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举办第4期闭门研讨会,聚焦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FOCUS ON US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2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先后印发《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从确保涉农金融投入稳定增长、优化涉农金融供给体制机制、聚焦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增强保险功能作用、强化农村金融环境建设等方面,以及支持小微企业减负纾困、恢复发展等方面,均提出了具体工作举措。普惠金融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议题。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进一步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任务,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印发了《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2022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供给。围绕“六稳”“六保”战略任务,巩固完善差异化定位、有序竞争的金融供给格局,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稳步增加银行信贷并优化结构,丰富普惠保险产品和业务,促进综合融资成本合理下降。
《通知》明确了全年工作目标:总量方面,银行业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结构方面,力争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中信用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贷款户中首贷户的比重,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实现全年新增小微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成本方面,在确保信贷投放增量扩面的前提下,力争全年银行业总体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
《通知》紧扣高质量发展和小微企业纾困恢复的迫切需要,细化了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要求。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的中长期信贷投放,积极支持传统产业小微企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发展方面的中长期资金需求。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对接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信息对接机制。完善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服务,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鼓励银行与外部投资机构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服务小微科创企业的新模式。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适当的外汇避险产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承保覆盖面和规模。通过随借随还、续贷等方式优化小微企业贷款的期限管理。对临时经营困难但确有还款意愿和吸纳就业能力的小微企业,统筹考虑贷款展期、重组等手段,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还本付息方式。
《通知》强调,银行保险机构要围绕保就业保民生任务,对新市民、个体工商户、依法无需申领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者的金融需求积极响应,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性。同时,要着力改善金融资源投放的区域均衡性,特别是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向欠发达地区的小微企业倾斜信贷支持。
《通知》还就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推进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任务专题进行部署,明确提出各级监管部门和各银行保险机构要主动参与推进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有序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提升信息数据可用性,完善平台功能。重点总结推广省市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的良好经验,提高区域性信息集成共享和应用效率。强化银行保险机构自身数据能力建设,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快大数据金融产品开发应用。特别强调完善涉企信用信息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规范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近年来,银行业保险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连续四年实现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2月末,贷款余额19.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1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11.15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达到3450.58万户。2022年前两月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57%,自2018年一季度以来保持稳步下降态势,已累计下降2.24个百分点。
主题演讲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赵庆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小企业金融部)总经理耿黎、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微众银行企业金融总经理公立受邀进行主题演讲,从监管思路、实践创新、问题风险、应对之策等方面展开分享。
专家点评
圆桌讨论
会议认为,普惠金融是时代赋予金融业的使命,我国已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机构积极行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提升,质效不断提高。特别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非接触的运行模式促进了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和强大韧性。
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
普惠金融最贴近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和金融为民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时代赋予金融业的重要使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 2020)》,对发展普惠金融作出全面部署,2019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提出明确要求,普惠金融贷款增速不得低于30%。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农村数字金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金融监管部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普惠金融的战略部署、出台细则推动普惠金融政策落实落地。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增效,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通知》,强调加大投放力度。
会议认为,近年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大力推动普惠金融事业取得多方面积极成效。
一是 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国乡镇银行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乡镇保险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已实现全覆盖。
二是 服务规模不断提升,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涉农贷款余额、农业保险保额等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三是 服务质效不断提高,成本更低、更精准、满意度更高,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下降,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逐年提高。
数字技术赋能
普惠金融迈入新时代
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难得机遇。金融科技水平日益提升,金融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社会需求不断扩大,市场分工更加清晰,科技监管手段加强等,都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和环境。
会议指出,数字技术运用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降低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的限制,有助于推动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能够享受到现代金融产品和服务带来的便利,为解决普惠金融难题、推动普惠金融可持续、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数字技术运用有效降低获客、运营和风险识别成本,提高业务流程效率。
移动互联让金融更加高效、便捷地触达小微企业客户,尤其在疫情背景下,“无接触”式服务保障了客户和从业人员安全。外部平台数据的对接、智能化场景的搭建,让批量获客、客群深度经营更加便利,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获取、提炼多维度的信用信息,搭建客户画像模型,更加直观、精准地反映客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提高审批效率,有效降低了信贷的风险成本。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触发式贷后预警模型,能够辅助贷后管理人员缩小风险业务排查范围,大幅降低贷后核查难度,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
会议强调,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包括法律制度滞后带来的矛盾和问题,基础设施支撑如信息基础设施、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基础设施仍有不足,风险防控难度增加,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个人隐私保护任重道远等。目前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上也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滞后、缺乏有效监管及数字鸿沟等问题。
久久为功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会上,各类市场主体对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质量和深度,作了实践分享和充分建议。
一是 将发展数字产业链金融作为数字普惠金融的着力点之一,建立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供应链金融,让金融机构更好掌握真实的供应链交易信息。
二是 将推广数据要素交易市场作为数字普惠金融提速发展的动力之一,通过数据安全交易实现金融服务降本增效。
三是 打通政府层面数据,强化相关顶层设计,更清晰地界定涉企数据与个人隐私,对企业数据与个人数据的使用和管理做好差异性设计。
四是提供配套鼓励性政策,在监管和考核政策上区分各类主体,区别指导不同贷款类型,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五是打通小微信贷资产证券化之路,多渠道拓展民营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金来源等。
往期推荐
关于我们
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China Forum for Digital Finance Cooperation),是由北京市朝阳区创世数字金融促进中心发起和运 营的、中国数字金融行业领域相关的机构和个人自愿结成的、非官方、 非营利性、定位合作交流的高端平台。
作为国内以推动数字金融领域合作为核心宗旨的新型智库,论坛将以 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目标,以促进数字金融务实 合作为要务,以智库建设为依托,搭建政产学研沟通交流与合作平台, 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凝聚共识、建言献策。
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