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的救市,会来吗?
这一次的故事有点长,主角很多,一切要追溯到2014年。
这一年,万科喊出“楼市进入白银时代,我们要活下去”的口号;
恒大的许老板又像6年前那样,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很多人以为他熬不过那个冬天了;
杭州的宋老板犹犹豫豫,最终还是在5月22日,接受了融创孙老板的收购邀约...
当时,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总额数月环比为负,库存达到历史峰值,房价持续下跌。
即使这一年年初,成都推进了棚改政策、郑州宣布计划3年时间处理闲置土地...
但所有的宽松政策放逐市场之后,却收效甚微。
而这一切的病根来自于6年前。
01
起源:“4万亿”后遗症
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启动了“4万亿”刺激政策。
大水漫灌式的治疗虽然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迅速稳了下来,但也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随后几年,货币超发,市场积蓄大量的流动资金;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这些热钱涌入了楼市和股市,于是通胀高企。
同时,钢铁业、建筑业等在流动资金的刺激下严重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处于停滞增长的状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问题积累到2014年终于爆发了。
那时,中国正进入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期,美国则宣布退出08年的量化宽松政策周期,内外夹击之下,国内的经济环境降至冰点。
整个市场忽然有一种,日薄西山的味道。
02
发展:大救市,房地产再次成为救命稻草
到了2014年年中,救市变得刻不容缓,一切反映在了一系列的数据上:
2014年1-6月——
GDP增速放缓至7.4%(2008-2013年GDP增速年均9.1%);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2013年上半年下降2.8%;
房地产开发投资由上一年的20.3%回落至14.1%;
M2与M1平均增速差距持续扩大至7.7%。
当时,政府面临着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消费低迷、市场投资收缩、财政赤字加大的复杂局面。
前几年的货币宽松、大基建已经将市场的激情消耗殆尽,此时急需要寻找一个新的发力点。
这个发力点的能量要够大,可以撬动万亿资金;既能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消耗过剩产能,又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还能缓解地方财政。
如此高的要求,使得政府不得不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
2014年7月11日,转折点来临,住建部发布最强楼市定调:库存较大的城市要千方百计消化商品房待售面积。
2014年9月,除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已全部取消限购。
人生其实说来就是这么戏剧,几个月前四处碰壁的许老板,此时再次成为各大银行的座上宾。
闻到了猎物血腥味和市场将复苏气息的姚老板,已潜伏在侧,准备择机对万科发起一场史无前例的狙击。
至于老宋的想法就简单很多,公司不卖了,于是同年12月与老孙签下一份融创终止收并购绿城的协议。
03
高潮:大跃进,2015年楼市去库存
2015年,政策持续宽松,央行也加入了放水的队伍。
资金端:2015年2月,证监会宣布,允许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均可发行公司债,房地产进钱的门槛大规模降低了;
财税端: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营业税(现在的增值税)免征由5年缩短至2年,二手市场就此放开;
供应端: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货币化棚改政策,之前蜷缩在一二线的房企们浩浩荡荡的涌入了三四线城市,在新的土地大刀阔斧建新房;
需求端:2015年9月,非限购城市,首套商贷首付比例可降至25%;
金融端:到2015年11月,央行6次降息,房贷利率由6.55%降至4.9%;5次降准共计释放资金4万亿。
在这些宽松政策的连续刺激下,全国70余城房价迅速上扬,全民进入了炒房的热潮。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无数刚需客冲进浪潮靠“买房”完成了资产阶级的跃升。
图源:视觉中国
故事的主角们,乘着这股浪潮,浩浩荡荡地驶向了各自的理想。
绿城的英文是“Greentown”,承载着老宋想要打造桃花源小镇的梦想,借着“棚改”的风,他往舟山长峙岛再添了一把火。
隔壁的老许内心也深藏一个梦想,于是这一年恒大斥资86亿进军海南,计划在那里打造一座最耀眼的东方迪拜、海上之花。
王老板当然也有梦想,但实施计划因“野蛮人”姚老板狙击万科而一再搁浅,此后的2年万科暂时隐匿于市场。
到2016年,楼市全面苏醒,经济基本面逐步修复,但一连串的数字却显示着异常:
全国投资增长,房地产贡献占比已达1/3;
地方经济增长,房地产贡献占比已达20%;
财政收入可用来建设的财力80%需靠房地产;
房地产拉动了约5000万人员的就业。
是的,中国经济已经被楼市成功绑架,这也为6年后的调控埋下了伏笔。
图源:图库中国
更要命的是,楼市和经济绑得越紧,市场就坚信房地产“永垂不朽”,疯子和赌徒就孕育而生。
于是,2016年-2017年全国地王频出:
2016年11月22日,中冶以单价4.2万/平拿下广州海珠江燕路地块,龙湖以单价4.5万/平夺得白云新城地块,一天之内广州地价纪录两次被刷新;
2017年1月13日,金地以单价3.4万/平拿下番禺官堂村地块,那时周围的房价还不足3万/平;
2017年3月29日,时代以折合楼面地价5.5万/平拿下海珠区创新湾地块,此后这个纪录保持广州地价TOP1整整3年。
当我们把视线再次转向许老板时,发现他又意气风发了不少。
2017年的恒大,合约销售额冲破5000亿大关,蝉联中国房企销售冠军;此时海花岛也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
2018年,长峙岛项目被正式命名为“绿城如心小镇”。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老宋让这个昔日的荒岛,拥有了众生烟火之气。
2019年的万科,销售业绩冲至6312亿元,5年前“活下去”的愿望顺利实现。
只是不知道这些辉煌业绩的背后,是房价年均10%+增长率的功劳,还是杠杆在作祟...
