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丨浙大智库青年共话新阶段高质量发展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直面问题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本期,获评2022年度“智库青年之星”的10位老师,将结合本次两会和自身的智库研究,谈谈新阶段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热点,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智库学人担当。
加快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建设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
冯洋
在2023年3月初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提请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建设是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水平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具体体现。世界主要的数字经济体均将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作为本国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并将此项改革作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解决社会难点问题的突破点。
当前浙江、上海两地政府已启动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目前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建设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围绕重点与难点问题,构建行之有效的基本规则。我认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法律制度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提升公共数据市场化配置效率为目标,将竞争性授权作为配置的主要方式;二是合理设置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授权相关主体的改革积极性;三是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在遵循市场机制的同时也应兼顾公共利益。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承载着突破公共数据开放改革的困境、加速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重任。下一步,中央应当鼓励不同省市政府开展差异化的授权运营试点,通过地区之间制度竞争的方式产生行之有效的授权运营模式与具体规则。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立法实现改革目标的关键在于防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财产权利被个别利益主体垄断,这要求在立法中合理嵌入竞争性授权、激励机制等纠偏规则,并强化对公共利益的保障。
推进汇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朱芳菲
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
李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时代之问。基于长期在西藏和涉藏地区调研的积累,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目前我正组织团队开展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各民族共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课题研究,以期通过田野调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具体实践,提炼互嵌发展的有效经验,促进青藏高原与全国一道,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当前东部人口快速流入地区已成为民族工作的重点区域。如何在东部形成各民族深度互嵌的社会结构,实现互嵌式发展,是我们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促进更大规模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东部的产业链参与、社会结构进入和逐步市民化,事关我国民族人口空间分布的历史性重塑,是“国之大者”。我承担的浙江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正就此问题进行更具操作性的对策研究,希望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更好落地实施贡献力量。
让“新市民”更加“市民化”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李林林
我所在的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近年来围绕与农业转移人口相关的就业创业、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产出了系列研究报告。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方案》中提出的“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的机制”目标,结合浙江省内近年来相关探索实践,对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分析,为推进我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数字化赋能双链融合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宋华盛
我曾参与浙江省经信厅产业链数字化治理系统“产业链一键通”和科技厅创新链数字化治理系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台的开发建设,两者都被评为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直接上线运行服务于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和创新主体;与经信厅工作专班合著《产业链治理数字化改革:理论和实践》;并在相关文章中提出应把握产业链和创新链“双链融合”的重要时间窗口,为打造制造业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正在承担关于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深度融合的地方合作项目以及“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教育部项目。结合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参与改革实践,我曾撰写多篇相关智库报告,形成一些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
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将来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如何通过数字化改革,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引领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体系现代化。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陈川
近年来,团队持续探索数字技术嵌入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之后引发的组织变革、制度变迁等一系列问题。团队通过在杭州、湖州、金华、衢州等地的长期跟踪研究,深入问题现场,与政府、农民、企业等不同主体开展座谈,从平台建设、系统应用、空间再造、产业融合、就业拓展等视角,总结地方创新实践,凝练了一批可复制、利修法的经验,撰写并提交多篇高质量智库专报。
系统性的研究结论充分表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数字化是科学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心怀“国之大者”,团队将继续扎根中国大地,关注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所需,从技术理性、制度理性、价值理性视角探究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数字鸿沟、制度阻碍等问题,让研究更能够顶天立地,助力乡村振兴。虽然数字乡村建设任重而又道远,但在中国这片沃土之上,加速创新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必将培育更多数字之才,浇灌更多时代之花,结出更多现代化之果。
共同富裕看浙江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苗青
作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交出了满意答卷。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65元,比上年增加231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2年的2.37下降到2022年的1.9。城乡居民收入比倍差越小,说明城乡贫富差距越小。正如一些专家所言,即便是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微差别”,也见证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变化。可以说,浙江这块热土上,大家都在奋力续写建功新时代的辉煌。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其难点在于“提低扩中”,让低收入人群迎头赶上。我认为,要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发地方特色产业;要加快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经济带头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要重视低收入人群的教育覆盖和人力资本投资,化解代际不公;要大力发展慈善信托、社区基金会、企业基金会等鼓励第三次分配的创新载体,为先富带动后富搭建平台;要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奏响共同富裕之曲,绝非轻而易举,既需要各级政府的统筹部署,还需要企业、社会、个人等多股力量各展其能、齐心合奏。
展望中国式文艺现代化道路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
林玮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道路是一条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衔接延安文艺传统,通向数字化前景的光明大道。其中,既需要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革命文化的过程中汲取养分,形成“向上向善的文化”,又要展望未来,瞩目网络文化,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数字中国”的广阔前景,夯实“文化强国”基础,用文艺发展推动中华文化创新。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一直关注文艺发展与媒介变迁相互协调的有关问题。我们发现,成长于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热衷于网络文化创新,但作为智能互联网基座的“算法传播”又极有可能整合,甚至操纵这种创新的取向。文化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中国式文艺现代化道路需要把数字化作为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各类平台和广大网民创作生产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产品;同时,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和中华文化数据库的建构要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相结合,与青年一代、老年一代的价值认知、话语体系、审美惯习都能相于对话,让中国式文艺现代化道路真正能够为满足公众不同需求所行、为提升国民文艺素养所拓,使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真正做到全民共享,也为全民所喜闻乐见。
让每个青年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董扣艳
今年的两会注重倾听青年声音,聚焦青年就业创业、婚恋交友、租房购房、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社会融入等急难愁盼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政策建议。近年来,我把自己的研究关注点聚焦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结合青年一代所处的时代境遇,分析新时代青年网络阅读、网络消费、网络直播、网络怀旧等行为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揭示青年一代的思想困惑和精神诉求。这让我的研究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在发表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的同时,也产出了一批较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
两会召开后的第二天,我就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了就业市场上存在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和学历歧视等问题,并组织同学们就代表们的提案展开交流与讨论。在智库研究方面,当前我和我的团队,正在对二次元、互联网“考古”等青年现象展开调研,争取产出更多符合青年实际、传递青年声音的研究成果,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贯彻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贡献力量。
江海潮涌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薛天航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重大成果不断涌现,新时代“长江之歌”已经奏响。我们通过政策溯源、调研走访等研究发现,长三角一体化仍存在改进空间。诸如长三角科创要素协同效率不高、区域性股权市场未建立、跨区域科创基金支持不足等突出短板,也迫切需要发挥顶层设计作用,以更深层次改革来进行突破。要将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更好结合起来,最大化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联动作用。例如,要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通区域要素流动制度性壁垒,促进金融资本、科技人才的跨区域流动。再如,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区域产业格局,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影响力持续快速增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重视数字经济等新兴经济形态的作用,以数字变革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的内生动力。
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科技自立自强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接下来,我们要在我校雄厚专家力量的指导下,积极展开研究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完成高质量的理论成果和决策咨询报告,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本文由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供稿,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号 浙江大学报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
今日编辑:徐一凌
责任编辑:金云云 江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