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师胡慧峰:建一座“泼墨”而成的艺术馆

以建筑探索画史的 安邸AD 2024-03-12


徐渭艺术馆南向的主立面,远观富有古意,近看肌理十分现代。

出生于500年前的徐渭(1521-1593)是明代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开山鼻祖,其书画作品恣意豪放,汲取前人作品的精华而脱胎换骨,对后世画坛巨匠如八大山人(朱耷)、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在开始构思位于浙江绍兴的徐渭艺术馆的设计时,建筑师胡慧峰首先要厘清的是:到底该如何以新的建筑回应徐渭最为世人所乐道的狂放不羁的特质?

主创建筑师胡慧峰坐在隆起于地面的青藤广场上。他是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建筑创作研究中心主任。

出生于浙江宁波的胡慧峰,在成长历程中没少听关于徐渭的各种民间传说,他总以聪明狡黠、爱捉弄人的天才形象出现,是一个十分平民化的艺术家。因此,徐渭这个人物对胡慧峰来说,显得既遥远,又亲切。“我曾临摹许多遍王羲之的《兰亭序》。虽然王氏书法高不可攀,但它还是在一个可传承的书法体系里。徐渭的书法、绘画、诗文却是超脱体系、不可临摹的。如果要把徐渭的狂放不羁转译成建筑语言,我觉得那太难了。我不可能用跟他类似的手法去表现建筑。” 

徐渭(款),《菊石图》,钤印:文长氏、天池道人渭。

徐渭(款),《墨瓜果》,钤印:文长、天池山人、湘管斋;题识:闲来戏譃涂瓜果,藤长叶阔墨淋漓。青藤道人。

胡慧峰找到了另一条通道,他回到中国画的本质,由此展开思考。“当你在一张宣纸上落笔时,你画一只螃蟹,画一串葡萄,可最终打动你的并非画中的螃蟹或葡萄,而是包括留白与所画之物在内的整个布局。”留白正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宣纸上的留白,这一意象倒是可以转译成建筑语言。


徐渭艺术馆建筑主体为绍兴典型的黑白灰色调,局部留白,正向有三折人字坡轮廓线,营造出山水意象。

考察历史风貌,与环境相融合,胡慧峰认为这是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绍兴传统建筑的显著风貌体现为白墙黑顶的瓦屋顶、坡屋面。艺术馆的建筑便也从与周遭环境发生呼应与对话入手。于是,项目设计围绕着“乌片如墨,顶地同泼”八字核心展开。


远远望去,艺术馆建筑通体洁白,三折不等边人字坡轮廓线犹如质朴的山脊线,也似起伏有致的书法线条,营造出当代山水的意象,完美地融入整个街区。

富有质感的当代“瓦片”沿人字坡展开。

近看之下,它又是当代材料手法的娴熟表达:黑色金属肌理从屋顶开始,沿人字坡屋展开,至东西两侧的二层结束,南北向二层以上建筑表面选取白色花岗岩作为墙面;一层的建筑四面内凹,以横向人字坡单元化肌理重复铺贴,局部按功能和统一模数做幕墙处理,并以灰色来统一花岗岩和幕墙的不同材质。 


通透高挑的二层中庭将原本分割的南北区域贯通起来,打通了城市风景。

“泼”字的手法也体现在徐渭艺术馆门口的青藤广场上——广场是高居于象牙塔中的艺术与大众发生连接的桥梁。青藤广场连接北侧的艺术馆与南侧的青藤书屋,同时作为游客中心,承载人群的集散功能。

艺术馆内的景观也契合了水墨画的情景与意境。

如果以中国画作比,胡慧峰认为在广场上不能彻底留白,它需要跟艺术馆发生艺术性的关系,“我稍微留了两片墨笔,这才构成了整体布局,既不会撑得太满,又不至于空洞,上下和谐。”他在东西两侧分别“掀起”一大一小两处人字坡地景:西侧微隆,用以围合广场;东侧略高,借助局部下沉,巧妙地将游客中心藏在人字坡地景之下。 

青藤广场“掀起”的人字坡地景巧妙地融入城市风貌。

“乌片如墨,顶地同泼”既与建筑学的意义相吻合,也和徐渭艺术馆的艺术背景相契合。从相似的艺术语言出发,追求精神上的理解与契合,而非表面的形似,在胡慧峰看来,这其实才是对徐渭本人不断追求推陈出新的精神特质的最佳致意。


“在从事建筑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徐渭、王阳明、张岱......我向往明代文人的创作精神,这也是当代建筑师所追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照搬,而是在理解他们的前提下,寻找自己的语汇。” 

📍徐渭艺术馆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塔山街道

仓桥直街历史街区


当前展览:

“典籍里的绍兴——越中文脉典籍特展”

🗓️展期至2023.2.28


开放时间:9:00至16:30(周一闭馆)

可致电0575-85121132进行预约


“极繁”回归,精妙设计焕发旺盛生命力

一个圆盘凳面、三条L形凳腿、九枚螺丝钉,和它的90年

艺术家Kim Bartelt的两点一线:从柏林市区抵达7000平方米的松树林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筑师胡慧峰:建一座“泼墨”而成的艺术馆

以建筑探索画史的 安邸A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