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无性吸引者的自述:跳出规范,探索「我」与「爱」
这是北同文化的固定栏目Proud Pond彩虹塘。
我们希望提供一个能够让伙伴们尽情表达自己的平台。正如Proud Pond这个名字一样,在并不算安稳的生活中,我们想要这样一方小小的河塘,能够为你的灵感与情绪提供畅游的安全空间。在这个安全空间,我们通过叙述经历,或凭借艺术,构筑属于我们的性多元叙事光谱。
这是彩虹塘的第六篇作品,讲述了无性恋伙伴小时从青春期开始的自我探索过程。
小时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他是「多重少数身份叠加的一个人」:他是一个视障者,也是一个性多元者,无性吸引者。然而在和小时的聊天过程当中,我总是会忽略他的视障者身份。小时会频繁地使用「看」这个词,虽然我们对「看」的感知以及「看」到的世界并不完全一致。比起「视障」这个伴随他二十年的少数身份,似乎他也更愿意谈论「无性吸引」这个身份。这当然是和我们团队关注的议题属性相关,但小时也的确认为,自己对于自我和性别的探索和经验是更为独特和珍贵的。而针对其他议题,小时也有自己的播客,「盲人摸象」,他会在播客里分享自己的想法和阅读体验。
虽然他自述自己有多重少数身份,但在采访过程中,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标签、身份的怀疑。「回到个体本身」是他反复提到的观点。理解一个人是很复杂的过程,哪怕是自我反思也往往充斥着修辞、谎言和怯懦。但是在当下这个标签化和娱乐化的公共语境里,似乎理解一个具体的人已经成为了很稀缺的思维训练。而克服思维怠惰,又总是从「认识你自己」开始的。或许小时的自述,能够为所有对自己有些「想不通」,总觉得有哪里不对的人带来一些启发。
01
「正人君子」的自我审查
我很晚才意识到自己的无性吸引身份,是在大学实习的时候。我看了「无性吸引之声」一些科普文章,才终于明白了自己是怎么回事。我也加入了ta们的社群,了解到很多概念、术语,还有社群中其ta人的经历,我发现我很能理解大家,很容易就找到了共鸣。
很长时间里,我其实是怀疑这一点的。无性吸引者在人口中的占比那么少,我在想会是我吗?并且我也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我是个男性,一个男性却对性不感兴趣,这很不正常。我也加入了豆瓣的「无性恋」小组,看了星星博士的一期无性恋相关的科普视频,他说你要是在一段亲密关系当中,你认为性吸引不是必要的,认为它的占比很低甚至不重要,那可以认同是无性。
在我认同了自己的无性吸引身份之后,我开始回溯我的以往经历。我想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一个过程?一个我现在的阶段?还是早有征兆?在我回顾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好像的确和别人有点不一样。
青春期,人家都在所谓的青春荷尔蒙爆发的阶段。那时候我周围的同学都是男生。我们是盲校,男多女少。男生都喜欢聊一些性相关的话题,也喜欢看爱情动作片。但我是真的不感兴趣,我那时候以为是我这个人太正人君子了。但是我现在想想那不是什么正不正人君子,是我不感兴趣,从内心就没兴趣。人家跟我聊这些事,我内心毫无波澜。
我不是没有过幻想,也做过梦。当时我们班上有个女生,我会想和人家有肢体接触,但是性接触是从没想过的,就算在梦里也没有。
在高中阶段,我跟一个同学特别要好,特别关心对方。我发现无性吸引者会有其他形式的吸引,比如感官吸引。我发现我对特别好的朋友都会喜欢搂搂抱抱,有的时候会开玩笑,喜欢戳一下人家、摸摸头之类的,有点像对小朋友那种。我不知道那个人当时是不是有点恐同,他好像觉得我对他有意思,他很害怕,一直在问我是不是同性恋、我是不是对他有意思。
我真的很无语。我确实特别关心他,可能已经超出了对一般朋友的关心程度。他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我当时干过一件蠢事儿——我们所有的钱都存在老师那里,然后我会让老师把钱打到他的账上去。他总觉得我是对他有意思,想睡他。但其实我对此没有任何想法,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怀疑。
我确实知道对他的情感有点特殊,有的时候也会想抱抱,但不想性接触,也不想亲。我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情感,可能我比较高大,他比较瘦小,有一点那种感觉。
然而高中这件事我完全没有往性倾向的方面去想。我真正的性别认同转折点是在大学。
图源 | 《到了三十岁还是处男的话会变成魔法师》
02
暖男的滑铁卢
