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津城生育意愿大调查:妻子说了算,“90后”最积极

天津日报 津报观察 2023-04-08

你愿意生娃么?生不生娃谁说了算?你会生几胎?生娃压力有多大?爸爸带娃么……面对一道道“灵魂拷问”,津城孩爸孩妈会作出怎样的回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多渠道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此后,国务院印发《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与此同时,一些地方也陆续推出各类鼓励生育政策,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生娃,成为近段时间许多“家庭会议”的话题。
日前,市妇联联合天津社会科学院专门就我市居民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开展了问卷调查,总共5392人参与,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002人、“双独”家庭1226人、“90后”1636人。你愿意生娃么?生不生娃谁说了算?你会生几胎?生娃压力有多大?爸爸带娃么……面对一道道“灵魂拷问”,孩爸孩妈会作出怎样的回答?

结论一:“90后”人群生育意愿相对积极


(问题:您家打算生几个孩子?)


结论二:女性生育意愿在家庭中占主导


(问题:您家的生育决定权,主要在谁手里?)

结论三:选择“生三孩”人群中,喜欢孩子的占比最高


(问题:如果您打算生育“三孩”,原因是?)

调查分析

1.生娃──生男生女都一样 养儿防老不吃香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到受访者打算生三胎的原因多种多样,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传统观念,把个人意愿和对孩子成长环境的考虑作为生育多孩的主因

其中,58.29%的受访者是出于“喜欢孩子”才打算生三胎的,43.32%的受访者认为“兄弟姐妹多对孩子成长有好处”,另外还有44.39%的受访者认为多生孩子是“多子多福”。选择“想再要一个男孩”,或者“想再要一个女孩”的比例相当,分别是22.46%和22.99%,一方面说明关注孩子性别的人占比不多,另一方面也说明受访者对生男生女的偏好没有什么差别。此外,还有26.2%的受访者表示打算生三胎是为了“养老更有保障”,但也有34.10%的受访者表示不同意“养儿防老”这一传统观念。
大学毕业后留在天津工作的魏先生,是一名来自“双独”家庭的“80后”,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关于“养儿防老”这一话题,他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我是山东人,父母今年快70岁了,除了前几年因为要替我们照看孩子,父母在天津居住了几年,其他时间都在山东老家。自从我18岁求学离开老家,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陪伴都很少,更别说照顾父母了。我这一代是这样,更别说下一代了,我是不敢指望孩子今后能为我付出多少,但也非常渴望等我老了,孩子能陪伴在身旁。”
在受访对象中,当问及在目前的三孩政策下,您打算生几个孩子时,多数受访者徘徊在一个和两个之间,41.52%的受访者打算生一个孩子,26.71%的受访者打算生两个孩子。其中,
  • 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访者打算生一个的比例占47.3%,高出全部受访者水平,但打算生两个孩子的比例低于全部受访者水平;

  • “双独”家庭受访者目前打算生一个孩子的比例占50.4%,同样也高出全部受访者水平,但打算生两个孩子的比例低于全部受访者水平;

  • “90后”受访者目前打算生一个孩子的比例是48.7%,打算生两个孩子的比例是25.9%,所以相对年轻家庭的生育意愿稍高,但总体占比仍然偏低。


当受访者面对“如果政府在政策上鼓励,制度上奖励多生孩子,您愿意生育几个孩子?”的问题时,全部受访者中愿意生二胎的人数增加622人,比例上升了11.53个百分点,占38.24%。

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访者二胎生育意愿提升14.1个百分点,占35.5%;“双独”家庭受访者生育二胎意愿提升15.6个百分点,占31.8%;“90后”受访者生育二胎意愿提升12.8个百分点,占38.7%。(见下图)



可见,出台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对生育意愿有一定的正向刺激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政策设计上要从全方位出发,综合考虑入托、入学、医疗、文娱等养育成本,尽快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减轻群众生育养育负担。

2.养娃──教育、吃穿、买房位居养育成本前三位

从调查结果看,在养育孩子主要负担中,经济、时间、精力3个选项,经济负担占比最高,达到19.97%,三种情况都有的占比为67.77%,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认为养孩子的负担相比一般人群高出7%。在调查中仅有4.19%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什么负担。(见下图)


经济负担是影响目前生育意愿的主因,这其中包括教育、日常生活、医疗保健、文娱休闲、孩子结婚买房、请人照料等方面的开销。对于“目前情况养育孩子的经济负担主要是什么”的问题,全部5392名受访者认为“教育费用”“日常吃穿生活费用”和“孩子结婚买房的费用”位列养育成本的前三位。相较于其他养育成本,教育成本在“养育成本”中占较大比例(见下图)



在采访中,很多家长也表示对教育的投入是值得的。

在南开大学任教的张女士认为:“孩子得全面发展,为的是孩子能有好的学业,能考上好的大学是跳出圈层的最简便路径,我们做家长的多做功课,多花点钱,只要能帮孩子提高成绩,这些都值得。”阳阳是一位“90后”新手妈妈,她说,早在半年前就已经找好了月嫂,宝宝的早教玩具也没少准备,“现在孩子的智力要从小开发,不能错过大脑发育黄金期。”