04
转折:大调控,为了更长远的幸福
转眼来到2020年底,一种史无前例的病毒数日之内席卷全球。
为对抗疫情带来的影响,政府适当放宽了对房地产的调控,以求扩大内需和循环经济。
可房地产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由于生活成本压力(上学、买房),我国人口已经走向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趋势。
如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已步入发达国家之列,依赖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的时代逐渐成为过去。
成功防疫使得中国成为了全球资金安全岛,大量避险资金的涌入助推了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
为了不引爆这只“灰犀牛”,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初,政府率先对楼市发起了进攻。
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多种调控组合拳轮番出击,让房地产去金融化、去杠杆化、转型精进制造化。
这一史上最严、最急的调控让整个楼市迅速进入“冰封”状态。
图源:视觉中国
2021年7月,原本平静的朋友圈,因一则恒大暴雷的信息炸翻天。
一时之间,房地产要完蛋了的言论甚嚣尘上。
而此时的老许风生依旧,坚信这一次会跟2014年一样,熬过那几个月,等待他的将又是一场盛世繁华。
然而,这一次他的运气不怎么好,赌输了。
恒大的暴雷就像推倒了房地产高杠杆企业阵列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紧接着,华夏幸福、花样年、蓝光、奥园等相继出现债务危机,于是市场进入了大动荡。
05
落幕:故事的人还在,时代已不是那个时代
2022年初春,万科率先喊出“房地产进入黑铁时代,要么死,要么活,没有中间状态”的口号。
与8年前相比,少了那么一丝希望,多了一种背水一战的无奈。
转眼看看绿城,2021年销售额3059亿,排名全国销售榜第7名,这样的成绩似乎可以满意了。
只是越来越多的朋友跟我说,绿城已经没有当初那个味儿了。
老宋在中交入股后的第4年,辞去了绿城联席主席的职位,换了掌舵人的绿城,离他的梦想便越来越远。
绿城苏州桃花源
相比起老宋的“功成身退”,老许的梦想破灭得似乎有些残忍。
2022年1月,他的海南海花岛被勒令拆除。
有人说,是海花岛之梦让风雨飘摇的恒大帝国雪上加霜,拆除对于老许来说是一件好事。
然而,老许至今还没有放弃,为缓解财务状况,他卖掉了广州和深圳的豪宅,也卖掉了两架喷气式飞机。
近日,沉寂多时的恒大又霸占了头条,这一次的标题是“抓住五一黄金周,开启全民营销,全力打开渠道带客”。
其实,我们都明白,那个一夜暴富、一战成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如今对于老许来说,不过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06
续章:新周期,“梦想”进入下一个轮回
我特别喜欢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多数人都在看空中国楼市时,现实却往往会偏向少数人。
4月20日,国务院官方媒体《经济日报》针对房地产罕见发声:
“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行态势,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让房地产尽快恢复,重回平稳运行轨道。”
通俗点讲,“救市”该进一步加大了,首付是降2成还是3成?贷款利率该下调多少?人才政策是不是该松一松了?各地自己看着办吧。
于是有人揣测:难道楼市的下一轮大涨期要来了?
答案是:不会。
因为至此,我们步入了一个新的楼市周期,在这个周期里,我们可以坚信:
房地产依旧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春天”还会来;
地产已告别“大涨”的阶段,进入平稳发展的通道;
租售并举将是未来市场的主流;
房地产市场将因城市不同而加剧分化。
简而言之,
不要过分悲观,房地产依旧还有未来;
“房住不炒”的基调不会变,大涨时代已过去;
接下来,将会是超预期的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