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历史和虚幻中自由行走!匡灵秀斩获美国科幻大奖

一舟 记忆弹窗 2023-11-16

点击名片 · 关注我们



近日,美国95后华裔女作家匡灵秀(R.F.Kuang)的作品《巴别塔》(Bable),在第58届美国科幻星云奖中被选为最佳长篇小说。次日,作品又获得2023年度英国国家图书奖。此前,该书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位,并于2022年获得布莱克威尔年度小说类图书。



看书名《巴别塔》,很多读者便能猜到这本书是个有关“语言”的故事。巴别塔,也叫巴比伦塔,原是《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故事中人类意图建造的塔。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希望能修建去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由于沟通障碍,人类登天的计划也就此失败,自此,人类各散东西。


匡灵秀所撰写的《巴别塔》,小说的全名是《巴别塔或暴力的必要性:牛津译者革命的奥秘史》(Babel or The Necessity of Violence:An Arcane History of the Oxford Translators' Revolution),在匡灵秀眼中,殖民主义撬开他国大门的工具,远不止火药和舰船,知识和语言的侵蚀加剧了殖民统治的暴行。书中的故事在奇幻的语言世界讲述着,充满了对权力的无情审视。



故事发生在1829年的广州,中国孤儿罗宾·斯威夫特(Robin Swift)一家遭遇霍乱,家人尽数病逝后,他被神秘的英语教授洛弗尔收养,进入“巴别塔”(即牛津大学皇家翻译学院)研究翻译和银术魔法。


在多年的学习中,罗宾探索着“巴别塔”银器加工的奥秘。当罗宾研究英语的词源(学习魔法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时,他开始注意到许多词都起源于其他语言,学习银器加工的学生需要寻找翻译中丢失的意义和单词之间的历史联系,然后将它们蚀刻在银条上,只要一个词背离了它的本意,魔法就会生效。


几十年来,这个通过用魔法银条表现翻译中失去意义的方式,一直帮助大英帝国保持其全球统治地位。匡灵秀不遗余力地将语言的历史和演变融入银工,借由一个19世纪旅英中国孤儿的命运展现,构建起独特的魔法系统和故事,探讨东西方文化冲突及殖民暴力。


书里关于魔法的设定十分新颖,而这对于作者来说,也是一个以绝妙的方式去融入她喜欢并深刻理解的专业内容:历史学、语言学与翻译学。


大学本科毕业于乔治城大学历史系的匡灵秀曾获剑桥大学中国研究和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双学位,如今正在耶鲁大学攻读东亚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她边学习边写作,是一位屡获殊荣的华裔奇幻女作家。



匡灵秀出生于1996年,年仅27岁已在文学界获得康普顿克鲁克奖、克劳福德奖、最佳新人惊异奖等多个奖项,对于文学写作,她曾经说过:“小说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工具。难以置信,通过小说我们可以体验他人的感受,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不同的情境中,并进行相应的研究,从源头了解发生了什么。然而,小说也给予了我们自由填补空白和将自己投射到过去的机会,这正是小说的美妙之处。它允许我们从社会的某些方面和元素中推导出关于权力动态的见解,并以此进行反思……没有其他东西能像小说一样,让我们能够转换问题,更好地去理解它们。”


匡灵秀对于写作的思考,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于自身成长经历的思考。


她四岁便和父母移民美国,从小成绩优异,中学时SAT成绩几近满分SAT被称为“美国高考”),毕业后进入美国乔治城大学学习。大二休学回中国生活了一年,这段经历令匡灵秀对中国文化加深了理解。


回到美国后,她将本科专业确定为历史,并开始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创作奇幻小说。她22岁时便发表第一部以鸦片战争为题材的军事奇幻小说《罂粟花战争》(The Poppy War)。



小说反响剧烈,一经发表便并荣获华盛顿邮报月度最佳小说之一,同年获得了克劳福德奖和康普顿克鲁克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并获得星云奖提名、轨迹和世界奇幻奖。


《巴比塔》的成功并没有让她松懈写作的步伐,她的学术研究也总是和小说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剑桥大学攻读了第一个中国研究硕士学位时,便专注于小说创作,把历史和科幻有机结合。目前,她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她也在为下一部小说做准备。


在即将出版的新书《黄脸》(Yellowface)里,她用锋利和幽默的语言控诉了白人特权以及文化剽窃,讲述有色人种受到虐待和歧视的恐怖故事。



作为一位出色的美国华裔青年学者和作家,匡灵秀学贯东西,她自由地将学术认知融入到文学创作中,肆意解构历史,大胆嘲讽权威,她创作的魔幻和科幻世界打破了想象力的边界。她用作品诠释了语言自由、思想自由的无限价值。



胡泳:“我是一个难以定义的学者”

万玛才旦:藏地的故事未完待续

92岁老人的爱情,恐婚恐育年轻人看哭了


在记忆碎片中找寻与世界的联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