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主编一声“夜总会”,撕开了多少城市经济增长的遮羞布!
昨天政事堂写了一篇《出口下滑,是危也是机》,说中国出口的问题,决策者早就预见到了。
这是明线。
另一条线上,胡主编提出,要发展夜总会经济。说可以解决上千万人的就业问题,促进消费。
万叔小时候,家里小城,城市化水平还不高,外婆家后山有很多野果子,跟小伙伴一起去玩,顺便就会摘一些东西,带回家吃。
后来,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推平了山,填平了壑,曾经的后山全部变成了小区和商业中心。
想吃什么,玩什么,就去餐厅、广场、人工湖、古镇……
外婆家后来的橘子树,长得郁郁葱葱,但是那些摘果子的小朋友,已经不再惦记那酸酸的橘子了。
万叔说这个的意思是,工业,才是我们国家富强的根本,不是服务业,至少现在不是。
曾经夜总会的辉煌,其实是后山的橘子。
因为没有美团、大众点评,没有淘宝拼多多,也没有鳞次栉比的商业综合体,没有各种网络游戏和软件。
KTV、夜总会,才显得那么辉煌。
现在的年轻人,聚会去KTV的,已经越来越少了。
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明显是进步。
老胡作为60多岁的退休老人,代表的是那一代人的认知,理解过去,是很自然的事情。
他经历过那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那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入世之前,没有外部动力的时候,拉动消费的巨大力量。
年轻一点的,95、00后,大概不会理解,为什么以前有那么多的夜总会、歌舞厅。
因为你没在那个时代,你的理解都是道听途说的,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感受不一样。
但,万叔为什么说,这种事儿不靠谱?
不仅仅是因为胡主编说的,掺杂了涩情的东西,使得整体形成了偏见,核心还是由于,这玩意儿叫好不叫座。
举个例子,长沙花了几年时间,成为了网红城市,在广东的湖南人,应该都深有感触。
每到放假,各种人满为患的朋友圈,各种排队几千桌的文和友,甚至拥挤了京广线,喧闹了岳麓山。
在就业和名声方面,确实意义重大。
但是,去年长沙GDP一万亿,这些消费占多少?
你猜一下?5000亿?3000亿?1000亿?
都不是,占7%左右,而已。
大头在哪?大头在石化、机械、冶金这些工业领域。
明白了吗?
很多事情,如果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决定、下判断,容易走偏,这就是数据统计存在的价值。
跟之前的地摊经济一样,为什么万叔在多个场合表达,不看好?
因为小、散、乱,不容易形成规模。
现在各地方的决策者,工作重心在什么地方?
看哪些板块,带来了最多的财政收入。
过去是房地产,现在新工业逐步抬头。
除此之外,那些不赚钱的行业,和以工代赈一样,是用来发钱、保民生用的。
以前服务一家央企的时候,下面有一个房地产板块,去调研,总经理说了一句话,我们房地产,就像是夜壶,需要钱的时候就拉出来,不需要的时候就一脚踢到床下。
房地产还算多少见得光的。
那些集团的决策者们,如果下面是一个名声不好,又上不得台面,明面上贡献不出多少税收的公司呢?
你说暗地里有好处。小了,格局小了。
如果真实的接触决策者,你就会知道,很多人并不在意经济、钱本身的。
在意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上头把经济发展和个人绩效、前途大政绑在了一起。
这方面,全国最著名的东莞,不也是说干就干给清理掉了嘛。
那,胡主编,为什么要这么吼一嗓子?
在万叔看来,核心是给各地的决策者看的。
过去房地产经济发展太爽了,太顺了,各地方分公司的决策者,几乎不在意老百姓的生活,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
那些引起争议的酸橘子,太费事儿,就不吃了。
但现在,全球开始萧条,除了保房地产、搞基建这一条路以外,民营经济,被再次拉到了台前。
那些因为疫情失业的,普通人能做的,一定不是新能源、新材料、高科技这些。
万叔说过,普通人能做的商业,一定是那些细碎的,辛苦的工作,但比失业强,短期能填饱肚子,中长期有成长可能性。
像夜总会这类的行业,算是相对来钱快、收入高、门槛低的。
这个呐喊,与其说是一个思路,倒不如说是一个指标。
等到三、五年以后,经济开始好转,哪个城市的夜总会、服务业发展好、活力强,说明那个地方的决策者,在意老百姓的生活。
解放思想,放手去干,不折腾,不胡闹,自然能繁荣起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