大学一开始,我喜欢过一个女生,这段感情持续了大概几个月。女孩是我们班上的同学。我不知道为什么就关注到对方了。可能是因为她的性格挺好的,挺可爱,挺单纯,会让人产生一种爱护的想法。但是那时候我搞不太懂到底什么是喜欢和浪漫。
当时就觉得我作为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格外关注,超越了一般情感,这就是喜欢。但那时候我没有心跳加速的感觉。有一次班上搞文艺活动,玩真心话大冒险,到我了。一个老师也跟我们玩得挺好,就说你去摸一个女生的脸,不能摸男生。我就觉得有的女生可能会介意,不太好,找谁呢?那个女孩子性格比较洒脱,应该不介意这些东西。她是最放心的,最安全的,我就找她。
然后我就摸了一下。
别人都在起哄,都在哄笑。我非常无语,我觉得你们笑什么?不就是摸个脸吗?我没别的想法,你们是在干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我对她有意思了。她后来也跟我说,要不咱们试试,我觉得你这人也挺好的,谈谈试试。然后我们就在一起了。
一开始挺好的。我们一块儿吃饭,一块儿牵手散步,我感觉挺好的。这就是谈恋爱吗?好像也不错。我们会有一些肢体动作,比如拥抱,她会坐在我腿上,然后我会把对方紧紧揽着。这种接触已经满足了我的情感需要。我们没有矛盾,没吵过架,什么都没有。我是那种暖男型的,就觉得我是男朋友,得照顾人家。我那时候也没什么钱,没给人家买过什么礼物,现在想想这一点做得不好,很差劲。
但是当时的饭卡是我刷的,每天会给她带早饭。我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女孩子就应该被宠着。我真的不是虚荣,而是真心这么想。我觉得这种感觉好像挺好的,想说是不是我们就这么处下去了。
但是慢慢地,我直觉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后来对方就提出了分手,我还觉得有点突然,但是她说我们不太合适,我说好。她说我知道你也没谈过恋爱,但是我就感觉你根本不像是我的男朋友。
我当时没有失恋的痛苦,但是非常疑惑和失落。因为我在想我的情感付出是真实的,我不是敷衍,对方对我而言确实很重要,我在付出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满足。我不明白为什么对方会觉得我没有男朋友的感觉。我在想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我是不是不够关心对方或者什么,让对方产生了不安全感。
后来我们这段感情就结束了。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没怎么聊天,觉得很尴尬,但是后来慢慢又做了朋友。我很多事都会跟她聊,也包括后来这个男生。
图源 | 《对你上头了》
03
我是个gay?
这孩子也是个盲人,他也看不见。说是孩子,其实他比我大一点,我就是觉得他挺可爱的。他每天习惯到我们宿舍来玩,但是一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太关注他。我跟女孩分开以后,我和他经常在一起吃饭,慢慢就熟悉起来了。
这孩子喜欢打游戏,喜欢让我去提醒他时间或者什么。后来他拜托我每天帮忙带早饭,然后他每个月会转给我几百块钱。我说没有问题,我们这种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后来可能因为我这个人很有亲和力,他很喜欢跟我贴贴,喜欢往我身上坐。他比我矮很多,很多时候他就把我当成了一个人形肉垫,坐着打游戏。他挺黏人的,早上七八点钟,我还在睡觉,他就往我这跑,坐在我的床边上,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有的时候我都觉得这人怎么回事,那么黏人,烦死了,大早上吵人睡觉。但是我后来又觉得这个感觉还挺好。我以前是每天给他带早饭,后来变成了午饭。
其实我是个很懒的人,早上起不来床的,但是一想到有个孩子在嗷嗷待哺,那简直是想要赶紧起来,精力充沛地去给他买早餐。后来甚至有种很奇怪的想法,我不需要他还钱了,我还可以为他花更多,每次吃饭都挑的贵的给他买,我觉得这孩子一定得吃好。
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也习惯性地刷我的卡。有一次他还不太愿意,给我发脾气,我买完他非得自己再买一份。当时我有点生气,我说至于吗,我不就是刷个卡。后来我们吵了一架,也不算吵,应该是我把他训了一顿。然后我们算是小冷战了一段时间,我就给他写了一段话,类似一个道歉。我说对不起,也谢谢你,从对你的付出当中我感受到了快乐,所以你不要总是拒绝我的善意,我就怕你拒绝我,你不要跟我这么疏远,不要跟我那么见外,就那个意思。
