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沙的800平米极简大宅:她用200平米专宠自己,余下空间造就质感生活

独立思考的 安邸AD 2024-03-12

远处有麓山,近处坐拥一湾湘江支流包围。在设计师彭洋位于长沙的家中,山水之景与四季日常融合得恰到好处,自然的静谧与生活的烟火气进退皆宜。这间800平方米的复式大宅以黑白极简为底色,不乏细腻而丰富的细节,有质感的生活“痕迹”比比皆是。这位热爱生活亦热爱自己的设计师,将整个空间的1/4塑造为完全属于她自己的独立精神空间——这是她生活的中转站,也是她休憩时的心灵居所。在200平米的自留地,她拥有自我与心灵的自由,踏出去则是温暖而热闹的生活。独处与陪伴只是两种不同的生活节奏,却无不带给她强大的力量。


彭洋,湖南土家族人,8C室内设计事务所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她拥有20多年室内设计的丰富经验,专注于住宅设计的私属定制化、空间生活美学化。

“达洛维夫人说她要亲自去买些花装饰自己的画室。”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开篇如此写道。意识流的笔触下流淌着女性意识的萌芽,她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湖南设计师彭洋在800平方米的复式大宅中,用1/4的面积近乎“奢侈”地为自己打造了一个自主空间——完完全全地只属于她。

白色扶手椅来自日本设计大师喜多俊之为Cassina做的设计,黑色边几同样出自Cassina,由Franco Albini在1953年设计。落地灯来自Visualcomfort,地毯是意大利手工毯,一旁的壁炉在冬天会用于烧柴取暖。

彭洋的家位于长沙设计艺术中心岳麓区,她记得第一次来小区看房是一个夜晚,周围都暗了下来,小区里却亮起万家灯火。在看到山、水与灯火交融的那一刻,她只感到温暖。生活需要温暖的烟火气,而心灵亦需要自由空间——近200平方米的二层空间是专属于彭洋的世界:在开放式客、餐厅尽头的阳台上可以远眺岳麓山,近处是一湾湘江支流——雅河在此交汇。

手工大漆对匾是女主人的收藏,上头楹联寓意为乔迁之喜。花架上的天鹅铜雕是20世纪初的作品。荷马石膏像是彭洋的孩子郑亚旗绘画启蒙时常常要练习的对象。

就在这个拥有开阔江景的阳台窗边,女主人“任性”地为自己安了一个浴缸。彭洋笑说,她一眼相中了这里,就想独占此景,自在泡澡。不将就的背后正是她“做每一件事情都能够相对独立”的底气。

图说:开放式客厅里打造了一个小小的餐区,方便一个人或者三五好友喝酒、聊天。餐桌、沙发和扶手椅均来自Baxter。

“这完全是给我自己的作品,突显我一个人的全部习惯,放的都是我喜欢的东西,因此有许多在外人看来也许是重叠的功能设计。”比如整个套间里有好几处合围式的休憩区,沙发、椅子也特别多,她只为可以自由地躺着、歇着,或一个人,或三五好友,喝酒、聊天、发呆。

工作桌来自Achille Castiglioni在1950年为Zanotta设计的“Leonardo”,极简的夹心板桌面搭配可调节高度的“锯木架”桌腿,让它成为一件现代设计的杰作。扶手椅出自建筑师Mario Bellini在1977年为Cassina做的设计。

单独辟出的工作桌区域,她习惯一个人在此办公、阅读、学习、做方案和开视频会议。各式家具不拘一格,有她收藏的老物件,有她钟爱的设计品牌,也有她用工地废料打磨的,搁在一起看,全是她积攒的生活经历。

工作桌近景,台灯来自FLOS。

对彭洋来说,这里是自己能量和情绪的中转站——她的工作是给别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但设计师很难将工作和生活分隔开来。如今,每当感到疲惫她就会在这处只属于她的天地里充电,好好放松和享受。她固定会在早上6点起床,8点打坐或者跑步,晚上8点下班回到这里,中午有时也会回来暂歇。


