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书记首次提到这个词

浙江大学 启真新论 2024-03-21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期间,提到一个新词汇——“新质生产力”。总书记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我的理解是“新的、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规律的、持续向上向前发展的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诞生于新的制度、新的理论、新的技术,由创新推动,是人类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断深入和提高的结果。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载体,充满生机活力,是奔涌着向上向前的力量。

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在创新,通过不断创新实现生产力的持续向上跃迁。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涌现和发展既是创新驱动生产力跃迁的结果,又是推动创新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是人类对自然探索和理解的产物,而科技进步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断深入和提高的结果

科技进步不断创造出新的生产技术,并将其与劳动力相结合,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率。科技进步还能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又导致了生产力的跃迁,显著加快了产业变革、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引领社会发展,唯有科技创新形成的生产力才是新质生产力,只有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





形成新质生产力,重点是理论创新。


科技创新离不开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是在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只有有了新的科学理论的指导,科技创新才能取得显著的进步。反过来,新的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往往也会加深人们对基础理论的认识,促进理论创新。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基础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产物,而基础理论的创新往往需要持续的、长期的坚持和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推进基础研究和实现基础理论的创新突破,必须尊重基础研究的发展规律和基础研究人才的成长规律,尤其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和耐心,要坚持长期投入。



形成新质生产力,还需要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又都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通过激励和约束影响人们的行为,决定着包括智力资源在内的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从而决定了各要素的生产效率。

制度创新本身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制度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能够引导社会资源投入到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活动,而一个坏的制度则可能成为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阻碍。

新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认为,制度是决定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发展的过程通常也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也是制度之间的竞争,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容易流向那些制度环境更好的地方。

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创新的重要性,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管理制度,为基础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跃迁。





形成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重要抓手。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战略新兴产业具有战略性和新兴性两个基本特征,现阶段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样,未来产业也是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反映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兴产业,区别在于其尚处于早期萌芽阶段,体量小,但是发展空间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都以重大科技突破为前提,以新制度、新理论、新技术与经济实践活动的融合为基础,是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经过市场化、产业化之后形成的或者正在形成中的产业形态,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结果和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又是创新要素资源的集结地和新制度、新理论、新技术的孵化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集了大量站在科学技术前沿的高层次人才,在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普遍采用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也是资本进入和研发投入的重点领域,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的集结地,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

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就是汇聚创新要素资源,是推动创新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其中,政府要积极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但根本上是要不断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金融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调动起各方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一股开拓创新、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作者介绍



张川川: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今日编辑:陈岩

责任编辑:奚婉 毛清萍


往期推文:

全球发展倡议何以走深走实

竺可桢与陈训慈的师生情谊

向乡野进发

绿色低碳技术释放创新动能

纪录片的“新”与“常”

以学术探寻“人间”的意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