我是不太擅长主动认错的,但对他,我觉得肯定要主动认错,我也确实觉得自己当时做得有点过。后来我们莫名其妙就和好了。再后来我就偶然了解了同性恋。我突然觉得我是不是对他有些不一样。有一天中午,他在休息,我去看他,我就觉得这孩子好可爱,太讨人喜欢了,难怪我对他这么上心。我在想自己是不是真喜欢人家。但其实那时候我没有深入思考过同性恋到底包含哪些东西。
我后来理解,对同性恋而言,性吸引或者性欲望在关系中是占有极大比重的,但是这一点被当时的我有意忽略了。朋友会给我讲性相关的各种东西,我就觉得性对我来说是无可无不可的。我会好奇、会问,但完全是一种学术层面的好奇,毫无探索尝试的想法。我知道我不是没有经历过性兴奋,但是它不同于性吸引,不同于强烈的性欲望。我也会自/wei,有时候频繁有时候不,但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性幻想对象。
后来我跟之前喜欢的女生还有她另一个朋友讲了这些事,她们说我就是喜欢人家,希望我能表白。我知道她们是善意的,希望我不要这么耗着。但我心里很别扭,我不是不敢,我是觉得不太对。还有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认为我是同性恋,有一些传言出来。后来我和那个男生就越来越疏远了,有什么事他也不叫我、不来找我。我心里特难受,我分不清这种感觉是什么。
当时唯一对我来说有吸引力,想要更近一步的原因不在于关系和性接触,而在于是不是我可以借此对对方更好,更加爱护对方,可以让对方更需要我,我们可以更加亲近。这个男生后来有了女友,我发现我对他的感情没有独占欲,我没有危机感。我只在一种情况下有危机感,就是出现了一个人,对他比我对他更好。
家里人也知道了这件事。我妈问我,你真的是同性恋吗?你跟那个同学,你想跟他做/ai吗?这个问题我当时没想明白,我就迟疑纠结了一下。我妈看出来了,说你肯定不是,这最多是兄弟情。我当时还有点叛逆,以为他们是不接受我的自我认同,非得要给我引导。但是后来我想,我如果真的有这个想法的话,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回答这个问题。她已经看出来了,我肯定不是,后来我们就没讨论过这个事,反而是我自己还没想明白。
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想不太明白的,我很纠结,也很难受。我就多方了解。当时我自己认为自己是gay,想要融入一下同志社群,包括看相关公众号,看同志的恋爱故事。我完全无法共鸣,我对他们那种浪漫吸引、性吸引,觉得一个男生很帅,倾慕和恋慕的那种情感,完全找不到感觉。我完全不一样,完全对不上号。
后来我才了解到「无性吸引之声」,加入了他们社群,我感觉找到了新的方向,找到了全新的自我。至少对于我而言,用同性恋/异性恋这样的单一标签来定义是确实不合适的。我不厌恶性,而是对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兴趣,对于性接触没有兴趣,没有强烈的渴望,没有性吸引的感觉。
为此我查了很多资料,比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一个关于Bromance的研究,提到这样的感情都是在异性恋男性中间产生,对方的情绪会牵动自己的情绪,也会对对方好,会无条件地付出等等,很多条件我觉得都符合我的情感模式。
我还访问了无性恋能见度和教育网络。有一种亲密关系类型是柏拉图式关系,高承诺,但是它又不涉及浪漫,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对于友谊的社会规范,从这个角度它是酷儿的。
我知道了这些术语之后,就知道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去定位了。我有亲密关系的需要,但是并不一定导向浪漫和性。至于浪漫吸引,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粉红泡泡,那些我也确实没有感受过,我只感受过一种关爱,特别想要付出,觉得对方很可爱的那种感觉。那是一种对亲密关系的需求,而并不是浪漫需求。
图源 | 《到了三十岁还是处男的话会变成魔法师》
04
多数派的霸权
我不想把我的这种感情定义为爱情。恋爱、情爱这样的概念在我看来是非常狭隘的。社会规范下的爱情包含太多我不在意的东西。但这并不是说我没有爱,或是我太理性。不是。我觉得爱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各种情感当中都有爱,友情中有爱,爱情中有爱,亲情中也有爱,并不一定只有爱情中的爱才是至高无上的,才是绝对的,才具有高度的道德正当性。
人的情感是很复杂的,为什么现代人意识不到这一点,我不明白。有的人会说,你怎么能对一个朋友这么好呢?你对他这么好,怎么只能是朋友呢?你一定是喜欢他。我觉得这很荒谬。为什么现代人对感情的认知这么刻板和肤浅?
