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1000辆无人小车下线后,行深智能接受了九章智驾的独家专访

奚少华 九章智驾 2022-07-29


2021年12月28日,行深智能在长沙举办了“2021行深智能合作伙伴峰会暨无人车千台量产下线发布”,大会主题为 “行智未来深AI物流”。在峰会上,行深智能创始人兼CEO安向京宣布,公司第1000台无人车正式量产下线并投入运营。公司2022年步入加速量产阶段,将进一步抢占末端物流市场。


图:行深智能第1000台无人车正式量产下线

 

对于这些年行深在末端无人车领域取得的成绩,大家也都想了解一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定位自己?具体聚焦在末端物流的哪些细分场景?未来的战略规划又如何?针对这些问题,《九章智驾》有幸拜访了行深智能,并专访了行深智能副总裁谭筠。以下是采访的具体内容:

价值传递——赋能客户与合作伙伴


九章智驾:能否先介绍一下公司目前的业务?

谭筠:行深智能主要提供的是一整套末端配送的无人车解决方案,包括无人车、中台调度系统、前台应用系统等。我们的客户可以分为大B和小B,大B客户类似富士康、京东、美团等,他们有自己的前台应用系统,我们只需要提供到中台即可,负责接收任务指令并替代人工完成送货任务;小B客户的前台系统相对薄弱,我们可以提供前台的示例和针对性匹配开发。
 
九章智驾:行深自己不做无人车的运营吗?

谭筠:因为我们的客户都有不错的终端资源,比如俺来也在全国就有400多个学校资源,他们在运营方面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主要是赋能我们的客户,而不会和客户抢终端的市场,我们将自己的定义为“军火商”,为客户提供市场拓展的“装备”。当然,我们也会做一些试点项目,做场景和商业模式打磨,建立SOP,便于赋能合作伙伴和规模化复制。
 
九章智驾:是否会有售后的业务培训?

谭筠:有,但是我们希望不断简化系统的使用。举例来说,最初的无人车在使用方面是非常复杂的,使用起来就如同“开飞机”。现在,当你使用行深的自动驾驶系统和中台系统时,你会发现操作无人车就如同“打游戏”,只需要操控手柄或者在控制屏上点击就可以操作无人车。
 
未来,将会继续简化整个操作流程,把它变成一种“按电梯”的模式,只需要通过手机端输入密码登入后,并点击相应指令键,车辆即可自行完成任务。虽然无人车是高科技产品,但对于客户来说,在乎的是能不能实现商业价值。简单就是美。
 
九章智驾:能否大致介绍一下快递配送小车的整个业务流程?

谭筠:以“行深码上到”小程序为例,主要包括:客户预约、物品装车、无人配送、到站提醒、扫码取货等。在这个小程序上,我们也加了很多其他功能,比如水果配送、团购商品等。
 
图:“行深码上到”界面
 
九章智驾:发布会上提到了校园创业计划,是否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具体是什么样的模式?

谭筠:我们启动了一个校园“CEO”培养计划,将结合高校双创和自动驾驶实训项目,培养校园无人车的学生运营团队。行深将通过自己标准的运营流程、运营方法、自动驾驶技术、供应链、广告资源等赋能这些校园创业者,帮助他们通过行深的无人车,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创业。


深耕场景——把所有精力投入在一个方向上


九章智驾:目前公司已渗透的应用场景,如校园、园区、景区、厂区外,是否计划拓展其他场景?

谭筠:四大场景是我们已有的业务,都是聚焦在“低速、载货、限定场景”。2022年在一些城市会探索一个新的场景——社区,初期会先与一些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开发高端社区应用。
 
九章智驾:公司的产品目前已投放了多少台车?重点投放在国内哪些地区?

谭筠:截止到2021年12月28日,我们已投放了1000台无人车。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我们的车。
 
九章智驾:以一个校园为例,大概需要投放多少台快递小车,车辆的具体性能参数如何?

谭筠:根据数据测算,在一个校园场景中,平均1000-2000人铺一台小车。

目前,绝地系列无人车每天只需要充电一次就行,并且续航里程可达到100km,将尽可能地覆盖更大范围。车辆最高时速可达到25公里/小时,但是在校园里我们的车辆是按照非机动车进行管理,按规定不能超过15公里/小时。车辆在爬坡能力方面,可实现最大坡度20%。
 
九章智驾:一般情况下,公司末端配送产品单次配送的最大载重是多少、最多快件数量多少?

谭筠:我们无人车的最大载重可达到400公斤。以新产品为例,通常快件小车一共会有24个格子,左右各12个格子,每个格子会放置3-5个快件。
 
图:多格口无人配送车侧面柜门展示
 
九章智驾:能够容纳货物的最大体积是多大?对于特定快件如易碎品等,无人车是否也可以配送?

谭筠:因为我们的整个箱体的参数为1.2m*1m*0.9m,所以能容纳货物的最大体积约为1000升。特殊物品也可以运送,比如易碎品,我们会为用户打包完后装车。
 
九章智驾:校园场景快递无人车平均每天的运量是多少件?

谭筠:每一个场景的运量不同,有些会低一点有些会高一点,平均的话校园场景内每车每天大概在300件左右。在实际运营中每个运营商实际运营能力不同,开展的配送业务范围不同。我们无人配送车在校园可以支持多个业务,如快递、团餐、商品、水果配送或售配一体等,一台车单日有的可以支持500单甚至更多。
 
九章智驾:车辆是否支持全天候、全时段工作?

