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运之窗”激发“共富能量”

浙江大学 启真新论 2024-03-20

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举国关注、全球瞩目。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杭州亚运会的胜利召开,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开启了新的篇章。



一、亚运开辟经济增长新路径


杭州亚运会除主办城市杭州外,还设置了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等5个协办城市,共有56个竞赛场馆、31个独立训练场馆以及1个亚运村和5个亚运分村。通过多城市协办亚运会,充分激发居民的消费活力,释放消费潜力,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开辟了经济增长新路径。


区域办赛做大做强体育产业。亚运会由杭州与多个城市联合承办,在实现“负担共担,收益共享”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多民众参与体育运动,全面刺激体育消费市场活力,促进体育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区域联动,做大做强浙江体育产业。


赛事效应促进多产业融合。杭州亚运会正在多个领域形成赛事效应,拓展出更多的经济增长点。据携程数据,亚运会举办期间,杭州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倍,住宿餐饮业迎来高质量发展契机。杭州亚运会的“智能”理念,进一步发挥了数字技术促进多产业融合的动能。


亚运创新文旅产业新模式。“亚运城市慢游计划”深度联动亚运会六大办赛城市,挖掘“亚运+文旅”的玩法,放大亚运流量的辐射效应。如金华市推出“‘金’彩亚运‘藤’飞金华”文旅主题线路,力邀国内外游客来体验金华魅力。淳安千岛湖结合数字化改革,打造千岛湖网上亚运会,提升千岛湖品牌的辨识度和传播力。亚运分村界首乡依托最美公路,培育自行车骑行品牌,建设以自行车运动为主题的运动休闲特色乡镇,着力打造“赛事亚运村,赛后文体城”。



二、亚运构建精神富足新格局


亚运会是体育盛会,也是文化盛宴。杭州亚运会从亚运场馆的独具匠心到街头巷尾的文化景观,从“江南忆”吉祥物、“湖山”会徽到“薪火”火炬,从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到温暖贴心的志愿服务,从“同爱同在”到“心心相融,@未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亚运赛事具象化表达,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的美美与共。


亚运促进文明礼仪。亚运读本《文明亚运市民手册》包含了文明礼仪和观赛礼仪等内容,倡导文明有礼、热情参与的行为规范。赛事期间,观众文明观赛,为各国运动员加油;赛后离场,快速有序,不留一片垃圾,彰显了东道主的文明素养。


亚运提升居民荣誉感。响应“人人都是东道主”号召,全民亚运热情高涨。杭州148万人的城市志愿者队伍分布在大街小巷,随时为来客送上最温暖的服务。杭州萧山区街头“亚运青年V站”不仅提供各种日常用品,志愿者还热情地给游客引导交通并介绍杭州的美景,服务贴心周到。亚运提升了居民的荣誉感 ,增强了居民的凝聚力。


亚运增进国际友谊。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开幕式传递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与“和而不同”的深邃智慧。杭州亚运会把一场体育赛事办成了全亚洲人民更加紧密联系的大平台。“心心相融,@未来(Heart to Heart, @Future)”的亚运主题增进了各国之间的理解,让世界更美好。



三、亚运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杭州亚运会是历届亚运会中项目设置最多的一届。丰富的比赛项目,优质便民的体育场馆,激发了居民的健身热情,夯实了人民的健康根基,铺就了人民的美好生活。


亚运激发全民健身热情。为迎接杭州亚运会的到来,各地纷纷举办各种社区运动会、乡村健身行等活动响应亚运。在清晨傍晚、周末假期,各种跑团、骑行团纷纷组织团友运动打卡,全民健身热情高涨。


亚运提供居民健身场所。本次亚运会共有56个比赛场馆,其中新建12个场馆。在改建之初,场馆就秉持“赛时为赛事,赛后为城市”的原则,做到“还场于民”。位于绍兴柯桥区的羊山攀岩中心,场馆的建筑设计既满足了亚运会攀岩比赛的需要,又充分兼顾赛后利用,场馆观众席的座椅有一半是可活动的,便于今后根据活动的需要进行灵活调整。被大家称为杭州公园界人气“顶流”的大运河亚运公园,结合所处的拱墅区常住人口年龄相对年轻化,围绕“绿色融合”“共享开敞”“自由运动”的理念,建设成为浙江省首座集体育馆、公园、运动场、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体育公园。


亚运持续普惠民生福祉。亚运会的举办改善了人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并为人民提供了多种就业机会。如宁波象山县的亚帆基地,成为居民业余时间的打卡地,同时场馆运营维护也为周边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淳安界首乡坚持“主客共享”理念,以公路自行车赛道等环境改造为契机,对周边村镇同步开展乡村环境提升和村落复建,使得亚运盛会与界首乡互相成就。



体现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的十九届亚运会,不仅兑现了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更展示了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性跨越和时代强音。精彩绝伦的杭州亚运会,开启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新篇章。



作者介绍




周丽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主任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qztheory@163.com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徐昱 周恒忠 浙江文明网记者方锶逸
今日编辑:单靖翔
责任编辑:奚婉 毛清萍


往期推文:

编纂千年丹青的故事

解码杭州亚运“潮”文化

从“读书”到“从戎”

今天,不能忘!

民营经济如何发展壮大

看亚运会,感受大国风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