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思嘉

其他

把歧视女性当幽默,连李诞也会翻车

1951年的领带广告,会配以女性下跪奉茶的画面,和“告诉她,这是男人的世界”的文字。1964年的大众汽车则出广告说,“迟早,你的妻子都会开车回家——拥有大众汽车的最好理由。”
2021年2月28日
其他

《赘婿》不是女权也不是父权,而是富权

男频服务的大批量对象是男性读者,赘婿这种上门女婿的身份,就和武侠小说里主人公武功被废一样,一开始就被打入谷底,大家要看的就是翻身逆袭。站在男性读者的视角看,也能理解开后宫这种设定。
2021年2月21日
其他

贾玲,世界票房前五女导演,离第一还远吗?

写下这个开头的时候,《你好,李焕英》的票房29亿了,还在稳步上升,猫眼预测内地总票房52.8亿。贾玲离瘦成闪电还差1亿,离成为全球最高票房女导演只差4步。因为,现在的贾玲,已经是全球票房前五女导演了。根据《福布斯》给出的全球女导演票房纪录榜单,这个榜单考虑了通胀,但没有计票价上涨,全球女导演的票房战绩如下,单位为美元。暂时还没把贾玲放进去哈。前两名都是珍妮弗·李的《冰雪奇缘》系列,但这个系列都是她和克里斯·巴克联合执导,军功章也有人家男导演的一半。《惊奇队长》的安娜·波顿也是和瑞安·弗雷克联合执导。
2021年2月18日
其他

令人痛苦的春节档

今年春节档的票价是真贵。灯塔数据给出的平均票价50多元,真的不能完全作为参考。随便点开北京一家四环边上的影院,票价基本都在100元左右,一张普通2D厅的票能卖到143和183,这比起往年春节档四五十元的票价,至少是3倍的价格,再加上有的片子质量堪忧,简直令人痛苦。
2021年2月17日
其他

《李焕英》,中国式母亲的悲剧

说来也很有意思,“不理解”和“遗憾”这两个词,总是没那么正面的,至少在人际关系中它会带来一些不正面的结果,但是这两件事,却可以特别理所当然、不计较后果地发生在家人身上。
2021年2月15日
其他

《唐探3》很差,原因有这三个

接下来的几天应该会逐一点评春节档电影,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呀。(接下来的部分会涉及部分剧情但不涉及剧透)《唐人街探案3》的失败,从口碑和票房的倒挂来看应该可以这么说,大概能总结为三点——作践喜剧推理为零主角失魂我们一个个说。在我看的场次里,大家都笑得很开心,这能解释为一部电影喜剧的成功吗?我认为不能。
2021年2月13日
其他

永远的春晚女神,赵丽蓉老师

今天是大年三十,给大家拜个年,谢谢你们还看我写的东西,我也就更有动力啦。前两天聊了聊“以前的春晚可是很潮的”,主要盘点了歌舞类节目,就忍不住开始回顾了历年小品,于是就想来说说春晚小品里永远的女神,赵丽蓉老师。
2021年2月11日
其他

批评马金瑜太容易,别落入这样粗暴的陷阱

今天发文前看到最新消息是丈夫扎西(谢德成)出来回应,说他只在端午节打过金瑜一个耳光,没有长期家暴,没有她说的打到鼻青脸肿,金瑜的眼伤也不是他打出问题的,而是两人一起出车祸受伤的,金瑜已经在3年前带着孩子离开,两人一直没有联系。于是犹豫过要不要发这篇文章,但还是想聊聊关于这件事的另一些角度。前南都资深记者马金瑜的《另一个“拉姆”》刷屏后,文章下的很多回复都在表达某种怒其不争的情绪。大家难以相信这是一个高知媒体人写出来的自述,被丈夫家暴多年,甚至打到大小便失禁,她为什么不逃?
2021年2月7日
其他

杨丽萍的节目被春晚拿掉,是件好事

现在的春晚已经走向衰落。歌舞类节目的衰落与港娱圈下坡路、内娱圈产业化同步,再加上互联网普及,演唱会产业的火热,饭圈文化的诞生,春晚上请来的明星们,在信息和娱乐程度上都是严重滞后的,自然难达当初辉煌。
2021年2月5日
其他

因为毛晓彤,女明星们终于不用再写原谅小作文

2019年,许志安在车内被拍到和黄心颖亲密,郑秀文说的回应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四个字,“人谁无过”。吴秀波“谈恋爱吗,要坐牢那种”的时候,他老婆何震亚的回应“报警捍卫的是一个家庭正常的生活权力”。
2021年2月2日
其他