本次调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访者在“文娱休闲”“孩子结婚买房”和“医疗保健”方面的开支都差不多。这类受访者养娃除了更加重视教育投资以外,在其他方面的养育开支也比较平均,说明他们比较重视孩子的全方面发展。

黄先生毕业于国内某高校,现在是一名小学生的父亲。因为一直有双方父母的照顾,孩子上小学前,他几乎没怎么管过。“现在孩子要上小学了,虽然学费书费全免,可其他教育花费一点不能少啊,游泳、滑冰、画画、书法,这些都是教育投资。孩子长得快,不光衣服,这鞋子,一年就得买好几双。”黄先生说。

根据“育娲人口研究”发布的2022版《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显示,全国家庭0至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

3.带娃──高学历人群中奶爸数量超两成

调查显示,在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婚人群中,孩子妈妈带娃的占47.1%,爸爸带娃的占21.5%,长辈带娃的占60.1%;“双独”已婚人群中,妈妈带娃的占43.3%,爸爸带娃的占19.8%,长辈带娃的占66.0%;“90后”已婚人群中,妈妈带娃的占45.7%,爸爸带娃的占11.9%,长辈带娃的占54.8%。

在当今大多家庭中,孩子由长辈或妈妈带依旧占主流,但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转变,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也迎来更多转变,在调查中87.8%的人对爸爸应该积极参与子女养育达成共识。就此记者采访了三个家庭,看看这些爸爸在抚育孩子方面有何不同。

A  妈妈吴女士:“爸爸工作太忙,孩子跟爸爸都‘不熟’。”

吴女士的丈夫是一家著名“互联网大厂”里的程序员,工作“996”是常态,加班到三更半夜也是有的,因此,他们家是标准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孩子父亲几乎不参与育儿过程。

“他工作一直忙,我也能理解,但孩子还小,孩子需要爸爸时,他都不在,孩子比较失落。”吴女士说,她担心父亲陪伴缺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看过一本书上说,3岁前是孩子的情感建立期,如果这段时间,父亲很少参与孩子的成长,孩子就难以对父亲产生过深的亲情和依赖感,对爸爸感情淡漠,跟爸爸不亲。”

B  爸爸林先生:“养孩子的事我不懂,还是别去添乱了。”

林先生是典型的“90后”青年,孩子出生后,一家老少齐上阵带娃,他也乐得清闲。“我媳妇刚怀孕时,我们俩也买了一堆育儿书,打算提前学习学习,科学带娃。可孩子出生后,我妈和丈母娘轮番抢着带,生怕我们俩带不好,后来索性都是他们带孩子了。”林先生说。

现在,林先生的女儿已经5岁,这么多年没带孩子,已经越来越不知道怎么带了,“她5岁了,越来越大了,每周周末才回自己家来住,平时都住姥姥家或奶奶家,好多事我们已经不懂了,还是别去添乱了。”林先生说。

C  爸爸李先生:“‘奶爸’这个角色,也还不错。”

李先生曾经也是“工作狂”,为了做好一个设计作品夜以继日。“曾经觉得工作是一切,后来结婚有孩子了,觉得家庭才是最重要的。”李先生说,由于妻子工作也很忙碌,双方老人都在外地没办法帮忙,他跟妻子必须有一个人辞职在家,专职带娃。

李先生考虑到自己是做设计的,在家也能接活,他便主动提出,扛起了带娃重任。“我一个大男人,带孩子去上早教课,人家都是妈妈去,只有我一个是爸爸陪,开始有点别扭,后来慢慢习惯了。”如今,李先生已很好适应了“全职”奶爸的角色,因为带娃颇有条理,还有一些妈妈向他请教“带娃经”。


是否担心就业歧视?

几年前,一则女高管哺乳期遭公司辞退的事件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职场中侵犯女性平等就业权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女性的生育顾虑。

在调查中,面对“鼓励生育会加剧对女性的职业歧视”问题时,43.75%的受访者表示同意,31.79%的受访者持否定态度。其中,明确表示“非常同意”与“非常不同意”的受访者分别为17.73%与18.34%。(见下图)



许多人也存在这样的观点:女同事生孩子不应被歧视,工作上有暂时空缺,就相互补台,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生小孩对她们产生非议。而且,很多生完孩子的女同事在工作更加努力,让人钦佩。她们是妈妈,她们也不只是妈妈,还是优秀的职场人。

目前,在鼓励生育的政策背景下,消除女性顾虑,破除生育障碍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撰文: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高原 张雪筠

本报记者 孟若冰)

推荐阅读·津报观察
一周记事 | “世校赛”在津举办,职业教育再迎高光时刻
健康周末 | 年轻小伙子收到病危通知书!“火箭心”这样让“最糟糕患者”获新生
天津市工商联(总商会)换届,娄杰当选主席(会长)
一周记事 | 从房子车子到夜市小吃,天津全方位提振消费



← 老铁请扫码关注天津政能量感知发展新趋势


天津日报时政部 津云·津报观察工作室 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