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阿里云来了个华为“狠人”,云市场在悄悄变天

赵艳秋 数智前线 2022-05-21

在阿里云空降前华为中国政企1号位蔡英华之时,云计算行业正快速崛起并涌入大量玩家。


他们或许关注度不高,但大多有国资或者央企背景,而互联网巨头的云计算业务也进入深水区,这些都将成为蔡英华加入阿里云后,面临的内外部挑战。

文︱数智前线 赵艳秋

编 | 周路平


3月3日雷峰网报道,阿里云或将引入前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总裁蔡英华,出任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M7/P12)。此事在行业内引起诸多关注,号称“阿里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但数智前线获悉,蔡英华“已经去阿里云了”,一个多月前,他的前同事们就已听说。M7是怎样一个职级呢?目前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为M6,蔡英华比其高一级。 而在蔡英华加入阿里云之时,云计算行业已快速崛起并涌入了大量玩家,他们或许关注度不高,但大多有国资或者央企背景,而互联网巨头自身的云计算业务也进入深水区,这些都将成为蔡英华加入阿里云之后,面临的内外部挑战。
 蔡英华靠什么获得信任 在阿里历史上,极少有空降M7/P12级高管的案例。蒋凡在犯错误之前也是阿里巴巴的M7,现在降为M6,足以表明这个职级的稀缺性。而阿里云此时为何会以空降的方式引进高管,蔡英华又是靠什么获得了阿里高层的信任? 据悉,蔡英华在华为的履历长达18年以上,2021年初离开华为前,他刚从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1号位卸任。 华为的组织架构是二维结构,由事业部和区域公司组成矩阵。蔡英华负责的是华为三大事业部之一企业业务在中国区的业务,这个业务单元的重心是中国政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企业业务的总盘子在华为集团营收占比不算高,但代表着产业方向。 “蔡英华没有奇谋妙计,但是营盘相对扎实。”一位前华为人士对数智前线评价道,“蔡英华是一种正规军打法。” 在蔡英华从华为离任前,媒体对其进行过总结,称他在中国区期间,团队在下沉市场上成体系地推进了一些事。如团队提出“地市下沉战略”,推动华为主管、专家和生态伙伴“下乡”。在这个过程中,也构建了华为政企下沉团队。2020年,地市收入在华为中国政企业务中占比超过四成。 下沉,是近几年互联网巨头各个业务都喊着做的事。 除了下沉,蔡英华团队提出“懂行”的概念,也得到华为集团上下的认可。去年,任正非去了山西煤矿,就是一个信号。它对外传递了信息技术公司已经到了深入行业、懂得场景的时刻。同时蔡英华也在其前任马悦构建的渠道合作伙伴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有了35000多家合作伙伴。 从上述履历来看,蔡英华恰好契合阿里云当下的需求。去年4月,阿里云完成了重大组织架构调整,设立了18个行业部门和16个区域,释放出深入行业和区域市场的信号。 “我觉得如果大老板有定力,蔡英华能做得相对扎实。”前述人士对数智前线分析,“当年他负责的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比较稳,阿里云没准也让他稳稳盘子。” 而另一位与阿里和华为都有过合作的行业资深人士称,在怎么去打单这件事上,肯定华为的人更懂,“阿里云已经公布了营收,应该说它是不满意的,引入蔡英华会加强销售。”阿里云2021年自然年总营收为723.5亿元,同比增长30%,并未达成1000亿元的内部KPI。 不过,蔡英华面临的压力并不小,在他加入阿里云之时,恰逢互联网巨头的云计算业务进入变局之年,他面对的正是云市场游戏规则巨变之下的重重挑战。 在外部,更多云玩家入场带来激烈竞争;在内部,容易突破的头部客户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如何啃下腰部客户,如何面对从之前只看重收入,到现在利润收入并重的局面,都是需要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蔡英华及阿里云团队去破解的难题。 而且华为的做事风格与阿里迥异。比如两家的销售队伍都以铁军著称。但阿里的中供铁军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但华为铁军是从服务运营商的基因中成长起来的,这是一套与大客户和政府客户打交道的方法论。 一位华为人士向数智前线透露,光有华为高管和销售是不够的,互联网公司的资源还难以跟上。以陌生拜访为例,华为员工第一次去见市长,要留一次话口,促成第二次高层如轮值董事长的拜访,第三次则是请到公司参观。华为公司国内研究所有10个左右,也有大量高端展厅,这些接待资源,都是互联网公司暂不具备的体系。