这些明星都是樊胜美

我前两天刚好写过彩礼问题,这跟女孩洛洛的事情其实可以连起来看。洛洛的父母和弟弟都剥削她,在很多彩礼文化里,女性被多方剥削,嫁出去,是卖女儿,是给父母补偿,是帮弟弟哥哥哥攒彩礼钱。
2021年1月30日
其他

对着彩礼谈独立女性,简直何不食肉糜

地区,就是农村城市。不管小片多夸张,真正引起讨论的彩礼,绝不是这种拿着铂金包的婆婆,看着媳妇不要还能追加到100万的偶像剧式彩礼。真正的彩礼,是“一婚穷十年”的因婚致贫式彩礼,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
2021年1月27日
其他

郑爽+华晨宇,有钱并不能自动获得父母属性

最近的新闻,简直让人怀疑热搜成了婚恋节目。我看到一种关于郑爽的评论很有意思,说这其实只是做了很多男人做过的事,抛妻弃子的男明星多了去了,不然哪有小龙女的故事,大家骂郑爽骂得那么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郑爽既没有履行母职,也没有道德感,当然还代孕。这么说不是要替郑爽洗白,代孕弃养当然是该谴责的。(我前两天刚写了文章批判代孕业,点这里:从郑爽看代孕业:被家暴逼做孕母,早产儿是废弃物)。而是想提醒说,她的女性身份、母亲身份在这件事中确实起到了一些微妙的作用。结合华晨宇和张碧晨的事情来看又更微妙,华晨宇发微博承认“是的,我们是有一个孩子”,五分钟后,张碧晨的微博小作文被人解读成独立女性带球跑的晋江爽文。公关并不在意展示的是否真相,而是展示粉丝能否接受的一种美好叙事。所以张碧晨怀了孩子就很手足无措偷偷跑掉,直到孩子需要上户口才找爸爸;华晨宇从来不知情,天上掉下个华宝宝,还愿意悉心呵护他,父职和道德都满分的结果,信了才有鬼了。不过大众不信不重要,粉丝和舆论信就是成功。目前大家普遍都比较相信的的说法是,孩子早就有了,张碧晨想要婚姻这样的长期稳定亲密关系未果,纸总有包不住火的时候,最后双方应该是博弈达成这样的对外表达,又在郑爽事件后公布,完美公关案例。华晨宇还收获了不知情的好爸爸人设。娱乐圈的底线,还真是相互触底试探出来的。华晨宇回应通篇说孩子,不提母亲有一些话是阴谋论张碧晨的,觉得她一直很喜欢华宇晨,博文的感觉也很卑微,曾经还是张艺兴的私生饭,追星追到为偶像生个孩子就是顶级操作了吧。有点像拿孩子逼宫上位未成,最后只好讲这么一个言情故事。但这种言论基本来自华晨宇的骨灰级粉丝,是保护自己偶像“无性化”“无欲望化”的极端期望。在我看来,张碧晨就像是终于得到皇阿玛肯定,愿意共同抚养紫薇的夏雨荷。好在,这个孩子是她自己生的,不然她面临的舆论可就不是这样了。大家愤怒郑爽,因为她不仅不生孩子还想打掉并弃养孩子,也就是既不想当生物学母亲,也不想当生育动作意义上的母亲,这在道德社会和男权文化深重的社会里,都是致命的错误,等同于死罪。但这个世界上是真的有很多人不配做母亲,也当不好母亲的。当然,也有很多人,不配当父亲,也做不好父亲。张碧晨小作文,红框就是爆料号有很多电影都讲过这样的故事啊。我很喜欢的一部日本电影叫《人证》,开篇就是一个黑人男孩在东京被谋杀,警察调查后发现,他的母亲是当时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这个角色还是冈田茉莉子演的,特别美特别有气质。主题曲叫《草帽歌》也很好听,年少戏多的时候,我妈一出差我就听这首歌,幻想自己被妈妈抛弃,边听边哭。扯远了,回到电影,女主角之所以会有这个混血孩子,是当年美军占日的结果,那时候有很多女性为了活下去和美军在一起,当然真的诞生爱情的也有。后来孩子被带回了美国,一直没见过妈,回来寻母,结果被杀了。真相是什么呢?结果是设计师女主角根本不想认这个亲生儿子,她自己还有个儿子,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另一个儿子的利益,她亲手把黑人儿子杀死了。后来活着的那个儿子也死了,这个母亲悔恨又痛苦,最终也自杀了。你看,这个世界里就是会有母亲,为了自己的利益,杀掉自己的孩子。《人证》当然我并不是要说,这么做是对的,而是想说:一个人在成为一个母亲之前,她首先是一个人。我看网友评论郑爽事件说了一句话,大意是,“艺人啊,当艺人之前,请先当个人。”我觉得这话说对了一半。因为这句话是在放大人性中真善美的那面,却忘了人性里还有灰色的另一面。我们先天设定人身为母亲就爱孩子,身为父亲就该负责,身为人就该性本善,有道德感。我也希望世界是这样的啊,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会有前几天昆明人质事件了,你说一个真正的人,怎么能对那么小的孩子下手呢?