图源|《燃烧女子的肖像》


姬开:对啊!!!每一帧我都能感受到女性的生命力。耻辱感的两个层面说得太好了,性是一重羞耻,女性之性是二重羞耻,因为否定「脱离婚姻」,因为鼓吹「阳具中心」,最终女同性恋者被迫回归或模仿异性恋性行为之中。


没有性之呈现的女同影视剧同样能够拍得非常出色,比如《致允熙》中呈现的老年拉拉情,十分细腻,很温馨很感动,爱在字里行间。特别喜欢那种跨越多年之后仍然记得对方、多年后相见纵使没有任何亲密举动、亲密情愫却洋溢在每一丝空气中的感觉,她们两个肩并肩走着的时候觉得,时光在变却也没变,相聚依然是抵达心底的感动。


Monica:像《致允熙》中描绘的中年女性之间,很克制、收敛、隐忍的情绪又是很具有东亚文化特色的,有种又柔又刚的感觉。


姬开:难得的就是这种克制隐忍,两个人都那么爱对方,却在相见之后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因为如此爱你,我不知道从何说起;因为如此爱你,我每天都在想你。


图源|《致允熙》


04

女女爱情/情欲与友情、生活的联系

姬开:爱情与友情最简单的好像就是「性」的区分。但是这个又显得不堪一击,如果这样,那岂不是找些好朋友和炮友就好了。因为女女爱情也更容易被说成友情,仿佛亲密的举动只不过是日常行为。也正因如此,轻百也是百合的一个重要分类,如果拒绝将此作为百合分类的话,那百合作品也没有什么了。


Monica:没错,就像马齐Yura评论《花香》那篇文中说到的,女同情感被刻意隐形。有时候看一些大尺度的作品,我会去不自觉地质疑其中女同的性描写是否合理,是否是对于当事人和观众理解这段感情所必需的;但是同时又想,我的这种质疑是否也走入了一种困境,仿佛一定要「证明」女性同性情欲有别于闺蜜友情。还有种说法是说闺蜜是姐妹是亲情,把爱情更加挤得没了位置(如果我们一定要对爱情/友情/欲望加以区分的话)。那么,我们是在向谁「证明」?又是在遵从怎样的一套行为系统做出这些所谓的「证明」?


图源|《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姬开:你说的合理性也是我经常对百合作品进行审视的内容:这到底是作秀来刻意迎合观众的地方,还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证明」的说法很有意思。就好像年轻的时候很想向父母做自我认知上的证明,好似得到她们的认可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后来觉得,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自己都是自己的事。予以解释或者说明理由,是我后来放弃的尝试。


其一是这个解释由谁评价,总会有人对此质疑的,「证明」就像是给反对者提供了一个攻击的靶子。其二是各种情感关系本身就妙不可言,「证明」是在强行为悸动寻找可被世俗理解的理由。就像总有人喜欢问两个恋人,你是怎么喜欢上对方的。在知晓答案后,觉得这算什么。但是爱本身就是一个无法解释的行动,如果强求对方给出理由,给的也会觉得苍白无力。如果逻辑能够用来找朋友和找爱人的话,那不用和任何人交流,只需要一个方程式就够了。


Monica:如果摒弃爱情中的排ta性,它的情感底色又和友情密不可分,而友情中也能看到自私、嫉妒等情绪。而传统上对友情的赞颂大多时候是由男性书写的,似乎忠诚忠义、两肋插刀、义薄云天这些词语形容的是我们特定的文化语境下更男性化的友情模式(当然在当今现实早已不是这样)。


姬开:是的,而且社会认知本能的对女性友谊贬低,包括我自己也曾经这么想。比如说在文科班都说女生事情多起纠纷,然后理科班男生多,够仗义。这从一开始就把女性之间发展良好关系的可能性给否定掉了。


Monica:百合情愫和羁绊,就是女性主义的创作视角重新想象和挖掘女性感情关系的阵地,我们需要另外一套话语体系去幻想。


播客

01

【见树又见林】

当学术遇见嗑CP:浪姐中盛开的百合


《乘风破浪的姐姐》进行到第三期,嗑百合cp、嗑团魂上头之余,我们如何理解节目所营造的这样一个充满着互帮互助女性力量和情谊的「百合乌托邦」?