 新势力在悄悄崛起 过去两年,云市场格局在悄然改变。除了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三大聚光灯下的云厂商,运营商云、国资背景的云公司,也在猛烈追赶,形成夹击之势,这是互联网巨头的云业务必须面对的外部新局面。 这发生在上云大客户变换的大背景之下,也发生在国家对数据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码的背景下。 此前一个阶段,国内互联网公司率先上云,阿里云、腾讯云吃到了这波红利,增速很快。但在2021年,云计算市场的发力点转向了政务、金融、医疗、教育、工业、交通行业。这些行业对数据安全的要求更高。而三大运营商的云因为是“国家队”、央企背景,在这件事上有着天然优势。 与此同时,运营商内部对云业务决心也很大。“移动云3年前营收是19亿元,去年是190亿元,今年要再翻一番,干到380亿。”一位云行业资深人士告诉数智前线。移动云是中国移动的云业务,目标是3年内进入国内云第一阵营。 到目前为止,运营商尚未公布2021年全年营收,但从已公布的去年上半年财报看,移动云营收91.72亿元,同比增长353.80%,增速惊人。中国电信的天翼云上半年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109.3%。两者增速均超过了增速两位数的互联网巨头的云业务。且中国移动今年有直逼“运营商云老大”——天翼云的势头。 图片来源:东吴证券 除了运营商,其他央企也纷纷下场做云业务,这也是去年“国资云”讨论下一个备受业界关注的动向。 2021年9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国有IT央企,发布了中国电子云,主打安全和政企专属云,短短几个月时间在数字城市市场已开始起势。中国电子云希望到2025年营收达到220亿元。  图片来源:中国电子官网 同年11月,华润集团也正式成立数科公司,主要业务之一是政企数字化服务。今年初,华润数科对华润云部分产品进行升级,强调全栈安全可控,称将“深入与地区政府及国有企业合作”。  图片来源:华润集团官网 此外,浪潮云、新华三、曙光这些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去年在政务云市场攻城略地,势头很猛。 “现在云市场主要生意来自政企,而市场上又来了运营商和国企,我感觉这些确实对互联网云巨头会产生一定影响。”上述资深人士称。 “看到这样的市场趋势,华为在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推动下,于2021年与运营商组建了智慧城市拓展小组。华为内部分析,智慧城市的1/3将被运营商拿下。”一位华为人士告诉数智前线,这意味着,华为的产品技术将被运营商在一系列政企项目中集成。

 压力之下,互联网巨头改变规则 在外部玩家增多的同时,互联网巨头的云业务在内部也遇到了实实在在的困难。 “头部好挖的客户已经挖得差不多了,现在要下沉到中腰部客户——传统行业的中腰部企业。”一位阿里云人士告诉数智前线,“但这些是最难啃的骨头。你要到这些中腰部客户场景里面做各种解决方案,你要了解场景,还要规模化,但客户又提出很多定制化的要求,无法让你规模化,这不是卖云资源那么简单。而且你一边要啃,一边还面临其他企业的追击。” 过去几年,互联网巨头的云业务目标都定得不低。阿里云提出三年达到1000亿元,腾讯云的收入目标则是阿里云的一半。“销售们的KPI都是指数级增长,销售数字一层层压下去。一个团队半年、一年完不成,就会消失,大家都在高压下洗了一轮又一轮。”上述人士说。 压力之下,管理动作也由此变形。据云厂商的内部员工透露,低价中标,对客户过度承诺,投资换业务,还有一些没有产品和毛利但可以刷流水的总包......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 对员工重KPI,强淘汰,甚至反人性管理的情况也不断出现。在高压下,甚至有部门管理者提出90后要占到团队一半。 但市场最终要回归良性发展。 多位人士告诉数智前线,互联网巨头云的游戏规则今年在发生巨变,比如看重自研产品,强调被集成,毕竟从软到硬的自研,无论芯片、服务器、数据库、安全产品都能提升利润,更有价值。与此同时,改变总包转售规则,考核毛利。 所谓总包转售,类似包工头,将一个项目先全部包下,再分包给其他企业。过去,互联网巨头云销售的业绩可按照总包的全额来计算,即便项目中大部分不是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做法相当于数字游戏,降低公司的利润率,甚至做了亏损项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没带来什么价值。” 现在,这种总包转售游戏规则正被改变。“腾讯云之前公司销售的KPI,总包转售算全额,而现在只算差额。比如进货10元卖11,只有1元的差额算作业绩。” 规则改变后,腾讯云的销售将重点卖自研产品、白名单(等同自研)产品,以及合作伙伴精选产品,这些产品都算作业绩。一位腾讯云的行业合作伙伴称,从年初大家就没消停过,忙着争白名单、精选的门票。如果进不去,意味着腾讯的销售不再卖你的产品。 但这个挤水分的过程是否扛得住?内外部有不同声音。游戏规则一旦改变,此前的生态、合作伙伴,公司内部的销售,将受到不小的影响。“短期内可能有点困难,但如果能扛下来,把自研产品打磨得更好,不一定是坏事。”上述资深人士称。 数智前线获悉,今年阿里云、百度云也将考核利润,不再仅仅是收入。阿里云目前是阿里集团营收贡献排名第二的业务,占比8%,虽然远低于国内电商的71%,但也承担重任,“数据必须好”。 等待蔡英华们的将是一场硬仗。怎么打中腰部市场,拿下最难啃的骨头?怎么在降低总包转售比例的形势下,做好生态?怎么进行管理文化的融合和重组,稳住大盘;他带来的经验原先依靠华为大平台和资源,阿里的资源能否跟得上?这将是一个全方位的PK。

注:本文为数智前线(szqx1991)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载或商务合作联系后台。






文章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