我们必须承认,人性里是有灰色的一面的。人会利己,会自私,会贪财,会保全最大利益,会追逐自己最想要的,抛下那些不够想要的。之所没说“人性是黑暗的”,是因为这些心理机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只是展现为一些比较琐碎的点,比如之前拼多多事情出来后,有人呼吁卸载拼多多,但还是有很多人接着用,因为便宜啊,生活中的谋利贪财构不成大错,节省还是优点呢。但在一些关键的节点,这些心理机制就会成为考验人性的PH试纸。武则天也会在上位的关键时候,杀掉自己的孩子,嫁祸给王皇后。先不论是这不是野史了,抛弃掉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就是天大的罪恶了,可关于明星自己是私生子,有私生子的故事我们还听得少了吗?再看一组数据,201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10万名弃婴,同年的新生儿出生数量是1547万,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每150个孩子出生,就有1个孩子被父母遗弃。有人可能会说,生活变好了数量应该下降了吧,我没有查到最新的数据,但2010年的报告说,80年代每年的弃婴是5000名,90年代是5万名,2010年代翻了10倍。还有个例子是,为了让弃婴不被随便丢在路边或者处理掉,有种“弃婴安全岛”机构,差不多算是福利机构,我国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地方。可是2014年,广州弃婴安全岛刚刚开办48天,就收到了262名弃婴,相当于每天有5个孩子被扔来这里。最后这个安全岛不堪重负,运营不下去,只能被迫关闭。现在已经2021年了,生活变得更好了,可是连住得起1.5亿豪宅的明星都说自己“养不起”,还弃养孩子。就是真的不要对“为人的标准”这件事,抱太大期待。舆论批判郑爽,因为她没当好母亲,通过代孕剥削别的女性的子宫与身体,更缺乏为人的道德;舆论放过张恒,因为他比郑爽更快一步、看起来更积极地当了父亲;舆论浪漫化张碧晨和华晨宇,是因为他们至少补票当了父母。看到了吗,这件事情的关键点之一在于:是不是全面履行了母职和父职。中国是一个特别看重家庭血缘联系的社会,随之而来的就是母职和父职在社会观念里全面渗透。在这之中,首先是大家对母职的期待又比父职高很多,比如我不觉得华晨宇“不知道有个孩子”这件事成立,一个男性是不是该做保护措施,这事儿有啥后果,都该知道吧,但骂华晨宇只图欢愉的人明显比骂张碧晨心机的人少多了。张碧晨微博下面的评论其次呢,就是这种父职和母职,和孩子之间也存在终身的深度绑定,比如现在的郑爽事件就是双方的全家一锅端,一人受罪连坐全家,这是很深远的文化了。但我们在批评、声讨这件事的同时,要清醒地意识到,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有能力、配得上当父母的。母爱、父爱,也绝不是天生。至于母职、父职,那是社会加到人身上的期望,它对一些人来说是本能,对另一些人来说不是,这种本能,并不会因为社会地位高低,金钱多少,发生正比例变化。这件事是很残酷的,但在郑爽对生命的漠视面前,我们需要正视这样的人性,才不会让这样的社会性,成为热搜里的个例。在这两个终会得到自己父母的孩子背后,每年还有10万甚至更多的孩子,无法得到自己的父母。PS:最近公众号打乱了推送时间,喜欢我可以点个“在看”,或者关注并星标我,这样就不会错过推送啦~《浪姐2》:女明星的乘风破浪,就是翻红吗?从郑爽看代孕业:被家暴逼做孕母,早产儿是废弃物那些男孩,都在抖音快手上被恋童癖盯着看姚安娜会发现,当明星比当学霸难多了《流金岁月》说明,我们的影视剧不允许女性有欲望即便是章子怡,演技也没法弥补年龄快手上的恋童癖们易烊千玺:学习怕死杨笠被举报,说明被激怒的男人不懂喜剧25岁欠120万,被网贷“网住”的年轻人《拆弹专家2》说:毁灭吧!香港童话大王郑渊洁,最开始是想当掏粪工人和诗人的油腻虽可耻但有用被盯上的女人:拐活的1万,杀死配阴婚10万因为丁真,直男的世界观崩塌了海南岛,今年国内最差电影节李现和陈立农卖腐,卖不过肖战×王一博香港导演脾气大,是一种文化说什么“演员请就位”,明明是资本挖好的坑《一秒种》,究竟删了几秒钟?
2021年1月2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浪姐2》:女明星的乘风破浪,就是翻红吗?