这期播客从流行文化、粉丝研究、性多元群体的交汇处开始,探讨我们如何理解大众文化中的形成并巩固的性/别刻板印象和压迫语境,分析追星和嗑cp现象对于主流文化工业和意识形态的反抗,以及粉丝文化所拥有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现实「批判性」。


还挺推荐同名视频的,原来做文化研究的学者磕起CP来也如此可爱。更可贵的一点是,喜欢百合似乎不是具名个体愿意公开的兴趣,如果学者也愿意将自己对被隐形的百合爱好公开来,并且展开真诚的讨论,对百合文化的发展而言,这显然是个好事。


02

【姬羊同笼(新)】EP025

当我们谈论百合文化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在我们这个急需看见女性创作力量和参与其中的时代,「百合」是一种主张每个人的自由想象和多元解读,对主流文化父权制下,异性恋的陈词滥调进行彻底颠覆的革命。在这期节目中,主播们从最早接触的百合作品出发,分享作品中吸引自己的独特之处,讨论百合文化延伸出的社群联结和多元关系想象。


本期播客的嘉宾马齐Yura在《酷儿女性看爱情:百合文化如何颠覆异性恋情感和关系》中道明了百合文化的核心——「百合不仅是⼀种⽂本,还是⼀种属于读者的⽂化,⾼度依赖读者的解读和想像。什么是「百合」意涵的核⼼,这些解读都是⾃下⽽上,由读者去解构⽂本中的规则。」


03

【大众波谱】ep73

耽改播出无望,贫穷《双镜》是野百合的春天?


双女主剧来势汹汹之际,百合的春天真的来了,还是生搬硬套异性恋框架的BG模式?


被称为戏外「营业教科书」的两位女主,会不会比剧集本身更好嗑?


04

【或多或少有点姬】#07 

LGBT电影姬片混谈:从烧女图开始


主播们整理了各自喜爱的百合/拉拉/les电影,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属于酷儿的那些解放与感动,从银幕上流淌到生命历程中。


对这期单集感兴趣的话,也推荐听听【或多或少有点姬】第6期的「姬佬的生活互相交织成像」(以及整个节目),回看姬佬童年那些放不下的电影电视和流行文化,如何搭建我们了解世界、探索自身身份和亲密关系的怀旧印象。


影视剧

01 

唯爱永存 You Can Live Forever


90年代初,少女 Jaime 在经历了父亲去世、母亲崩溃后被送到虔诚的「耶和华见证会」信徒的姨妈家生活。被迫参与教会活动时,Jaime 与负责人的女儿 Marike 建立了意外的联系。一次次吃饭过夜的邀约,睡觉时主动搭来的手臂,腕上的友谊手链,违背教义也要送出的生日礼物陨石……信仰的不同、宗教社区的介入、成长轨迹的分别,生生将少女们萌动的情谊和欲望撕扯开来的。


即使仍然很难理解宗教对人生选择的影响之大,即使从一开始就明白 Jaime 和 Marike 只会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上渐行渐远,影片中电影院卫生间里难以克制的拥抱,浴缸里相互撩拨小心翼翼的暧昧,仍能在注定BE的故事里点起星星姬情火花。


02 

太他妈好相处了 Så jävla easy going


18岁的乔安娜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思绪就像旺季的游乐园一样旋转。父亲患上抑郁症后,工资只能勉强支付房租,负担不起她的药物治疗。当乔安娜挣扎与生活的狼籍中时,奥黛丽出现了。


很青春的校园甜喜剧,乔安娜能够遇上奥黛丽真的是太幸运太幸福的一件事了,她会在她 ADHD 发作而颤抖的时候,用手安抚她;在她沮丧地过来的时候,她只是抱住她,轻轻地问「发生了什么?」当乔安娜选择向奥黛丽袒露一切的时候,奥黛丽专注地望着她、温柔的笑着,真是爱情的最好的模样啊。积极向上、轻快明亮、健康勇敢的青春姬情啊,不管多俗套,都请多给我们来一些吧!