我觉得任何情感只要是建立在真心之上,就都是美好的,并不一定非得贴个什么标签,或是去判断哪个更重要,哪个不重要。我感觉爱情至上的观点,实际上是一种亲密规范,是霸权。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很难进入恋爱关系。如果进入恋爱关系,比如说对方说我是最重要的,别人都不重要,你的那些什么朋友兄弟,他们根本不重要,你要把我放在第一位,这种逻辑我无法理解。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我没有浪漫的感知,我对于恋爱没有需求,但是我觉得我对亲密关系有需要。
我羡慕情侣之间亲密无间的感觉,但并不想要恋爱的所有元素。我想要的亲密关系不一定是排他的,但至少一定是种非常轻松的关系,能让我被需要的需求被满足了,就可以。我知道,这只是我的看法,我不能要求对方也给予我同等的东西。
虽然我没有怎么经历过歧视,但是多重少数身份的交叉让我意识到一点,这个社会是存在多数派和少数派的。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契机之下都有可能成为少数派。我们应该对少数派抱有更多的理解,一个人想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都能够享有ta的自由,这是我认为非常重要的,而不是说去一定要去分出个三六九等。
我两岁的时候,因为医疗事故,成为了视障者,是吸氧过度氧中毒导致的视网膜病变。这类医疗事故在当时还挺多的。我们去打官司,一审的结果不好,二审还可以。从那之后,我意识到弱势群体维权实在是太难了。我有一点正义情结,所以报考了法律专业的研究生。现在盲人也可以参加普通的研究生考试了,上学也可以申请合理便利。
视障者的就业路径相对来说是很窄的。我们能够学习的专业就很少,基本上只有推拿和音乐这两种。我知道自己实在没有音乐细胞,对推拿、中医也没有兴趣。但是准备法律专业考试和学习法律让我觉得很有乐趣,很愿意钻研。而且能够帮到别人,我就觉得很好。我也清楚现实是残酷的,但是在环境不算友善的前提下,我还是认为我们应该推进法治,因为法律是现代化的核心。
除了法律,我觉得对个人来讲,最重要的还是理解ta人,同理心和同情心。边缘群体是自愿成为边缘群体的吗?不是,是被边缘的。但是一个群体、一个少数派一旦被边缘化,我们似乎就可以给他们贴各种各样的标签,产生一种道德优越感,然后屏蔽掉ta们。我们不再会去追问这个群体中的个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只会带着有色眼镜看ta们,给ta们扣帽子。这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性多元群体里,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去对抗或者推翻什么,而是说你要关注到一个人的复杂性,理解ta,尊重ta。
图源 | 《蓝色骨头》
无论你是性多元群体中的一员,还是性多元群体的亲朋好友,或者是对性别议题有深刻感悟的友好伙伴;无论你使用文字、图画、还是任何其他生动的多媒体形式,我们都欢迎你投稿到「Proud Pond彩虹塘」栏目。你的投稿将为性多元叙事光谱带来一道与众不同的鲜艳色彩。
具体投稿指南请点击👉 构建我们的叙事光谱!栏目征稿启事 | Proud Pond彩虹塘
REFERENCE:
无性恋能见度和教育网络(The Asexual Visibility and Education Network):https://www.asexuality.org/
本文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作者:曾仔
排版:小熊
封面图来源:《到了三十岁还是处男的话会变成魔法师》
ReadMore
暗恋时的情绪,像雾霭,像流岚,像虹霓
「我的喜欢像云的余烬」:情人节,读几首爱而不得的诗
17岁的跨性别女孩小淘,和她的普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