就像这个世界上永远是吃螃蟹的厉害,续集都要经历魔咒。《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第一期看完,没有第一季的观感好。如果第一季是蹚水过河,第二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关键点就在于,这一次的《浪姐》有了比较的样本。所以有时候,摸得到石头反而比摸不到更可怕。
2021年1月22日
其他

从郑爽看代孕业:被家暴逼做孕母,早产儿是废弃物

大家应该都对录音里“就弃养呗,就弃呗”、“这两个孩子七个月打都打不掉”这些话的时候感到寒心,仿佛他们在讨论的并不是两个孩子,而是两个麻烦、累赘、不想要了商品,急需被扔掉、处理掉。
2021年1月19日
其他

《流金岁月》说明,我们的影视剧不允许女性有欲望

范金刚和杨柯这两个角色都属于那种神来之笔的配角,特别情景喜剧的那种范儿,一个是用夸张戏谑的方法去说现实,一个用现实又直男的方式去教现实。
2021年1月13日
其他

即便是章子怡,演技也没法弥补年龄

剧集一开播章子怡的年龄感就奔顶上热搜,她自己是不认的,发了微博让片方别再炒作自己的“少女感”,但问题是,按照剧是2018年拍的来说,她的确以38岁的年龄演了15岁的少女不是吗?
2021年1月10日
其他

快手上的恋童癖们

你不好说这些视频的女孩子跳舞有多专业,她们的舞蹈多是以扭胯舞、顶胯舞这类性暗示极强的成人舞蹈为主,露脐小背心、贴身小吊带、小短裙、热裤是常见穿着,比如这则视频里,孩子竟然还对着镜头半撩起了衣服。
2021年1月6日
其他

易烊千玺:学习怕死

《送你一朵小红花》说的是两个脑瘤少年的故事,脑瘤意味着这个故事离死亡很近,拍过《滚蛋吧!肿瘤君》的韩延还直接把它作为了「生命三部曲」的第二部,所以这个故事和“死亡”有着紧密的联系。
2021年1月2日
其他

杨笠被举报,说明被激怒的男人不懂喜剧

他也讽刺了男性,比如说一个腿脚有问题的男人,不愿意去厕所小便,就在水槽里解决,被室友发现了,室友受不了,让他去窗台边儿解决,结果这个男人被消防员和路人围观了,因为他们都以为他要自杀。
2020年12月30日
其他

《拆弹专家2》说:毁灭吧!香港

大家都说邱礼涛是香港电影里的社会学家,这次的《拆弹专家2》就是个很好的研究样本,你甚至可以把它看成邱礼涛的一篇“香港社会学论文”,借“拆弹”,来说现实中的炸弹。
2020年12月24日
其他

童话大王郑渊洁,最开始是想当掏粪工人和诗人的

从郑渊洁跨越到郑爷爷,让人意识到原来《童话大王》已经是上个年代的事,在纸媒衰落的今天,一个人写一本期刊,从1985年写到2002年,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
2020年12月21日
其他

油腻虽可耻但有用

transferring
2020年12月16日
其他

海南岛,今年国内最差电影节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海南岛,国内第几电影节?》,今年,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2020年12月9日
其他

李现和陈立农卖腐,卖不过肖战×王一博

《赤狐书生》里的李现和陈立农,真的一点cp感也没有,对于一部以耽美为最大卖点的电影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失败了。但这也不是演员的问题。所以我今天打算说:
2020年12月4日
其他

香港导演脾气大,是一种文化

台下一阵偷笑,香港导演拍片会抓观众喜好的商业敏感度,放到综艺里也一样。香港导演脾气大很普遍,说粗口的大有人在,这情况普遍到遇到一个从不发火的导演,大家都觉得像珍稀动物。
2020年12月2日
其他

说什么“演员请就位”,明明是资本挖好的坑

都到了17进9,以正常竞赛逻辑,留下来的至少还行吧?节目也照这个逻辑,迫不及待从“毒舌狠批流量”,进入到了“花式比夸环节”。
2020年11月29日
其他

《一秒种》,究竟删了几秒钟?

因为工作原因,我在去年冬天看过《一秒钟》,大概一月份,影片入围柏林前后。看片地点在朝阳区的一个小酒吧里,地方挺小,挤了几十个人。
2020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