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警察殴打打人学生,舆论撕裂的背后
你手放哪呢,出生啊
薅广电羊毛!100元话费实付94.6元,还有电费96.9充100元!招团长~
警察踢打校园欺凌者:当事人不愿返校,派出所拒收锦旗
疯传!广州地铁突发!警方介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浪姐2》:女明星的乘风破浪,就是翻红吗?
Original
闵思嘉
闵思嘉
2022-04-25
收录于合集
#女性主义
7 个
#综艺
4 个
就像
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吃螃蟹的厉害,续集都要经历魔咒。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第一期看完,没有第一季的观感好。
如果第一季是蹚水过河,第二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关键点就在于,这一次的《浪姐》有了比较的样本。
所以
有时候,摸得到石头反而比摸不到更可怕。
即便我喜欢全部的姐姐,但整个初舞台看下来的感觉,并不好。一个很强烈的感受就是——
乘风破浪这件事,其实已经变成了伪命题。不管是抱着想红的心,还是没有想红的心。
一方面,节目比去年更严苛,话说得更重,打分更不留情面,小明也不端水了。
但另一方面,节目又在小心翼翼地力求打“安全牌”。给人的感觉,就特别拧巴。
严苛的层面,直接体现在分数和重话上。
比如直接给歌没唱完的袁姗姗44分——
把跳舞忘动作的安又琪说哭——
直白讲江映蓉太套路——
可是打安全牌的时候,也太明显了。
应该是考虑到很难唱跳一起完成还开麦,这次不仅不全开麦,还专门把唱歌和跳舞的展示分开了。
难度直接就下降了好几个等级不说,重点是这样根本就没有挑战感。所谓的“乘风破浪”并不是让观众来听修过音的唱歌部分,看分开来依然划水的舞蹈。
那英跳舞是有网友说是当场作法,她自己都笑场了,这种真实很可爱,但她肯定不会拿低分的,这就是节目的现实之处——
乘风破浪描述的是从静止不动到前行,潜藏意思是逆袭。
这就意味着节目必须要一开始就展示真实的姐姐们,但如果是考虑到保护艺人形象,而去对初舞台表现做“精修”的处理,反而对人物的信任感和真实感是种伤害。
从节目播出后的好多CUT就能看出来,大家更喜欢的是真实的姐姐,像是去年唱歌跑调的张雨绮。
比如这一季里,大姐大那英跳舞真的很不好,大家说作法现场,说交通警察的都有,但好像都是带着好感去讨论这件事的,反而是圈粉的。
我个人也真实被安又琪感动到,她所展现出的是一种能力、预期与现状不匹配的脆弱,那一刻我觉得她更接近普通女孩而不是第一届超女冠军。我们的话语场都太少允许明星展现脆弱的一面了。
张柏芝的部分是勾起回忆的,所以她跳舞划水大家也会觉得可爱,就跟看她发的那个化妆视频看了个寂寞一样。
明星其实是木桶理论的反面。
她们
并不会因
为你有某一块短板就流掉桶里的水,相反,你有某个地方的木板越高,会越造成视盲效果,让人看不见短板,甚至短板变成可爱。
张柏芝的颜霸简直能让人忽视一切好吗,再说她也的确留下过深入人心的影视作品。
比如陈妍希,作为艺人来说上镜确实看起来“胖”,但大家大多数也都是在说她的可爱,这是长相上的极度亲和力带来的。
去年我批评过节目打着女性的旗号贩卖女性的外貌焦虑,也肯定过它在某些时候以其残酷的真人秀赛制展现了女性的生存现状。
但今年我甚至觉得,就算节目无心但在实质上展示了女性焦虑,都算是好事,因为它至少让我们注意到了这个现实。
女性外貌、年龄、成功焦虑必然会伴随这样的节目,因为它的底色,就是女明星们想要在年龄、身份、外貌、红度基于“娱乐圈标准”上突破自己,那其实她们始终就在被这样的焦虑审视着,这是本身就存在的悖论。
所以这次想说另一个话题——
节目对展现真实的女性的样子这件事,如履薄冰。或者说,整个舆论场,对接受女性真实样子这回事,都有着微妙的态度。
