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疯狂的“芒果”
芒果本是一种原产印度及马来西亚的漆树科常绿大乔木,是著名热带水果之一。
印度栽培芒果的历史最久,产量最多,占世界产量的80%。
目前,人们一致认为,第一个把芒果介绍到印度国以外的人是中国唐朝的高僧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有“庵波罗果,见珍于世”这样的记载。
而后传入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再传到了地中海沿岸国家,直到18世纪后才陆续传到巴西、西印度群岛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等地,现在,这些地方都有大片的芒果林。
我国芒果的经济栽培地区有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栽培最多的是海南省,年产约500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巴基斯坦和中国新疆接壤,还毗邻阿富汗和印度,在南部还有一大片沙漠。所以很难想象,巴基斯坦竟然盛产芒果。
其实,巴基斯坦幅员辽阔,南北纵深很长,它的南部濒临阿拉伯海,地处南亚,气候湿润,的确是盛产热带水果的沃土,还被人称为“水果篮”。
而文革中的芒果热,就是源于巴基斯坦带来的芒果,还引起了一场巨大的“崇拜”热潮。
1966年,文化大革命伊始,红卫兵小将开始“造反”。
1968年夏天,红卫兵派系争夺权势,持续武斗。
于是,毛泽东派工人进驻了清华大学。为了向工人表示感谢,又给他们送来一篮子芒果。这是前一天来访的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带来的礼物。
没想到,这一篮子芒果,引发了一股巨大的冲击波。
与此同时,他们还收到了最高指示,说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得到这种认可让他们非常兴奋。
进驻清华大学的一位工人说,“军代表双手捧着芒果来到我们工厂。我们讨论该拿它怎么办:切开吃了还是保存下来。最后我们决定保存。”
“我们找到一家医院,把芒果放在福尔马林溶液里,做成了标本。那是第一个决定。第二个决定是做蜡芒果,每个蜡芒果都有玻璃罩。做好了,革命工人每人发一个。”
真芒果有更大的用途。敲锣打鼓、夹道欢迎中,工人代表把真芒果送到机场。他们包了驾飞机,将一枚芒果送到上海的一家工厂。
芒果开始烂了的时候,工人削了皮、把果肉放在一大罐水里煮,水成了“圣水“,每人尝一勺。
1968年8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有一幅图片:首都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革命战士,聚集在毛主席赠送的芒果周围,热烈欢呼,纵情歌唱,最忠心的祝愿毛主席万寿无疆!
芒果热席卷全国,这种金黄色水果快速出现在海报、瓷器、纺织品上,作为伟大领袖的象征,为人们所崇拜。
当时流行的诗也反映了这种心态,比如,“看到金芒果,仿佛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
芒果游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芒果成了和平、宽容的象征。人们愿意相信写在搪瓷盘上的那句承诺:颗颗芒果恩情深。
不久,芒果也成了表忠心的对象,一些仪式模仿古老的佛教、道教传统。芒果甚至还被摆上祭坛,工人要冲着鞠躬。
芒果被比作神话传说中的灵芝、寿桃。
在全国迎接芒果热潮中,广州供电公司也收到了一个珍贵的芒果复制品。
当时,广州供电公司在北京参加全国电力部大会,介绍公司的先进经验。
那时候是特殊时期,有很多工厂停工了,但广州供电公司一直坚持(开工),受到了电力部的表扬,电力部还当场决定将芒果复制品送到广州。
1968年10月,芒果到达广州白云机场。这天,几百名电力工人一大早就候在机场,列队敲锣打鼓迎接芒果。
芒果放在一个包装精美的玻璃盒中,由工人代表悉心捧着,人们热烈欢呼,很多人把喉咙都喊哑了。
在迎接芒果的现场,每一个人都极力睁大眼睛,想看清楚这个芒果到底是什么样。但出于对毛主席赠送的礼物的尊重,每一个人都不敢凑近去看。
最初,这个芒果被放置在广州供电公司位于泰康路的原址,公司还专为芒果开辟了一间空房,让来自基层的工作人员都能参观。后来,供电局数次搬迁,但芒果一直被珍藏着。
在广州供电局的档案室里,一个硕大的芒果放在铺好红布的碟子上,静静地安放在一个透明玻璃箱中,箱上还有“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字样。芒果色泽呈暗黄绿色,不仔细观察,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塑料芒果。
芒果也成了宣传部门的一份“厚礼”,他们迅速生产出一系列芒果主题的日用品,床单、托盘、脸盆,芒果味儿的香皂、香烟。
1968年国庆节游行彩车上也出现巨大的芒果模型。
并不是所有的人对芒果都如此痴迷。
有人说,“报纸上登了芒果故事的时候,我觉得很滑稽、愚蠢,荒唐。我从来没有吃过芒果,但我知道芒果是水果,任何水果都有坏的时候。”
但是,那些公开表述怀疑的人受到了严厉惩罚。一位乡村牙医把巡游的芒果比作红薯,被当众羞辱,判了刑。
一年半之后,芒果疯降温了。没过多久,停电时人们开始用丢弃的蜡芒果当蜡烛。
1974年,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访华时带来一箱菲律宾芒果。江青把芒果又送给了工人,工人们举行了仪式、表示了感谢,但是,已经没有了当初那样的疯狂。
后来,江青又下令拍摄电影“芒果之歌”,但是发行不久,就到了1976年10月,影片停止了公映。
这成了芒果故事的最后一个篇章。
防失联,加微信yygua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