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引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基地建设
一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二元论”认知结构,一元融合教育和科研的能力体系及制度规范尚未真正形成,需要以一体推进的新理念实施融合贯通的人才引育。
强化科教产教融合和人才引领贯通培养。探索学生进入重点实验室、重大创新平台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制度模式,推进学校和科技领军企业联合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和实践平台,推进顶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引领“强基计划”“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等贯通培养行动,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模式。
构建高能级平台汇聚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打造高端人才特区,延揽全球顶尖人才,引育战略性科技创新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杰出青年人才,强化关键领域人才团队和梯队建设,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二
我国高校学科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的效能还不够高,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还比较缺乏,科技创新存在组织模式“小、散、虚”和创新链条不完整的弊端,服务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存在短板,需要以一体推进的新理念系统塑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建强引领性战略性重大创新平台。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国家实验室(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医学中心等战略性创新平台,联动省实验室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先行先试由战略科学家领衔负责新型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打造人才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推进战略科技人才领衔的有组织科研攻关。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探索有利于集中攻关和合作攻关并进的创新结构,建立战略人才引领的有组织科研模式,鼓励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的人才调配,创新学科交叉会聚机制,开展组织灵活的创新创造和集成攻关,以体系创新营造一流创新生态。
“三位一体”推进新型校地校企合作,打造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基地。
近年来我国高校更加重视社会服务职能,不断优化服务体系布局、壮大创新服务力量,但普遍面临着高质量转型的紧迫压力,对如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战略思考和创新举措有待强化,在应对人类重大挑战和区域重大需求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需要以一体推进的新理念建构战略性社会服务能力。
对接重大需求打造人才汇聚的高能级平台。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立足浙江高水平服务“两个先行”战略需求,做强校地共建高能级平台,提升平台人才集聚和创新支撑能力。
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贯通。深化学校与大企业战略合作,提升新时期校企合作层次能级,瞄准行业技术攻关重大需求实施人才引领、创新驱动的强链行动,着力构建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的创新机制,探索有组织产学研合作和高水平成果转化路径。
“三位一体”推进全球开放发展战略,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办学的战略基地。
当前,我国高校不断走向国际舞台中央,但还没有在全球教育和创新圈中发挥引领作用,与世界一流前列大学的实质性合作不足,牵头发起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全球话语议题还很少,需要以一体推进的新理念推进全球开放发展和塑造国际声誉影响。
更加积极融入全球教育和创新网络。加强与世界顶尖大学、科研院所和国际组织合作,推动更多师生“走出去”和“引进来”,谋划发起或参与更多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着力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全球学术影响力。
更加主动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需求。大力实施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教育和创新治理,推进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深度对话,构筑世界人民增进文化交流、共享文明成果的战略平台。
徐贤春:浙江大学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图片来源:朱原之 刘涵 王磊 浙江大学微信号
今日编辑:刘蕴晗
责任编辑:金云云 李真鸣
往期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