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学互鉴中的翻译及其使命
文明交流关乎长远的发展。回顾这一百多年历史,新文化运动时期,我们吸收他者的文化,打开视野、改造思想,进而推动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心态更加开放包容,而且越来越具有全球意识,越来越主动走向他者、走向世界,在与他者学习交流互鉴中不断完善丰富自身。这种开放的姿态、学习的态度,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当前,我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翻译工作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前,我们主要是“译进来”,即把西方等外国的文本等翻译进来。现在,我们还要强调 “译出去”,即把我国的文本等翻译出去。这不仅是语言体系的转换,更是与他者的文化、话语体系相互作用。让一种思想、一种话语“走出去”,才能更好发挥其价值和意义。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翻译起到了特殊作用。它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生机,让我们的眼界更为开阔、胸怀更为远大、文化更为丰富,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翻译活动是作者和译者的对话,并且也是和读者的一种对话,更是一种文明与文明、文化与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翻译拓展了思想的疆域,让文化在不断交流、碰撞甚至冲突中一步一步走向理解与融合。同时,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翻译是必经之路,事关我国的对外交流和文化发展。今天,翻译在中外文明交流、中国话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一种文明与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在当今时代,翻译具有重要和特殊意义。无论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还是中国话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都同翻译密切相关。
中华文化“走出去”,要以思想为先导。我们应展示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让中华文化中最优秀、精华的内容“走出去”,并对世界带来积极影响。通过开放、平等、有灵魂的沟通,可以让交流变得有血有肉、有理有味。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的话语体系建设一定会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介绍
许钧: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馆长。
往期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