客厅的白色模块沙发来自Piero Lissoni为Living Divani设计的“Extrasofa”,黑白墙纸来自Wall&Deco,白色落地灯出自Marcel Wanders为Cappellini设计的“Big Shadow”,黑色茶几是Charlotte Perriand在1969年为Cassina做的设计,米奇毛绒公仔来自Daniel Arsham与Disney的联名合作款。

顶楼复式的一层,则集中了全家的日常起居。整个空间是黑白极简的风格基调,凸显一种有质感的“痕迹”。彭洋最喜欢待在客厅,罗马柱图案的黑白墙纸上面布满了黄金公式和比例,一套Living Divani的白色模块沙发可以任意组合,或躺或卧。黑色的Cassina长几,跟了她有十年之久。

墙面上挂的是法国艺术家文森∙漆的大漆作品,桌椅均来自Living Divani,铜瓯花瓶是20世纪初手工錾刻技艺的代表。

套房内改造的小厨房。

餐厅以现代设计为底色,小圆桌搭配三把单椅,靠墙是一溜儿低柜,里面装满了各种酒、书,还有收藏的小玩意;颇有东方意蕴的艺术作品化作空间的不凡笔触,时光的古朴气息赋予了日常生活以深度。此外,宽裕的空间在功能上也利用地细致,套房内改造了一间小厨房,使主人可以轻松应对招待朋友的不时之需。

她的孩子郑亚旗2022年暑假住进这个新家,一回来就在画室墙面手绘了一幅妈妈的油画肖像。柚木工作桌是20世纪60年代来自丹麦的收藏。地上铺的是女主人从拉萨定制的手工藏毯,图案来自郑亚旗的习作,当她伏案创作时,颜料不经意滴下,会和地毯产生另一种深层的变化。釉色老陶罐出自建国初期长沙铜官窑。

彭洋买下这个房子是在四年前,那一年,她的儿子郑亚旗去英国留学。眼下正在念高中的郑亚旗学的是美术、纺织和数学运用方向,他一直用练习本记录下以不同材料和技法组合的试验性创作。彭洋选了其中的一件习作,特意去拉萨做了一件2.8米的藏毯,名为《练习》,将其铺在了儿子画室的桌底。2019年夏天,在陪儿子逛了一大圈伦敦艺术馆和博物馆后,她获得无尽的灵感与启发,回国就着手新房的装修,并在2021年正式搬了进来。2022年暑假,郑亚旗一回来就在自己画室的柜子上,亲手给妈妈绘了一幅油画肖像。

郑亚旗随身带的练习本中贴满了他用综合材料做的创作,他尝试了金箔、丝线和手缝的结合。

母子间这份关于爱的礼物关照的是家庭关系:作为妻子和母亲,彭洋对待生活的态度独立又关联——推开门是“大家”,关起门是“一个人”的自留地。安静让她有了灵感,独处让她更有力量。


主卧的象牙白手工用重磅蕾丝掀开了一床浪漫与梦幻。台灯由Franco Albini为Nemo设计,水墨画和地毯均为收藏品。

彭洋对面料尤为敏感,在她看来,不同的织物所呈现的气息或者说语言能够代表一个人骨子里最深层的需求。棉麻、丝绸、手工蕾丝传递的是被爱包裹的柔软情绪;家里珍藏着土家族人的“非遗”织锦——西兰卡普,小时候用它来做口袋书包,如今用起来全是温暖的记忆;她还采用了很多地毯,有藏毯、法式手工毯,它们在功用之外也透露出主人的性格。

大理石打造的主卫有着水墨质感,三层柜出自Kartell,蛋形散香器来自Cire Trudon。

就色彩与材料的质地也是如此,比如乍看之下单一的白,其基底是不同材质的白,有布料、石材、水晶、皮革、石膏,有斑驳的艺术材料,还有合成材料,用“极丰富”来反衬高级的“单一”。“我希望自己今后在设计中多一些克制,在作品中多一些自由。”彭洋这样阶段性总结自己的设计生涯。在这个200平方米的心之栖所,她尤为自在和舒展。


张晓刚:创作40年,依然魔幻,依然文艺

客座编辑Maria Porro:她眼中的生机与勇气

Taste of You Vol.13:

西班牙工业设计先驱André Ricar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长沙的800平米极简大宅:她用200平米专宠自己,余下空间造就质感生活

独立思考的 安邸A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