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日里,围着“彼得猫食桌”品人面子之味

我们是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 2024-04-01

  这两周广东南海温度骤降,厚衣服得以派上用场,走在大街上人人都裹得严严实实的。即使天气寒冷,游客前往艺术节现场的热情依然不减。上周六,在艺术节的西岸凰岗村片区,更是飘来阵阵饭香,仔细一闻香气还夹杂着仁稔(人面子果)酱的酸甜味道。


这股香味当然是从“彼得猫卜卜斋”飘来,因为这里当天化身为 “彼得猫食桌”,观众围绕在艺术家彭永坚烹饪食材的餐桌前,一边等待着人面子果实与普通食材结合带来的味蕾享受,一边听艺术家讲述他的创作故事。此番景象,再冷的天,也觉得“热气腾腾”。


“人面子之味”艺术家工作坊选在西岸凰岗村举办,正因人面子古树在凰岗村随处可见,基本树龄都超过100年。其中最古老的是靠近溪边的一棵人面子树,有250年的树龄。现在,凰岗村的每一株古树都挂上了独属的“身份证”,证件上包含有树木名称、拉丁学名、科、种属、保护级别、编号、树龄、简介等信息。俯瞰凰岗村时,这里就像隐匿在古树群中的村庄,数十株茂盛的人面子树庇护着村庄,被自然所包裹着。

摄影:田方方

艺术项目《彼得猫的卜卜斋》,源于彭永坚在6年前发起的“发现南国夏果子”项目,他通过记录母亲30多年所做的家常味,了解到鲜为人知的食物的另一面,并重新认识自己长期忽略的植物与土地与人的关联。那些带着平易的、本能的、亲密的、标记的南方植食,围绕土地而生,是家人赋予的,也是人与天地相处的一种智慧,有着巧言令色之外的实在和美好。

因此在艺术项目之外,他也发起了本次工作坊的艺术体验,邀约大家来到现场,以生活提案的形式,借此提出一种新的可能,成为走近本土自然的存在,与凰岗环境形成一个对立但共融的“人文的风土”,将这个艺术项目创作得更为立体生动,也是艺术节倡导呈现的多重体验。

这一棵是西岸凰岗村最古老的人面子树,有着250年的树龄。图片来源:924够意思

👀

要尝仁稔酱
先识人面子果
  彭永坚在现场给观众分享“仁稔”这个说法的由来。他手中拿着的“仁稔读本”形象地描述了“仁稔”在南方食谱中的地位。
  观众在仔细地观察手上的人面子果长得是否和“人脸”相似。

人面子树因果核长得像人脸而得名,但广东人注重意头,人面子的称呼略可怕,而“仁稔”的粤语发音与人面子相似,所以在广东大多称人面子果为“仁稔”。还因广东不同地方的口音不同,“仁稔”的发音也不尽相同。

  揭开“仁稔酱”的盖子,南方植食的鲜味扑面而来。

🍚
甘甜的米饭
最能突出仁稔的味道
  就像要突出一个黄油最本质的口感,你就在一碗白米饭中放入一块黄油。同样,要突出酱油仁稔的味道,用它配上一碗米饭最适合了。

💁
艺术家彭永坚
导览《彼得猫卜卜斋》
摄影:田方方
  《彼得猫卜卜斋》的观览开门那一刻开始。彭永坚跟负责该点位的志愿者说,平时一定要把拉闸门关上。让游客来到这里有一个仪式感,在门口有个停留,这样游客就会期待“开门那一刻会见到什么”。
  在游客观览完室内时,走到院子里,大家纷纷被这只冬眠的乌龟吸引住。没想到吧,乌龟成了该艺术项目的彩蛋。

🍖
仁稔酱“出场”
蒸排骨也能如此美味
  同一种食材落在广东南海人的手里总有各式各样的烹饪方法。单用普通的调味品蒸排骨显然不能满足广府人的味蕾,他们会想方设法让这道家常小菜变得诱人。家住西岸凰岗村附近的志愿者表示,每到夏季盛产的仁稔时,他们一家便会把仁稔清洗干净酿成酱,随时成为烹饪排骨的绝佳调味酱。

  彭永坚
广东顺德人,现工作和生活于广州和上海。留学日本,回国后加入媒体,展开了长达15年的创意和编辑工作,期间策展了多个文化及艺术项目。2009年在广州创办“彼得猫·古本店”,并持续发起倡导循环阅读项目“广州书墟”。长期持续推动中日工艺文化交流,所涉日本石川县和京都府。现联合创办上海柠檬力文化。译作有《寺山修司少女诗集》,编有《南国的夏果子》、《阅读之末日号》、《阅读我城》 等。


📢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
扫码购票


——



主办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

承办
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佛山市南海区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瀚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
西樵镇人民政府
西樵山书院

总策划人 孙倩
顾问 北川富朗
策展 HUBAR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