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推荐 | 沈扬扬、Alkire:探讨中国的潜在儿童贫困问题
由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院长李实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岳希明教授共同作为Guest Editor的学术论文专刊“Development, Inequality, and Common Prosperity”(发展、平等与共同富裕)在SSCI核心期刊China & World Economy 2022年第1期发表。
现推送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沈扬扬博士与牛津大学Sabina Alkire教授合作撰写的文章《探讨中国的潜在儿童贫困问题》。
【CWE编者按】
解决儿童贫困问题,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打破贫困的固化,冲破贫困代际传递的屏障,而且有利于缩小不同家庭、个体间的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的差距,为全社会的发展提供根本动力。传统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是在“家庭人均”概念下被定义和度量的,但这种度量方式容易掩盖个体真实状态,尤其对儿童来讲,促进儿童发展和减贫的投入要素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为克服上述弊端,本文借助AF-“抽屉法”多维贫困分析框架,将儿童个体多维贫困状态从“家庭人均”概念中抽离出来,以中国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揭示当前中国儿童多维贫困的现状和显著特征。
Exploring China’s Potential Child Poverty
Yangyang Shen, Sabina Alkire
(Vol. 30, No. 1, 2022)
China & World Economy 2022年第1期刊登的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沈扬扬博士与牛津大学Sabina Alkire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Exploring China’s Potential Child Poverty”。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对中国儿童多维贫困问题进行了测度和分析。
本文基于AF-“抽屉法”计算儿童多维贫困,研究发现儿童多维贫困程度高于成人,该结论在城镇内部、农村内部,以及东、中、西各区域内均成立。同时,农村儿童多维贫困程度高于城镇儿童,西部儿童多维贫困程度高于东部和中部儿童。
更重要地,文章还发现了两类不容忽视的儿童贫困问题:
第一,家庭与儿童之间存在贫困属性的非同步特征。由于家庭资源配置和儿童抚养方式的差异,非多维贫困家庭内部也可能存在贫困儿童,但此类家庭占少数;同时,多维贫困家庭中的儿童未必处于多维贫困状态,后者占多数。以二孩家庭为例,近七成贫困家庭中没有多维贫困儿童,这也预示了贫困的代际转移终将被击破。异质性分析还显示,越是在发达地区,家庭与儿童之间贫困状态的非同步性特征越明显。
第二,多子女家庭中存在由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儿童多维贫困程度不均现象。仍以二孩家庭为例:残障儿童的多维贫困度往往高于非残疾儿童;相较于双女童家庭,双男童家庭内部的资源分配更加平均;若居住在单亲或重组家庭之中,两个儿童之间的多维贫困度差距会更高;类似地,居住在多维贫困家庭中的两个儿童之间的多维贫困度差距也更高。
本文的政策启示是:第一,对儿童贫困的理解不能简单停留在经济范畴,而要更加关注儿童多维贫困状况。第二,重视家庭内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要对非贫困家庭中存在的儿童贫困问题予以关注。第三,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构建综合性儿童减贫与能力提升计划。第四,建议在未来构建中国本土化的官方多维贫困指标体系,从概念和测度标准上统一学界和政策层面对于儿童贫困的理解。
Shen, Y., S. Alkire, 2022, “Exploring China’s potential child poverty,” China & World Economy, Vol. 30, No. 1, pp. 82–105.
本文来源: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刊公众号
图片来源:网络
推文编辑:徐明聪
- 扫码关注 -
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
联系邮箱:
zjuicpd@zju.edu.cn
往期推荐
新闻动态 | 我院副院长何文炯教授接受浙江卫视采访谈共同富裕
文献推荐 | Kakwani、王晓兵、薛宁、詹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增长与共同富裕
文献推荐 | 蔡萌、徐静:近30年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再分配效应评估
年终特辑丨我们这一年——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2021年精彩回顾
论文发表 | 李实、沈扬扬——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2013—2018年
公告 | 第一届“发展·共享”研究论坛定于3月26-27日举办
论文发表 | 李实、岳希明教授作为Guest Editor的专刊“发展、不平等与共同富裕”在CWE发表
喜报!我校社会保障学科师生在2021年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中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