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袁岳|爱看王军的为官小故事:官性和人性之间是可调和的

辛庄课堂 2022-04-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袁岳幺零零幺 Author 袁岳


黄土地上望星空

窑洞文化撞击企业家精神

欢迎关注 xinzhuangketang

作者:袁岳

最近,西安王军写的自己为官经历受到网络上不少朋友的热烈反应。他写的文体本身就很好,一个一个小故事,选择的都是他在任的时候遇到的问题场景,怎么处理的,有啥曲折,碰到的独特的人和事,当然有意识地选择了可以讲也有趣的场景,吻合他平时的说事风格,不装不娇不俗,跟我们真实接触的王军是没有差距的。当然,就很多读者而论,一是对一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的为人为事方式感兴趣,二是他举的很多事情可能就是自己遇到过的,原来领导们考虑问题与处置问题因为本来不是自己接触的部分,这样一对接,就更好理解,也能看到自己面对的一些场景之间的差距。当然如果是在公务机关工作的人员,在这其中也可能看到更多的共鸣和感慨。

有机会认识王军,虽然他退休了,也依然会称他书记。因为有一些工作接触、话题探讨的交往因素,所以对他算有一定的了解,最重要的是感受。他是在西部地区任职,很早就做领导工作,但是在我自己的感受里,并没有所谓中西部与东部地区领导的差异,也没有感觉他随着岗位的变化而会有明显的风格波动,无论是职位上升或者自己退下了,王军给我的感觉是相当稳定和一贯的。从接触的角度来说,他的这样几个特点让我感受特别明显:一是重知识重学问,王军交往的朋友老少男女都有,各行各业的挺丰富,不少人跟他没有特别的渊源,就是因为在某个方面入他的眼,他就有探讨的兴趣,甚至有请教的态度,而与他交往他又往往把他所知的有价值和趣味的人事与你分享,这样的互动感受相当受益;二是重才重能,大凡有点相关才能和资源,王军也同样很愿意找点检验和尝试的机会,经得住检验的他也不吝推荐,因为他接触的才具圈大,他还往往创造互相切磋讨教的机会,这个过程中有啥没啥还真藏不住,在王军面前混还不好混过去;三是好朋友也守规矩,无论面对普通人遇到的事情,还是好朋友遇到的事情,王军总是在规矩范围内办事,做了他朋友就能沾点本来不着边际的便宜几乎没可能,但能有他点拨的,他总是一眼到底一言说清;四是请教、分享、讲座、报告,精炼、简明、趣味、到位,典故、段子、辩驳、例证,王军兼有公共管理家、学问家、沟通家、实干家、社会活动家的角色,有性情、有洞见、有处置、有力道。

也有很多同学朋友,当了官,人很容易会因此变点味道。这是因为官场有官场的场规场气,比如说话做事得顾忌直接领导的感受,也怕群众形成误解。很多事情,在常规的事情之内,其他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当了领导,按照写好的稿子照本宣科比较安全,自己的话尽量少说。很多事情,就让有关部门照章办事就可以了。其实这些也并没有错。但是人民群众对于只是这样可能觉得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可能更接受官员对具体的人事会有生动的反应,在规范之外还会启发点拨,遇到棘手的情况可以看到领导的智慧,要进行从未遇到的创新需要领导去调动他们追随的信心和积极性。当了官特别是官大了,管的事情和管的方式可能变了,但是人们期待当他们接触到当官的时候看到的不是一种格式的脸谱、一样的念稿和统一的答复。在我们需要发育的全过程民主中,民众需要有一种被认真对待和真诚对待的感觉。不同的领导个性不同,风格不同,施政理念不同,在核心政治路线一致的情况下,适度丰富真诚的风格和做法,才让我们的体制更有温度。

(点击下方蓝字,阅读王军官场随笔

王军官场随笔之一:处长改稿·寇老·顿顿羊肉泡馍
王军官场随笔之二:上海王伟·光棍老黄

王军官场随笔之三:练胆·用人

王军官场随笔之四:治理垃圾围城·平坟·会场机叫

王军官场随笔之五:杜陵万亩森林·种树看作风·白纪年

王军官场随笔之六:豹子七·职业习惯·郜美玲

王军官场随笔之七:老左·就认推土机·垃圾分类

王军官场随笔之八:骗子·风波·雁鸣湖

王军官场随笔之九:秘书王中新·老红军·新人报道

王军官场随笔之十:孟村上访·大闸蟹·布莱顿饺子




BOOK




往期精彩文章

张维迎:中国社会如何重建信任

姚洋评张维迎《信息、信任与法律》

黄益平:理解中国务实的金融政策

张维迎:北大学生哪里来?农门二级跳

陈兴杰:拯救地球?人类不可太自负


感谢您关注“辛庄课堂”。本公众号由“辛庄课堂”制作并享有版权;转载、摘录、引用、改编、阐释本号原创文章的部分或全部须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若未经本号许可,将追究其相应责任。该平台引用的部分内容、图片、音/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协商相关授权事宜。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