与这种叙述手法类似的还有英剧《切肤之痛 第二季》。当然,《切肤之痛》拍得更早,探讨得议题更多也更深刻。女高中生贝桑过着的双重生活:在校她营造着家境优渥机智聪明的形象,在家后却处在照顾躁郁症母亲和酗酒暴力父亲的疲惫不堪的生活之中。当她遇到喜欢的同性,当真相揭开之后,她能否还能拥有这一切的珍贵情感?母亲、同性恋人、朋友、老师,最重要的她自己,都是她化解一切苦难、迎接新生活的馈赠,也是她被爱的证明。


03 

打开心世界 The World to Come


19世纪的美国东北部,有繁重的农活,有相对无言或冷眼相待的丈夫,有黯淡无光的日复一日,直到农妇Abigail 遇到了新邻居的妻子 Tallie。本片以 Abigail 的日记为线索,以 Abigail 娓娓道来的自白讲述了一段跨越四季更迭、超越生死分隔的同性之爱。


Abigail 的记录和书写,是支撑起本片视觉语言的根基。最令我们动容的,是影片通过女性独白的视角展现爱欲的涌动,不断向内挖掘女性情谊和私密情感的刻画。虽然是悲剧,但是绵绵不绝的双向奔赴,层层递进的热烈情绪透露在字里行间,仍然让人觉得,真好,你们能在彼此的生命中相遇。


04 

致允熙


允熙和淳的爱情,是二十年来不敢寄出的问候,是迫于压力逃避和妥协后的顽固坚守,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羁绊,比落雪安静,比失去的时光更悲苦、残酷,令人动容。


允熙对淳这样说道:「二十年后,终于,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徘徊在你房子周围,却始终没有勇气走进去,还是让你停留在梦里吧。」


这部电影致郁也治愈,从头到尾饱含着一种深入我们文化骨髓的、暗流涌动的情绪。本片以一种平等的、不高高在上的态度审视东亚女同处于文化和身份认同交叉口的困境和挣扎;同时,也为这种生发于特殊文化语境下的同性羁绊,开拓出一片属于她们自己的空间,以自身特质颠覆规训,柔软又坚强。


05 

白马公主 Princess Charming


在这部德国的女同恋爱综艺的第一季中,三十岁的科隆女律师  Irina,将从20位魅力女性中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


这部综艺并不止于「选妃」的表面噱头,豆瓣用户「2W」这样评论:「喜欢节目里整体女性所散发出来的女性力量,不单单只是停留在性取向自由的发声与探求上,更多的是生为女性的自豪感与生为女性的个体多样可能性。千姿百态但都熠熠生辉。


06 

绅士杰克 Gentleman Jack


本剧根据现实人物 Anne Lister 的人生故事改篇。被1832年的英国 Halifax 当地人称为「杰克绅士」的Anne,是个地主﹑旅行家、日记作家,开放且骄傲地以女同性恋身份生活,与爱人 Ann 相知相恋,承诺共度一生。


豆瓣高赞短评形容 Anne 为「家里有矿的行走撩妹大杀器」,真是再恰当不过。但更让人感慨的,是女主如何在两百多年前,压抑欲望情感和充斥着闲言碎语的的英国社会中,自命不凡、特立独行、无所畏惧地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并支持爱人斩断道德枷锁,最终寻得人生伴侣的勇敢和坚韧,看完真的感到充满力量。


07 

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两个曾经在高中时期产生过同性情愫的女生,十五年过去,怡敏结婚生子,亭亭则情感和工作好像都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再次相遇,青春的记忆涌上心头,温柔与关切也无处躲藏,二人的生活就此掀起波澜。如何勇敢,又如何抉择?


