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的批斗照片和报刊
来自:孔夫子旧书网。
防失联,加微信yyguanx。
本号命悬一线,请关注新号鹰眼观大地!
批斗就是对不满意的人或事,经过大家的允许,共同把错误的地方指出来,然后摆在台面上大家一起对这个人或事进行批评。
与批评不同的是,批评可以在没人的地方单独训话,但批斗一定要在显要的地方,而且一定要大多数都人知道。
“批斗”是中国术语,就是批判和斗争,它是文化大革命中很鲜明的特征,“斗私批修”的简称。
那时候兴学毛主席语录,要早请示,晚汇报。语录里有一段这样的话:“学生以学为主,不但要学文,……还要批判资产阶级。”
往往采取“批判大会”、“批判小会”、“游街”、“武斗”、“文攻武卫”等形式来进行。
农村没有资产阶级,可有的是地主、富农,于是就“斗地主”。
那时候不叫村,叫大队,那年代壮年,青年男,女都是民兵,三天,两天要来一次跑步,掷弹,射击训练,还要在路口站岗放哨,严防阶级敌人破坏。
那一年春插虽然来了城里不会插田的知识青年来农村,按当时的说法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由于搞斗争、学习、训练,影响了插秧速度。大队干部,生产队干部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说干就干,明天开批斗大会!
第二天,虽然无雨无风正是插秧的好天气,晚上可以打火把扯秋,但批斗大会照常开始。
重庆一位老人应在均痴迷收藏报纸17年,最值得他炫耀的,是“文革”10年的报纸收藏最为齐全。
其精心包裹的17年的报纸共32捆,将他家两个高组合家具顶格都塞得满满的,每捆均标明是半年的报纸,重约两三公斤。
应老先生说,他收藏最早的是1963年9月的,最晚的是1980年的。收藏最多的是《人民日报》、《重庆日报》和《解放军报》。
拆开包装纸,里面的报纸均已发黄,因没使用防腐措施,加上又搬了六七次家,不少报纸已变质,用手触摸都会损坏。
应自豪地说,这些报纸包揽了“文革”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结束的等全部内容。
他从40多岁时开始收藏报纸,除了自己收藏外,还向以前的同事收集,同时还花钱购买了一些。
应先生称,他将把这些报纸当宝贝一样收藏,“我当时参加过‘文革’,收藏的目的就是想写回忆录。”
鹰眼观新,看历史故事
防失联,加微信yygtya。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