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今天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以国家的名义、最高的规格来缅怀烈士、致敬英雄。
在这个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铭记的重要日子,我们缅怀于子三烈士。
1944年9月,于子三考入浙江大学农艺系
西子湖畔,凤凰山麓,松柏掩映着一方墓地,回龙墙上“学生魂”三字依旧遒劲,与湖光山色相辉映。于子三烈士长眠于此。他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22岁,但他身上坚守信念、敢于牺牲的斗争精神,却在沉沉黑夜中卷起万丈狂澜,掀开新中国诞生之前最后一次全国规模的学生运动,为更多青年学子点燃前行的火炬。
一
1947年,解放战争到了转折点,反蒋运动如火如荼。中国人民解放军逐渐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改变。也是这一年的5月15日,浙江大学农艺系进步青年于子三被推选成为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他带领广大学子不屈不挠地战斗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最前线,并突破重重艰难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于子三在学生爱国运动中的领袖地位以及他的一系列进步活动,强烈地触痛了国民党反动派。同年10月29日,他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时年22岁,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于子三事件”。于子三牺牲的消息传出后,千余名悲愤的浙大学子冲出校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浙大学子的行动,也得到了全国各地学生的声援和响应,十余万人罢课,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由此掀开了新中国诞生前最后一次全国规模的学生运动“于子三运动”。这场斗争历时140天。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在于子三殉难10周年纪念时曾撰文《于子三之名永垂不朽》,评价于子三事件“象征着一个纯洁青年如何敢于为真理正义而至死不屈地奋斗”。
竺可桢老校长在于子三衣冠冢前默哀并讲话
二
回望于子三烈士短暂而光辉的成长历程,他何以从一名普通学生一步步成长为学生领袖?不难发现,母校的“求是”校训深深地影响着他。
于子三,原名于泽西,1925年生,山东牟平人。1944年,怀着“农业救国”的初心,于子三考入当时西迁贵州的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求学期间,于子三传承了“诚”和“勤”的学风,不畏艰苦、讲求实学、关注时务,致力成为经世致用之才。竺可桢老校长赞扬他:“平时学习成绩优良,热心公众事业。”当年的教授会主席苏步青先生则评价:“于子三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为人正直,学习努力,成绩优良。”“求是”初心,系于救亡图存。受浙大“求是”学风熏陶和革命思想启迪,于子三入校后便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思想,参加“浙大战地服务团”,主动赴抗日前线劳军服务。1946年秋,于子三随校迁回杭州,并加入进步学生组织“新潮社”,毅然投身学生爱国民主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代表,领导全校学生抗议美军侮辱北大女生的抗暴斗争,主持召开“反内战死难同胞追悼会”。他用自己的出色表现,赢得了进步学生的拥护和爱戴。1947年当选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加入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青年社”并成为骨干分子,高举起追求民主、探索真理的火把。求是,需有明辨是非而不循利害的气概,牺牲自己努力为公的精神。不畏强权的于子三勇敢带领浙大学生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民主运动。1947年10月25日,于子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于子三被捕的消息传来后,中共地下党浙江大学支部立即召开会议、商量对策,素来爱护师生、反对国民党非法逮捕行为的竺可桢校长更是四处奔波、打探消息。于子三是重点审问对象,为此,国民党中统浙江室出动了10名特务,全力以赴审讯他,妄图取得中共地下党浙江大学支部及全国学联的秘密。面对敌人刑讯逼供,于子三坚强不屈,宁死不从,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党的机密,保卫了进步组织和战友。在求是精神熏陶下,于子三以星星之火,在沉沉黑夜中卷起万丈狂澜,为更多青年学子点燃前行的火炬,谱写了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马寅初,曾五次登凤凰山祭扫于子三墓,并题字表示要向烈士的革命精神学习。
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多次组织师生祭扫于子三烈士墓,并题字
三
英风感天地,求是英魂不泯;壮气作山河,万丈豪情永存。求是精神是每个浙大人的精神之源,一代代浙大人继承和发扬于子三烈士爱党爱国、追求进步的理想信念,忠于事业,甘于奉献,铸就了“爱国、忠诚、担当、奉献”的精神传统。2017年,浙江大学于子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立。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以于子三烈士事迹为内核,建设了子三园等校内思政教学点,并成立了子三宣讲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22年,于子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入选“浙江省英烈文化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
面向未来,我们将继承和发扬“爱国、忠诚、担当、奉献”的革命精神和“坚持真理,追求进步”优良传统,肩负起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以满腔热血和无悔青春奉献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张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吴旻: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组织员
本文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提供,转载请标注来源。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今日编辑:王珏
图片来源: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责任编辑:奚婉 毛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