这部影片或许能唤起很多人的记忆。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有关相遇、失去与重逢,在「现实」与「懂我」之间犹豫,在已有的生活与未知的生活之间徘徊。即使多年过后,各自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却仍然被互相吸引,果然一旦爱过就难以放下吧。我们愿意相信自己很好,也是因为她们对我们的爱让我们的生命熠熠生辉;在与你相处的每一分里,我的生命都有在闪闪发光。


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脑海里不断想起这些歌词,这是情感的写照,关于她们,也关乎我们。


「那终将是我认识世界的那一天。」

「那是生的渴望,必须要靠近你。」

「那阵无畏的风将经过我们,嘲弄着那一公分的距离。」


08 

已婚的女人 The Married Woman


印度百合剧。主角是大学教师阿丝塔与女画家皮普利卡。影片有一部分都是女主阿丝塔的独白,这是对女性在婚姻和爱情中所生思考和困惑的第一人称叙述,我们追随着阿丝塔的生活轨迹,看到她和皮普利卡互为对方作出的与爱相关的勇敢举动。这是觉醒的灵魂追逐爱与自由的故事。


结尾的冲突非常真实也非常触动。


「我就是做错了一件事儿你就要和我分开,而他就做对了一件事儿,你就可以心动。」


影片最后的一声「阿丝塔,把我的衬衫拿来。」又将人对回归家庭的美好想象拉回了现实,家庭里的人不会因为她曾经要离开而更加珍惜。但是已经越过界限、见过自由天空的鸟,又如何甘愿继续待在笼子里呢。我相信,她迟早是要飞出去的。

我不会因为《已婚的女人》结尾阿丝塔没有选择和皮普利卡离开就对整部剧作否定评价。以为同性之间的恋情每次都是畅通无阻,这应该只是局外人的浪漫想象,同性恋人总是要面对着重重现实阻力。在本文开头的时候,我们也谈到了百合文化创作中的「现实」问题,什么是女同性恋者的现实?这种现状是否又需要完全体现在作品中?在多大程度上?


无论如何,作为女性,我们对百合作品仍有着自己的期待。其一,百合作品能够恰当地反映女同性恋者面临的真实处境,这是建立在创作者愿意平等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不是用自己的偏见和草率的结局为一切作出高下判断。实际上两个女性之间的情感走向也不存在必然的结果。与影视作品中不同,gl小说中喜剧结尾的作品不在少数,而读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小说的创作,小说创作是一个更为开放、互动更为频繁的过程,读者会将自己对结局的期待向作者表达,而作者也会适时的修改。


其二,更理想化/更适合存在于幻想中百合故事,虽非当下之常态,却提供了正面的可能性,反映的是未来之现实。播客《女通讯录》第2期「伍思薇导演——《面子》和《真心半解》」中提到,伍导在创作《面子》的过程中,许多人对结尾如此圆满的结局提出质疑,觉得这过于理想化了,在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出现。但是在十几年过后,很少有人再这样认为了。《面子》这样一个早期喜剧之作,真的给许多人,尤其是和父母处于冲突关系的人,带去希望,让人看到了女同性恋者可以有的生活模样。近年来的gl小说和无CP大女主小说中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对女性乌托邦的描写,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现实,剧情的走向可以引导着现实。


我们对女性之间情感关系的想象力,从现实中受到启发,却也不该止步于现实。我们来自于尘世,却流返于作品,是因为期待作品中的美好想象,某一天也能成为现实。

本文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编辑:姬开、Monica

排版:Monica

封面图:来自网络



ReadMore



疫情时期的白日梦:一位拉拉在「星露谷」的田园快乐生活

选择、困境与多元浪漫:恐怖文字游戏 Scarlet Hollow

书写和阅读,是对父权制和异性恋霸权的不服从|读完《厌女》读什么 Vol.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