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多渠道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空间载体

浙江大学 启真新论 2023-02-21

对如何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空间载体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往多年的发展经验已经表明,空间载体建设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而且事实上,在民主政治的空间载体建设方面,全国各地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



第一类是实体空间,即人们日常所说的物理空间。


同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关的实体空间主要有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系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家、居民议事厅、小区会客厅、村民协商议事厅等。例如:



基层立法联系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初提到的就是立法决策问题,而立法决策的民主基础来自公共空间或依托于空间载体,即基层立法联系点。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立法直通车”,起到了接地气、聚民智、汇民意的重要作用。


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系点:这是各地从微观层面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的改革性探索。上海通过“家、站、点”平台,即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系点,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家、站、点”有楼宇、社区和乡镇三个场景,不仅是个物理空间,也是个网络空间,尤其是楼宇“家、站、点”线上互联实现代表接待24小时不打烊。



第二类是网络空间,属于虚拟世界。


网络空间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媒体平台的出现,为参与式民主理念注入了新动力,拓宽了公民与政府联系的新途径。各国的实践经验都表明,通过各种数字媒体平台与公民互动,科技尤其是大数据、网络技术的赋能让人民民主更加能够实现“全过程”。



自2013年1月以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以“浙江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走出一条通过互联网平台创新人大工作和代表履职方式的探索之路。目前,人大代表履职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几十万人,基本实现在浙江的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全覆盖。



那么,又该如何推进上述两类空间载体建设呢?


第一,拓宽空间载体的多样化,重点是建设社区空间。社区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性空间载体,发展社区公共空间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点。


第二,打造和强化已有空间载体的民主元素。将更多的民主元素、更好的民主形式注入到已有空间载体上,在居民中间建立起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参与形式。


第三,加强空间载体的制度化建设。民主的制度化是人民民主的基本要求,通过相关制度及法律,把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全过程”明晰化、程序化,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落地。在这方面,可以通过空间布局、设置的标准化,以及空间运作的流程化或程序化来实现。



空间载体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需求,也可以凝聚共识,汇聚精神力量。在实体物理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建设上,我们已积累了很多经验。未来,需要对已有空间载体的民主元素进行巩固与加强,拓展新的空间载体,尤其是社区空间的打造,并在制度化包括法制化上下功夫。


总之,打造一个助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具有实用性、便利性、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作者介绍:

郎友兴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文题为《拓宽空间载体,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载于《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4期上。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选稿编辑:王甄玺 田重

今日编辑:徐一凌

图片来源:王磊、视觉中国、刘周《杭州初印象》

责任编辑:江宁宁 金云云


往期推文:

以产权激活企业技术创新

刘同舫: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任少波:更加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

数字技术何以提高基层监督效能?

如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什么是未来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