印象很深的是杨钰莹被问到年龄的时候,她一直不愿意说,然后又说自己不避讳谈年龄,最终还是没说数字,而说自己是1971年生人。
刚好50岁,但她并不愿意说。
女性真实面对自己的年龄可能真的很难,我理解杨钰莹的欲言又止,在很多文化下,不问女士的年龄也是礼貌。
但在这档节目的语境下,年龄、资历、咖位、业务能力、红度、婚姻、绯闻,都是被明码标价的话题度,但依然有人不愿意提及,或者顾左右而言他。
大概面对真实的自己真的很难吧。
比如我们说着不要女性外貌焦虑,但是陈妍希在初舞台以后,发微博说不瘦十斤不换头像。
这就是女明星必须面对的自己,高161的她重49.65公斤,我觉得她挺好的,但艺人走的是另一套标准,自然需要她减肥。
再像是阿兰,出道即巅峰的她已经佛了这么多年,但好像“佛”并不是一种能被接受的状态,所以要来节目,但从状态里,能感受到她并不是那么的想“乘风破浪”的。
大家喜欢的都是励志的故事,“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的文化,并不会出现在被主流接受的声音里。
再像是容祖儿,她被问到说,来节目到底是自己的个人意愿,还是霍汶希要求的,她说自己妈妈很喜欢《浪姐1》。
我觉得在一些闪现的瞬间里我看到了这些女星们真实的样子,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她们又被压回必须“乘风破浪”的那个话语场中。
有的姐姐,可能真实需要这样的话语场。
有的姐姐,从家庭事业和个人心态上来说,她们其实是并不需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乘风破浪”就成了一个伪命题。
一方面,这些姐姐们要被塑造成一个要突破自我、三十而奕的形象;另一方面,她们又并非所有人都真正需要去、真正想这样做。
然后,初舞台的表现,就成了“表演”。
一方面,节目要“保护”这些姐姐的形象,所以在初舞台的时候降低了难度,不开麦,把唱跳分开;另一方面,又在点评里尽可能的严苛。
当然,这种严苛基本只是针对不红的人的。于是初舞台的考核,就成了“开卷考试”。
一方面,说要关注女性成长,打破桎梏,解除偏见;另一方面,女星又天然在这种审视里,而节目又尽可能地在保护着她们作为女星的形象和标准。
于是,关于女性视角的部分,反而转化成了桎梏。
《浪姐》第一季的成功,使得乘风破浪和姐姐这两个词,拥有了自己新的意义。当然它也带来了让姐姐们翻红的附加结果,在一开始会有多少姐姐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参加这档空降节目的?我想不多。
但如果第二季只是把自己“
填
空”
到这两个词中,把附加结果转化为初始驱动力,节目就会成为回锅肉,那船,也是没法开起来的。
因为对于并不需要博弈的女明星来说,人生的“浪”,根本就不存在。
接下来的《浪姐2》或许需要好好想想,除了翻红以外,到底什么才是女明星的“乘风破浪”。
PS:最近公众号打乱了推送时间,喜欢我可以点个“在看”,或者关注并星标我,这样就不会错过推送啦~
那些男孩,都在抖音快手上被恋童癖盯着看
姚安娜会发现,当明星比当学霸难多了
《流金岁月》说明,我们的影视剧不允许女性有欲望
即便是章子怡,演技也没法弥补年龄
快手上的恋童癖们
易烊千玺:学习怕死
杨笠被举报,说明被激怒的男人不懂喜剧
25岁欠120万,被网贷“网住”的年轻人
《拆弹专家2》说:毁灭吧!香港
童话大王郑渊洁,最开始是想当掏粪工人和诗人的
油腻虽可耻但有用
被盯上的女人:拐活的1万,杀死配阴婚10万
因为丁真,直男的世界观崩塌了
海南岛,今年国内最差电影节
李现和陈立农卖腐,卖不过肖战×王一博
香港导演脾气大,是一种文化
说什么“演员请就位”,明明是资本挖好的坑
《一秒种》,究竟删了几秒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