谭筠:白天、晚上都能用;我们目前给出的操作设计域是中雨、中雪以下,地面非结冰等条件。即使在大雨条件下,小车也能跑,不过我们会启用特殊模式,降速行驶。
 
九章智驾:公司对于单个快件的收费方式如何?

谭筠:我们客户的收费方式都不同,具体收费模式由客户来定义,有些会收费,而有些也不收费。对于行深来说,我们是一家无人驾驶核心技术公司,依靠我们的技术去赋能客户。
 
九章智驾:小车的出厂成本如何?其中,硬件成本主要包括哪些?

谭筠:我们的成本相比于行业整体来说相对较低,车柜分离的设计(标准的车+定制的柜),可以使得车辆平台标准化,进一步摊薄成本。硬件成本主要是集中在三电、计算平台、传感器。
 
九章智驾:具体合作模式有哪些?是否会有客户会选择租赁的模式?

谭筠:买车、租车都有。
 
九章智驾:公司面对来自一些互联网科技巨头的挑战,您觉得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哪?未来如何差异化竞争?

谭筠:我认为行深的优势主要是两点:第一是我们聚焦末端物流场景,是一个巨大潜力的市场;第二是战略方向的专注,我们始终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一个方向上。


技术与产能——我们有自己的节奏


九章智驾:公司目前产品是否完全去掉了现场安全员?一个后台远程控制员可以控制多少辆车?

谭筠:目前,产品是不需要现场安全员的;车遇到极端情况(被前后堵住),也会自主安全停车,而后呼唤远程支持。我们的MPI超过1000公里,也就是平均一辆车行驶1000公里,才需要人为去干预一次;在校园场景中,一个远程控制员大概可以管理5-10台车
 
九章智驾:对于车辆的自动驾驶感知功能来看,以一辆校园快递小车为例,大概配置了怎么样的感知融合方案?

谭筠:以目前新产品为例,配置5个激光雷达+10个超声波雷达+8个摄像头为主的感知融合方案。
 
九章智驾:公司的计算平台是以自研还是外部合作?是基于什么计算平台?一台小车的算力需求大概是多少?

谭筠:具体是哪家的计算平台,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定制。对于算力的需求,通常我们一辆车在园区场景的算力只需要30-60Tops。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场景,因为车上装了更多的感知设备,所以我们会相应增加算力。
 
图:行深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展示
 

未来市场——从校园到社区,我们要在全国铺设10万台车


九章智驾:对于目前的国内末端配送市场,公司的市占率大概是什么水平?

谭筠:当前提市场占有率的意义不大,因为末端配送最大的市场其实在社区,但是社区场景目前在商业模式和技术上都没有跑通。
 
九章智驾:公司计划未来将继续在市场上投入多少台车辆,主要将继续加大投入什么类型的场景、以及哪些地区?

谭筠:我们这次发布会新推出的无人小车产品将会是2022年的重点,预计全年将投放3000台新款车型。对于远期的计划,预计未来5-8年,我们将在全国铺设10万台无人小车。
 
九章智驾:公司未来会在哪些方面加大研发投入,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下?

谭筠:底盘、硬件、软件我们一直在持续投入研发。随着我们的车辆不断投入市场后,会有大量的数据帮助我去验证产品可靠性,也会不断地优化我们自己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在与一些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探索新的车型和应用。
 
九章智驾:校园快递无人车或者说整个末端配送,当前的主要瓶颈或者卡点是什么?预计什么时候爆发?为什么?

谭筠:主要问题还是成本,拐点就出现在收益显著大于投入的时候;随着芯片产能回暖、硬件成本进一步降低,有望在1年内迎来拐点。



九章智驾目前正在做一份汽车行业的匿名调查问卷:关于“好工作”、“好老板”、“好公司”的评判标准;调查对象主要面向从事于自动驾驶相关行业的人士。希望能够耽误您两分钟左右的时间,扫描下方二维码,帮忙给做个简单的问卷调查。


写在最后


与作者交流如果希望与文章作者直接交流,可以直接扫描右方二维码,添加作者本人微信。   

注:加微信时务必备注您的真实姓名、公司、现岗位

以及意向岗位等信息,谢谢!


关于投稿如果您有兴趣给《九章智驾》投稿(“知识积累整理”类型文章),请扫描右方二维码,添加工作人员微信。

注:加微信时务必备注您的真实姓名、公司、现岗位

以及意向岗位等信息,谢谢!



“知识积累”类稿件质量要求:

A:信息密度高于绝大多数券商的绝大多数报告,不低于《九章智驾》的平均水平;

B:信息要高度稀缺,需要80%以上的信息是在其他媒体上看不到的,如果基于公开信息,需要有特别牛逼的独家观点才行。多谢理解与支持。





推荐阅读:

九章 - 2021年度文章大合集


我们的个人命运,三分靠打拼,七分靠产业红利——《九章智驾》创刊词


“好工作”的最关键指标:场景足够复杂、数据量足够大、杠杆率足够高


转型经验分享|我为什么放弃做VC投资,去做自媒体?


自动驾驶人才眼中的“差老板”与“好老板”,分别有哪些特质?


为什么自动驾驶产业对操作系统的关注比芯片晚两三年?


什么是激光雷达的“发动机技术”?一文讲透行业技术壁垒


AVP的商业化之路还有多远?


调查问卷 - 关于“好工作”、“好老板”、“好公司”的评判标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